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857篇 |
免费 | 1059篇 |
国内免费 | 1386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361篇 |
大气科学 | 1227篇 |
地球物理 | 1608篇 |
地质学 | 2813篇 |
海洋学 | 754篇 |
天文学 | 300篇 |
综合类 | 676篇 |
自然地理 | 56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9篇 |
2023年 | 121篇 |
2022年 | 280篇 |
2021年 | 321篇 |
2020年 | 255篇 |
2019年 | 286篇 |
2018年 | 323篇 |
2017年 | 281篇 |
2016年 | 357篇 |
2015年 | 319篇 |
2014年 | 364篇 |
2013年 | 320篇 |
2012年 | 298篇 |
2011年 | 339篇 |
2010年 | 309篇 |
2009年 | 365篇 |
2008年 | 329篇 |
2007年 | 300篇 |
2006年 | 222篇 |
2005年 | 241篇 |
2004年 | 171篇 |
2003年 | 166篇 |
2002年 | 182篇 |
2001年 | 182篇 |
2000年 | 180篇 |
1999年 | 250篇 |
1998年 | 226篇 |
1997年 | 181篇 |
1996年 | 200篇 |
1995年 | 146篇 |
1994年 | 148篇 |
1993年 | 153篇 |
1992年 | 124篇 |
1991年 | 68篇 |
1990年 | 57篇 |
1989年 | 48篇 |
1988年 | 42篇 |
1987年 | 22篇 |
1986年 | 27篇 |
1985年 | 11篇 |
1984年 | 10篇 |
1983年 | 9篇 |
1982年 | 9篇 |
1981年 | 8篇 |
1980年 | 4篇 |
1979年 | 1篇 |
1978年 | 2篇 |
1977年 | 1篇 |
1975年 | 1篇 |
1958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3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川北地区寒武系筇竹寺组钙质结核裂缝充填物特征及指示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川北地区寒武系筇竹寺组钙质结核泥页岩中早成岩期钙质结核较发育,结核裂缝中见多期次矿物充填。为揭示钙质结核裂缝形成机理,本次结合岩石学特征及地球化学特征等开展系统研究。川北筇竹寺组钙质结核裂缝中见三~四期矿物充填。第一期微晶方解石表面较脏,阴极发光暗淡,δ13C_(PDB)、δ18O_(PDB)平均值分别为-4.26‰及-7.69‰;第二期为细—中晶粒状方解石充填,阴极发光为橘黄色,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为平均值为86.4℃,δ13C_(PDB)、δ18O_(PDB)平均值分别为-3.15‰及-7.41‰;第三期为粗晶方解石充填阴极发光暗淡,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平均值为96.6℃,δ~(13)C_(_(PDB))、δ~(18)O_(_(PDB))平均值分别为-1.73‰及-10.28‰;第四期为重晶石充填。结合区域构造史—热演化史分析表明,钙质结核裂缝中四期充填物分别指示早期脱水、烃源岩早成熟期生烃、加里东构造运动抬升释压及深埋藏期硫酸盐热还原作用事件。 相似文献
83.
以三维地震资料解释为基础,通过编制相关构造图件揭示了海塔盆地塔南凹陷的断裂构造特征和构造演化过程,分析了构造活动对沉积作用的控制以及对烃源岩发育、圈闭形成和油气运移聚集条件的影响。塔南凹陷白垩纪经历了叠合断陷期(铜钵庙组—南屯组沉积时期)、叠合断拗期(大磨拐河组沉积时期)和反转拗陷期(伊敏组—青元岗组沉积时期)共3期演化,发育伸展和走滑—伸展两套断裂系统。受断裂活动影响,不同时期各次凹的沉降中心发生了明显的分异与迁移。断陷期沉降中心沿断陷边界断层上盘分布,断拗期沉降中心向凹陷中心迁移。断陷期结构样式及主干断裂活动强度控制着沉积相的分布,也影响油气成藏。 相似文献
84.
85.
复杂油气储层非均质性强、“甜点”成因控制因素复杂,面对精细表征与预测要求,储层研究需要在研究思路与方法体系上有所改进.基于盆地沉积学发展起来的“源-汇”系统分析为复杂储层系统研究提供了新思路.经过多年实践,本文提出了储层系统研究的“源-径-汇-岩”(source-route-sink-rock,SRSR)系统分析思路与方法,强调开展基于沉积物(岩)的四个子系统研究,即“源——沉积物物质组成与来源”、“径——沉积物搬运过程与路径”、“汇——沉积物汇聚堆积环境与变化”、“岩——沉积物埋藏成岩过程与成岩相”.介绍了各个子系统要素构成,认为四个子系统共同决定宏观和微观非均质性,共同决定储层质量.在源汇分区、沉积相分区及成岩相分区基础上,用甜度RSI指标划分区域储层“甜点”等级,并在乌石凹陷低渗储层评价中加以应用,取得良好效果.储层SRSR系统分析是复杂“甜点”储层成因研究的新思路,是复杂非均质储层精细表征的技术遵循,为开展复杂常规储层、致密储层、非常规泥页岩储层定量化评价预测提供了新的理论和方法支持. 相似文献
86.
In the Tongshankou porphyry deposit (SE Hubei Province, South China), three types of K‐feldspars are recognized: (I) the phenocryst type in the porphyry that crystalized during the magmatic stage, (II) the megacryst type and (III) the vein type in the altered porphyry and orebody that was produced by hydrothermal fluids. A detailed in‐situ analysis of trace elements and Sr–Pb isotopes was carried out on K‐feldspars in an attempt to unravel their formation processes and to trace the element sources during potassic alteration. The Type III K‐feldspars show lower Sr contents and Sr‐isotope ratios but higher Pb contents and Pb‐isotope ratios than the Type I and II K‐feldspars, possibly reflecting a contribution from the country carbonate rocks with less radiogenic Sr but more radiogenic Pb sources, and indicate that the ore‐forming fluids and materials may have been partially derived from external sources such as the host sedimentary rocks during the early potassic alteration stage. 相似文献
87.
Tectonic Units and Their Fundamental Characteristics on the Northern Margin of the Alxa Block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Wu Tairan Geology Department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Beijing He Guoqi Geology Department Peking University Jiang Minxi 《《地质学报》英文版》1993,67(4)
The northern margin of the Alxa block is the junction of a tectonic units. Four first-order tectonic units are distinguished: 1. the Yagan structural zone characteristic of an immature island arc; 2. the Zhusileng-Hangwula structural zone, which was a passive continental margin in the Early Palaeozoic and was transformed into an active continental margin in the Late Palaeozoic;3. the Shalazha structural zone characteristic of a mature island arc; 4. the Nuru-Langshan structural zone, which was a Proterozoic orogenic belt and later evolved into an extensional transtional crust in the Palaeozoic. The above-mentioned tectonic units differ remarkably in sedimentary formations, magmatic rock associations, metamorphism and geochemistry and are bounded by faults between one another. 相似文献
88.
网络环境下的前兆数据自动编排管理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在Intemet和局域网下开发的程序,实现了安徽省地震前兆数据自动编排管理。该网络程序可以自动检索和收集各地方台站上报的数据,然后将其按照规定的格式编排,通过纠错子系统检查无误后传至中国地震局数据中心。本系统可以将数据自动分类管理并做好备份,最大的优点是速度快、准确性高、操作方便。 相似文献
89.
利用高分辨率无人机航拍影像,结合基本地质资料,分析了影响2014年8月3日鲁甸M_S6.5地震震后崩塌滑坡分布的主要因素,使用M5'模型树算法建立了崩塌滑坡密度与其影响因子间的分段线性模型,并检验了该模型的预测性能。结果表明,地震诱发的崩塌滑坡分布受断层距、岩土体结构强度、坡度、植被条件等的影响,其中,断层距、岩土体结构强度及坡度等为主要影响因素;崩塌滑坡易发生在结构破裂区及坡度为38°~50°的区域,其分布密度随断层距的增加而减小;利用M5'模型树算法建立的模型体现出崩塌滑坡分布与其影响因子间复杂的非线性关系,模型检验结果显示,理论模型与实际关联函数间的相关系数达到0.88,因此,可利用该模型预测地震诱发的崩塌滑坡的分布。 相似文献
90.
黑龙江省位于我国东北边疆地区,全省总面积 45.5万 km^2,属寒温带大陆季风区,年平均降水量 523.8mm,全省地表水资源量 655.83亿 m^3.人均占有水量 2074m^3,低于全国人均 2460m^3,居全国第 13位.亩均占有量 564m^3,低于全国亩均 1980m^3,居全国第 19位,可见水资源并不丰富.随着人口的增长,工农业不断发展,需水量逐年增加. 20世纪 80年代以来黑龙江气候变暖明显,蒸发量加大,连续干旱导致黑龙江水资源匮乏,松花江自 1998年以来连续 4、 5年枯水位,降到建国以来水位最低值,生活用水困难,航运中断,供需之间矛盾突出,水资源形势不容乐观.今后随着经济发展,工农业用水、河道内外用水与水资源之间矛盾会越来越突出.要求依法管好水、用好水,制定长运供需计划,提出水资源开发利用具体对策,以便供各级政府发展经济,规划蓝图作重要参考.文中水资源资料由文献和黑龙江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提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