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1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31篇
海洋学   9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前,有关碳酸盐岩溶蚀过程的研究多集中在单一环境平衡状态下,不同赋存环境、微观尺度上的研究较少。鉴于此,为探讨不同赋存环境下碳酸盐岩溶蚀过程及微观变化特征,借助研制的岩溶水系统不同赋存环境下水岩相互作用模拟装置,选取典型岩溶水系统开放环境、半封闭环境与封闭环境的岩样,以CO2溶液为酸性流体介质,开展室内溶蚀模拟试验,研究岩溶水中特征组分的变化规律进行模拟实验,并从宏观和微观尺度,研究岩溶水系统不同赋存环境下的碳酸盐岩溶蚀变化特征。结果显示:不同赋存环境下Ca2+、${\rm{HCO}}_3^- $含量、饱和指数及pH值空间变化特征不同,各特征组分均呈现出随径流方向、溶蚀时间逐渐增大的趋势。不同赋存环境下,碳酸盐岩受水溶液中CO2含量的影响,在补给区的开放环境下溶蚀性最强,形成连通性较高的溶孔、溶隙。碳酸盐岩总溶蚀率均值是半开放环境的1.43倍,是封闭环境的2.70倍,半封闭与封闭环境下碳酸盐岩溶蚀后的微观结构介于孤立微孔与完全连通性溶隙之间。此外随深度的变化溶蚀量呈逐渐减弱的趋势,且浅部的变化更为明显。碳酸盐岩的溶蚀作用还受岩性控制,其随岩石中CaO/MgO比值的增大而增强。  相似文献   
32.
The nucleotide sequence of the mitochondrial genome of the solecurtidae Bivalvia mollusca Sinonovacula constricta (GenBank accession number EU880278) has been determined and is reported here. We determined the complete mitochondrial genome sequence using long-PCR and Shot Gun Sequencing. Contained within the 17 225 base pairs (bp) are the two ribosomal RNA genes and 12 protein coding genes typical of metazoan mitochondrial genomes. The S. constricta mitochondrial DNA (mtDNA) did not contain a gene for atp8, similar to the mtDNA of Crassostrea virginica, Crassostrea giga and Mytilus edulis. The S. constricta mtDNA is 67.0% A+T (A 25.9%, C 10.5%, G 22.5%, and T 41.1%). This value is higher than that for many invertebrate mitochondrial genomes. Only 19 putative tRNA genes are present in S. constricta and 27 noncoding regions, of which two are large in size. The trnE and trnW genes as well as a second trnS were absent in S. constricta. The gene arrangement of S. constricta is different from the other Bivalvia genomes.  相似文献   
33.
Li  Shuangyang  Wang  Chong  Yang  Jiale  Lai  Yuanming  Jiang  Qi  Wan  Xusheng 《Acta Geotechnica》2022,17(10):4655-4665
Acta Geotechnica - In cold regions, periodic wetting–drying and freezing–thawing (WDFT) actions lead to frequent and heavy canal damage, weakening the water-conveyance capacities of...  相似文献   
34.
35.
我国五大湖三角帆蚌群体ITS-1序列变异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我国五大淡水湖:鄱阳湖、洞庭湖、太湖、巢湖、洪泽湖,鄱阳湖内包括进贤、余干、珠湖、都昌、湖口、永修,合计10个群体三角帆蚌78个个体核糖体DNA基因转录间隔子ITS-1进行PCR扩增、序列测定,获得78条长度为430 bp的同源序列.同源基因序列分析显示,五大淡水湖10个群体三角帆蚌78条ITS-1序列片段,G C的含量都明显高于A T的含量.都阳湖三角帆蚌的核苷酸多态性指数最高,而巢湖的核苷酸多样性指数最低.基于ITS-1序列片段的遗传距离表明,鄱阳湖内六个点群体间遗传距离很小,在0.071到0.0092之间.五大湖间三角帆蚌群体遗传距离较远,在0.0752到O.1381之间.ITS-1序列片段构建系统树显示,鄱阳湖6个群体聚在了一起为单独一支,并与巢湖群体亲缘关系相近.洞庭湖群体和洪泽湖群体亲缘关系相近,单独为一支.太湖群体从都阳湖、巢湖群体分离开来,单独为一支.  相似文献   
36.
宋秋波  黄凯  乔家乐 《水文》2018,38(3):43-48
准确计算降水补给系数对于水资源评价等十分重要。水位动态法因其使用方便、成本低、精度高等优点被广泛用于计算降水入渗补给系数。但传统水位动态法是以次降水入渗补给过程为基础,往往忽略过程中地下水排泄、滞后等问题,导致计算结果存在偏差。针对传统水位动态法的不足,提出一种改进水位动态法,将年降水看作一次降水过程,基于水均衡原理,计算降水入渗补给系数。并以沧州市金牛镇大牛庄村为例,对比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结果表明:虽然两种方法计算结果在同一数量级,但改进水位动态法相对于传统水位动态法减小了降水入渗补给系数间的偏差,使得结果更集中可靠。  相似文献   
37.
由于Au、Pt、Pd等元素分析测试技术的突破,使中国的贵金属地球化学勘查得到迅速发展。甘肃省自80年代以来,金矿地球化学勘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90年代初,在研究改进Pt、Pd、Au化学-光谱法快速联测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在祁连山地区开展了针对金和铂族元素的区域地球化学勘查。工作结果,Pt、Pd、Au的报出率都达到了100%,从而可靠地圈定了Pt、Pd、Au的地球化学异常。这一案例证明,地球化学勘查在寻找金和铂族元素矿产方面都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38.
本研究比较了混合泥、池塘泥和海沙三种底质对小刀蛏亲贝生长和存活的影响。利用粒度仪测定三种底质粒度,混合泥和池塘泥粒径分别为49. 01pm和52. 18μm,海沙粒径为285. 84μm。在三种底质中暂养30d后,混合泥和池塘泥组小刀蛏的存活率均为60%,显著高于海沙组的6. 67%;混合泥和池塘泥组小刀蛏的干重特定生长率分别为4. 87%/d和4. 37%/d,均显著高于海沙组;混合泥和池塘泥组小刀蛏的体长特定生长率分别为2.34%/d和2.03%/d,同样均显著高于海沙组的1. 1%/d;三个实验组的小刀蛏肥满度都有所增长,混合泥和池塘泥中小刀蛏的肥满度分别为35. 74%和35. 79%,较初始时增长显著,海沙中小刀蛏肥满度为32. 98%,增长不显著。综上所述,混合泥和池塘泥更适于小刀蛏亲贝的暂养。本研究优化了小刀蛏亲贝的暂养条件,为小刀蛏人工育苗技术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39.
考虑剪切变形对转动惯量的影响,对经典Timoshenko梁理论进行修正,并基于回传射线矩阵法,将横截面线性变化的圆台均匀分为多段分段等截面等效梁,推导并求解三种经典边界(两端简支、两端固支、一端固支一端自由)条件下变截面修正Timoshenko梁的自振频率,进一步分析分段数目和梁长度的变化对变截面修正Timoshenko梁自振频率的影响;将计算结果与相同边界条件下经典Timoshenko梁的相应结果进行对比。研究表明:回传射线矩阵法用于分析变截面梁的自振频率时具有良好的计算精度和收敛性;相同边界条件下修正Timoshenko梁的自振频率小于经典Timoshenko梁,且梁越短粗,修正造成的影响(剪切变形对转动惯量的影响)就越大。  相似文献   
40.
利用西沙海域最新采集的高分辨率二维地震资料及钻井资料,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建立了西沙海区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并在西沙海区新近纪识别出点礁、塔礁、台地边缘礁和环礁这4种不同类型生物礁,总结了不同生物礁的地震反射特征。早中新世时,西沙碳酸盐岩台地开始发育,台地数量较少且规模有限;中中新世,随着海平面的持续上升,海平面上升速率和碳酸盐岩的生长速率接近,此时碳酸盐岩台地发育规模达到最大;晚中新世以后,海平面继续上升,海平面上升速率远大于碳酸盐岩的生长速率,随着水深的快速增加,台地进入淹没阶段,不适合碳酸盐岩台地及生物礁发育,仅在部分构造高部位继续发育,生物礁主要为大型的环礁。控制西沙碳酸盐岩台地发育的影响因素为构造作用和相对海平面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