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246篇 |
免费 | 2436篇 |
国内免费 | 1519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812篇 |
大气科学 | 1586篇 |
地球物理 | 1816篇 |
地质学 | 4038篇 |
海洋学 | 1101篇 |
天文学 | 296篇 |
综合类 | 782篇 |
自然地理 | 770篇 |
出版年
2025年 | 6篇 |
2024年 | 216篇 |
2023年 | 265篇 |
2022年 | 431篇 |
2021年 | 513篇 |
2020年 | 450篇 |
2019年 | 500篇 |
2018年 | 400篇 |
2017年 | 444篇 |
2016年 | 499篇 |
2015年 | 486篇 |
2014年 | 542篇 |
2013年 | 503篇 |
2012年 | 495篇 |
2011年 | 494篇 |
2010年 | 449篇 |
2009年 | 480篇 |
2008年 | 429篇 |
2007年 | 402篇 |
2006年 | 334篇 |
2005年 | 315篇 |
2004年 | 211篇 |
2003年 | 169篇 |
2002年 | 203篇 |
2001年 | 183篇 |
2000年 | 185篇 |
1999年 | 228篇 |
1998年 | 194篇 |
1997年 | 164篇 |
1996年 | 190篇 |
1995年 | 142篇 |
1994年 | 138篇 |
1993年 | 134篇 |
1992年 | 115篇 |
1991年 | 62篇 |
1990年 | 47篇 |
1989年 | 36篇 |
1988年 | 38篇 |
1987年 | 21篇 |
1986年 | 26篇 |
1985年 | 11篇 |
1984年 | 10篇 |
1983年 | 10篇 |
1982年 | 7篇 |
1981年 | 8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3篇 |
1958年 | 7篇 |
1957年 | 1篇 |
1954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本实验研究了地壳内对压组合构造和对张组合构造中垂断层蠕滑,破裂错动时对主震断层(底断层)应力积累过程的影响,并结合实际地震活动中的一些现象进行了讨论。所得结论如下: 1.当垂断层蠕滑时,对压组合构造中垂直于底断层的压应力增大,它可以延迟主震发生但增大发震的能量;对张组合构造中垂直于底断层的压应力减小,剪应力略有增大,因而可以促使主震发生。2.如果垂断层某一部分为原来锁住的愈合断层或为完整介质,当其突然破裂错动时,可以使对张组合构造中的底断层的剪应力突然增大,同时压应力减小,因此前震序列中这类垂断层上的较大前震可看作底断层上主震即将来临的信号。3.由垂断层破裂前后单轴压力不变和位移不变的实验结果说明了地壳中主震断层应力集中的过程。4.底断层的主震破裂可以使处于引张状态的垂断层上余震发育甚至发生强余震。本文还应用实验结果对前震活动的条带现象进行了解释,这将有助于判定对压组合构造中主震的断层面。 相似文献
952.
采用FY-3B/IRAS亮温资料进行广义变分同化研究。广义变分同化结合了经典变分同化和稳健M-估计两者的优点。区别于经典变分同化依赖于先前的质量控制并要求误差服从高斯分布,把M-估计法耦合到经典变分同化框架中,得到广义变分同化,其弱化了同化前的质量控制和误差服从高斯分布这两个条件。目标能量泛函包含M-估计以保证对离群值具有稳健性,从而能够得到较好的同化结果。对比变分同化前后的FNL资料湿度与GDAS湿度相关系数作为同化结果检验评价。具体操作过程在FNL作为背景场的基础上分别采用经典和M-估计不同的权重因子变分同化FY3B/IRAS资料,把得到的分析场与GDAS进行相关性比较,由于湿度具有较强的非高斯性,文中首先评估了安徽省13个站GPS/PWV和积分相关湿度廓线得到大气可降水量(即GDAS/PWV和FNL/PWV资料)的相关性,进一步基于信息熵自由度思想进行了近一个月IRAS 20个通道对分析场的影响贡献率诊断研究。 相似文献
953.
954.
江淮地区梅雨的新定义及其气候特征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5
用Cressman客观分析方法得到我国1954~2005年0.5°×0.5°的逐日降水格点资料,并定义了一个新的江淮地区的 “广义梅雨评定标准”,研究了包括长江中下游地区和淮河流域地区的整个江淮地区(28°N~34°N,110°E~122°E)梅雨期降水的气候特征。结果表明:江淮梅雨有显著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主要存在2~3年、6~8年、 12~15年和18~20年的周期变化,2~3年的显著周期主要集中在20世纪70年代末以后。江淮地区梅雨在1965年前后、70年代末~80年代初和90年代初发生了三次显著的气候跃变。最后,从季风气流的水汽输送和副热带高压及阻塞高压的稳定维持三个方面讨论了江淮梅雨丰梅年和弱梅年时大气环流的异常特征。 相似文献
955.
Preliminary Studies on Predicting the Tropical Indian Ocean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through Combined Statistical Methods and Dynamic ENSO Prediction
下载免费PDF全文

The 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 in the Indian Ocean affects the regional climate over the Asian continent mostly through a modulation of the monsoon system.It is still difficult to provide an a priori indication of the seasonal variability over the Indian Ocean.It is widely recognized that the warm and cold events of SST over the tropical Indian Ocean are strongly linked to those of the equatorial eastern Pacific.In this study,a statistical prediction model has been developed to predict the monthly SST over the tropical Indian Ocean.This model is a linear regression model based on the lag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ST over the tropical Indian Ocean and the Ni o3.4(5°S-5°N,170°W-120°W) SST Index.The predictor(i.e.,Ni o3.4 SST Index) has been operationally predicted by a large size ensemble El Ni o and the Southern Oscillation(ENSO) forecast system with coupled data assimilation(Leefs_CDA),which achieves a high predictive skill of up to a 24-month lead time for the equatorial eastern Pacific SST.As a result,the prediction skill of the present statistical model over the tropical Indian Ocean is better than that of persistence prediction for January 1982 through December 2009. 相似文献
956.
Feng Daxiong Chen Ruzhen Jiang Gengwang Luo Binghe Cui Yunshan 《Acta Meteorologica Sinica》1994,8(3):329-336
Two kinds of high efficient Agl pyrotechnics BR-88-5 and BR-91-Y have been developed.The tests in the cloud chamber show that the AgI ice nucleating effectiveness can reach up to 1015/g,and the BR-91-Y has even higher ice nucleating rate.Two kinds of foreign AgI pyrotechnics have been made according to the given formulations and also tested in the cloud chamber for comparison.X-ray diffraction analysis for the aerosols produced by burning BR-91-Y shows that AgI in acrosols still retains the hexagonal crystal form and the lattice parameters are smaller than those of pure AgI and other AgI composite nuclei,and closer to ice.Combining with the other tests,the reasons for the high efficiency of BR-91-Y have been discussed. 相似文献
957.
通过一系列的部门政策和措施的论述,证明了我国各部门减缓政策和措施已经通过国内系统得到了报告和核证,显示了“可测量,可报告和可核实”(MRV)的实际部门应用,同时指出部门方案具有不同的度量、报告制度和核证程序,以及不同的减排效果。这些部门减缓行动的MRV特点为国际MRV的构建提供了案例基础。 相似文献
958.
霾的出现有重要的空气质量指示意义.而雾的记录,有明确的天气指示意义.由于经济规模的迅速扩大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大陆都市霾天气日趋严重.利用1951-2005年中国大陆743个地面气象站资料分析中国大陆霾的长期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霾的地理分布特点是,从1956年到1980年中国霾日都比较少,仅四川盆地和新疆南部超过50天;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霾日明显增加,到21世纪大陆东部大部分地区几乎都超过100天,其中大城市区域超过150天,与经济活动密切相关.霾日排在前10位的依次是沈阳、河北邢台、重庆市区、辽宁本溪、西安、成都、四川遂宁、湖北老河口、新疆和田、且末、民丰、四川内江,主要集中在辽宁中部、四川盆地、华北平原和关中平原地区,以及受沙尘暴影响较多的南疆地区.就中国大陆而言,12和1月霾天气日数明显偏多,2个月霾日数的总和达到了全年的30%;9月霾天气日数最少,约占全年的5%.具有藕日增加变化趋势的站点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东部和南部,包括华北、黄淮、江淮、江南、江汉、华南以及西南地区东部,是中同东部一些经济和工业比较发达的地区.具有霾日减少变化趋势的站点主要分布在东北、内蒙古和西北地区东部.这些地方的经济和工业水平相对滞后,东北地区作为老工业基地,但近年来工业结构的调整和环境治理的改善使当地的霾日数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959.
中奥陶世克拉道克阶(Caradocian)在全球范围内为海侵期,体现在全球范围广泛的黑色页岩沉积及笔石动物的大规模繁盛,湘黔地区这一时期地层发育完全,从碳酸盐台地-斜坡-外陆架盆地均有不同程度的响应。在台地区表现为碳酸盐台地的淹没,斜坡区表现为碳酸盐重力流及黑色页岩、粉砂岩沉积,形成碳酸盐与陆源碎屑的混合沉积,而在外陆架盆地区表现为黑色岩系大规模发育及笔石的大量繁盛。 相似文献
960.
文中首先利用NCEP NCAR再分析的风场资料 ,分析了南亚夏季风的时空特征 ,选取了有代表性的典型强、弱夏季风年 ,继而利用ISCCP C2、ERBE S4卫星观测资料和NCEP NCAR再分析资料 ,对比分析了强、弱夏季风前期青藏高原地区的云—辐射—加热状况及其在海、陆差异中的作用。分析结果表明 ,南亚夏季风强或弱 ,其前期青藏高原地区的云—辐射—加热效应有明显的差异。在强 (弱 )南亚夏季风的前期 ,青藏高原大部分地区为相对少 (多 )云区 ,其云量变化不仅表明了此区的云—辐射—加热效应的不同 ,更重要的是与此同时出现的海、陆之间云量分布的“跷跷板”现象 ,进一步改变了海、陆之间的热力差异。而且 ,在强南亚夏季风年 ,这种热力差异不但开始得早 ,而且持续时间长、作用范围大 ,从而对南亚夏季风的形成和变化产生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