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01篇
  免费   2485篇
  国内免费   3165篇
测绘学   1102篇
大气科学   2762篇
地球物理   3479篇
地质学   6588篇
海洋学   1778篇
天文学   565篇
综合类   1410篇
自然地理   1467篇
  2024年   55篇
  2023年   213篇
  2022年   607篇
  2021年   731篇
  2020年   582篇
  2019年   679篇
  2018年   736篇
  2017年   636篇
  2016年   783篇
  2015年   627篇
  2014年   807篇
  2013年   821篇
  2012年   724篇
  2011年   794篇
  2010年   766篇
  2009年   741篇
  2008年   671篇
  2007年   642篇
  2006年   536篇
  2005年   508篇
  2004年   376篇
  2003年   366篇
  2002年   460篇
  2001年   457篇
  2000年   427篇
  1999年   597篇
  1998年   513篇
  1997年   481篇
  1996年   480篇
  1995年   375篇
  1994年   357篇
  1993年   308篇
  1992年   273篇
  1991年   218篇
  1990年   173篇
  1989年   143篇
  1988年   125篇
  1987年   61篇
  1986年   72篇
  1985年   44篇
  1984年   36篇
  1983年   22篇
  1982年   40篇
  1981年   17篇
  1980年   18篇
  1979年   12篇
  1978年   7篇
  1977年   6篇
  1962年   5篇
  1958年   1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601.
为厘清四川盆地开江地区WT1井震旦系陡山沱组地层发育的构造背景,重塑其原型沉积盆地,为重建古地理及油气进一步勘探部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利用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及碎屑锆石U-Pb年代学手段对该井陡山沱组物源进行了分析。岩石地化结果表明WT1井陡山沱组沉积物源岩为中基性火山岩类且经历了中等程度化学风化作用;碎屑锆石U-Pb年龄主要记录了915~850Ma、794~714.5Ma以及622~700Ma 3个阶段的构造岩浆活动,与扬子克拉通北缘及邻区Rodinia超大陆的裂解演化过程有关,该构造活动背景下的中基性火山岩是WT1井陡山沱组沉积的主要物质来源。结果表明四川盆地开江地区的陡山沱组发育于拉张伸展构造背景,属克拉通内裂陷盆地沉积,有利于烃源岩层的发育;同时为Rodinia超大陆的裂解演化过程提供了重要的年代学演化证据。该成果对深入认识四川盆地的地质结构、沉积-构造演化以及油气勘探的战略部署等具有极为重要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602.
Cen  Xinyu  Xu  Mo  Qi  Jihong  Zhang  Qiang  Shi  Haoxin 《Hydrogeology Journal》2021,29(7):2381-2396

Challenged by rapidly changing climate in combination with an increase in anthropogenic pressures, karst groundwater resources in the Old Town of Lijiang (OTLJ), SW China, are diminishing. Higher frequency and longer duration of dried-up periods have been observed at the Heilongtan Park (HP) Springs in recent years. Thus, there is an urgent need for an artificial recharge scheme, aimed at replenishing groundwater in the aquifer and increasing the outflow of the springs to ensure effective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Evaluation of the scheme feasibility, prior to its implementation, is important. In this study, tracer tests were conducted between the recharge area and receiving springs in order to gain insight into the transport mechanisms of karst groundwater and the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quifer. Multiple underground flow paths, exhibiting high conductivity between the recharge area and HP Springs, were revealed by the interpretation of tracer breakthrough curves. Three springs considered as the leakages of the scheme were identified. Moreover, the outflow of springs at HP and OTLJ were predicted to be increased by the artificially recharged water after 9.2 and 12.5 days, respectively.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tracer recoveries demonstrates that the springs to be recharged and the springs considered as leakages, respectively, share 45 and 55% of the increased outflow. The feasibility of the scheme has been confirmed by the tracer tests. This report provides references for the evaluation of artificial groundwater recharge and protection strategies, particularly in large and poorly investigated karst spring fields.

  相似文献   
603.
豫西宜阳上二叠统孙家沟组为一套陆相碎屑岩,在该组中部土门段砂泥互层中发现大量的植物化石碎片和孢粉化石。文中依据孙家沟组沉积特征及孢粉组合区域对比,厘定了土门段的地质时代,并依据孢粉化石的亲缘植物关系和信息函数,结合微量元素Sr/Cu值指标,定性和半定量分析了宜阳地区的古气候特征。结果显示: 土门段共发现52属孢粉化石,以裸子植物花粉占优势,与华北地区晚二叠世孢粉组合特征有很大的相似性,推测其地质时代相当于晚二叠世长兴期。孢粉化石属种的植物亲缘关系与欧美镁灰岩统植物成分类似,表明整体上为较炎热的半干旱古气候。该成果可为华北地区晚二叠世晚期的陆相沉积环境、古植物背景以及古气候演化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04.
为了定量研究泥化夹层的空间分布和几何形态,以云南省玉溪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高边坡局部开挖剖面为对象,利用徕卡ScanStation C10三维激光扫描仪和瑞典ROMER RA-7520-2六轴关节臂三维测量仪进行扫描,得到了开挖剖面和泥化夹层的原始点云数据;然后采用Cyclone和Geomagic Wrap软件对点云数据进行一系列处理,分析了泥化夹层的三维空间分布、层面产状、间距、层面粗糙度和几何形态。结果表明:大部分泥化夹层横向分布于整个扫描剖面,少数呈局部分布;泥化夹层的平均倾向为196.41°±5.51°,平均倾角为22.27°±2.23°,间距在3.7~49.1 cm之间,平均值为(20.4±12.0)cm;不同层位及同一层位不同横向位置的泥化夹层厚度都不等,最厚约20 mm,最薄小于1 mm;泥化夹层顶面局部典型区域的平面拟合偏差在-22.4~32.5 mm之间,沿夹层倾向的粗糙度系数在5.67~16.77之间,平均值为10.11±3.25;泥化夹层的表面积与体积之比在5.14~5.86 cm-1之间。运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研究泥化夹层的空间分布和几何形态是可行的。玉溪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高边坡的泥化夹层具有宏观整体上相对平直、相互近似平行、非等距分布、间距小、层数多、厚度薄,细观上顶面粗糙底面相对光滑、三维形态复杂的特点。  相似文献   
605.
对银额盆地石板泉西石炭系白山组碳酸盐岩进行详细的地球化学分析,探讨各特征元素对古环境、古气候的指示意义。地球化学测试结果显示:除样品CH3外,其余样品主量元素中的Al及微量元素中的Ti、Zr、Th等典型陆源特征元素的含量较低,Y/Ho平均值为45.58,反映研究区白山组碳酸盐岩较少受陆源物质输入的影响;δCe与δEu、w(ΣREE)、(La/Sm)N未见良好的相关性,也不具备Eu正异常,说明研究区白山组碳酸盐岩受成岩作用和热液作用的影响也较为有限。碳酸盐岩中所含微量元素主要为海水自生成因,能够反映原始沉积环境。根据特征元素对古水深、古盐度、古气候、古氧相和古水温进行研究,显示研究区白山组碳酸盐岩段虽然岩性较为单一,但其地球化学特征可以反映早晚的沉积古环境差异。研究区白山组碳酸盐岩总体经历了1个大的海侵海退旋回,沉积于正常海水,气候潮湿,弱氧化—弱还原环境,古水温为8.51~27.10℃,早期水温低,晚期水温升高。  相似文献   
606.
菁角地处于兴义市雄武背斜核部南东翼南西段,大地构造位置位于扬子板块与华南板块的结合部.前人主要对该地区的金矿进行了矿点地质特征、构造特征、矿体形态等方面的研究,但对岩石学特征、铀的赋存形式以及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较少.本次研究利用TIMA扫面、显微镜下观察、地球化学分析等方法对矿石、围岩的岩石学特征、地球化学特征、风化作用和分选、源区岩石类型、铀的赋存形式等方面进行探究.TIMA扫面以及显微镜下观察的结果表明铀的赋存形式是以弥散状充填进黏土化(高岭石)裂隙中.菁脚地区地球化学分析显示,龙潭组砂岩中w(SiO2)为51.30%~91.55%,围岩主要类型为亚岩屑砂岩,矿石以及矿化岩石为岩屑砂屑岩,CIA(73.83~82.53)以及ICV指数表明矿石及矿化岩石较围岩成熟度高、风化程度强.测试样品均有较强的U正异常,含量为4.78~772.00×10-6,且U与∑REE,Sb元素呈现明显正相关,Zr与∑REE呈强的正相关(R=1).菁角地区铀的来源是热液在上升过程中萃取围岩中的铀,沿着层间构造破碎带充填进成熟度较高的黑色砂岩中富集而成,结合菁角地区岩石学特征、地球化学特征以及铀的赋存形式,推测菁脚金(铀)矿床为低温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607.
位于昌宁—孟连结合带北端的癞痢头山岩体,主要由中粗晶花岗闪长岩(MGG)和细晶花岗闪长岩(FG)组成,形成于中三叠世(232 Ma).MGG和FG岩相学特征相似,无明显空间分带关系,呈过渡渐变关系.它们具高硅(w(SiO2) =66.2%~68.2%,平均67.0%),富钾(K2O/Na2O=1.04~2.59,平均1.64),贫碱(w(Na2O+K2O)=5.45%~7.31%,平均5.99%)、低钠(w(Na2O)=1.54%~3.58%,平均2.38%),高镁值(Mg#=47.3~58.7,平均51.5)和过铝质(A/CNK=1.41~2.17,平均1.65)特征,属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二者轻、重稀土元素含量比值介于6.91~12.1,表现为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重稀土元素相对亏损.岩石富集w(Rb) (54.7~176×10-6),w(U)(1.10~4.77×10-6),w(Th) (9.33~35.30×10-6)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w(Ta) (1.22~1.51×10-6),w(Nb)(14.9~18.5×10-6),w(Zr)(78.4~171.0×10-6)等高场强元素,以及δEu(0.35~0.57)和"TNT"负异常特征,表明初始岩浆以陆壳成分为主并有幔源组分的加入.癞痢头山岩体样品具有较高的A/CNK值(1.41~2.17)和刚玉分子含量(1.87%~8.67%),以及Nb/Ta比值(11.03~13.76)和Zr/Hf比值(23.13~47.85)分别与平均地壳和壳源岩石相应比值一致,显S型花岗岩特征.综合分析,认为癞痢头山岩体属于S型花岗岩,起源于古老地壳物质(贫黏土的古老杂砂岩)部分熔融岩浆和底侵作用带入的幔源岩浆的混合岩浆,是保山—思茅地块陆陆后碰撞阶段力学性质由挤压向伸展转化动力学背景下的产物,具备成矿作用发生的物质基础,有一定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608.
贾慧涛  刘杨  盛勇 《江苏地质》2021,45(3):335-340
堤坝是重要的水利工程,其安全性至关重要。坝体渗漏是常见的安全隐患之一,对坝体渗漏位置、程度以及坝体结构变化的探测一直是重要的物探课题。微动勘探作为一种新兴的物探手段,应用范围正逐步拓展,通过某水库大坝渗漏检测实例,展示频率-波数法微动线性点阵剖面测量进行大坝渗漏检测的效果,该技术通过提取频散曲线及视S波速度成像,刻画地层速度结构并圈定异常,可实现对大坝渗漏快速精确的无损探测,具有一定的方法优势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09.
李婷婷  刘子宁  贾磊 《江苏地质》2021,45(3):254-261
土壤元素背景值是土壤环境现状研究的重要内容,查清土壤中元素的含量及分布特征,可为区域环境质量评价、土壤环境标准制定、土地资源优化以及地方性疾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对广东韶关地区3 969件表层土壤样品中54项元素(指标)进行了研究,并与中国土壤A层背景值及广东土壤A层背景值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韶关地区土壤中聚集了与成矿作用密切相关的元素,并形成高背景场,Mo、I、Br、Ag等元素相对贫乏;成土母质是土壤环境背景值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不同母质的土壤元素背景值差异较大;土壤类型及土壤有机质含量对土壤环境背景值有一定的影响,总体来看,黄壤、黄红壤、石灰土为区内大部分元素高背景值土壤类型,红壤与潴育性水稻土的环境背景值大致与全区的背景值相当;赤红壤、紫色土中大部分元素背景值较低,有机质含量与土壤元素背景值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10.
李高  谭建民  王世梅  林旭  陈勇  王力  郭飞 《地学前缘》2021,28(6):283-294
降雨量和位移是当前降雨型滑坡监测预警最常用的指标。然而,降雨量和位移监测结果只能反映降雨作用下滑坡的变形情况,不能揭示滑坡内在物理力学性状对降雨的响应。因此,除降雨量和位移监测之外,建立包括体积含水率、基质吸力等反映滑坡动态演化过程的关键指标监测体系必将成为今后更真实地把握滑坡内在演化趋势、更准确地建立滑坡综合预警判据的最有效手段。笔者对赣南地区典型降雨型滑坡进行了多指标监测及综合预警示范研究。结果表明:(1)在降雨条件下滑坡土体内部体积含水率、基质吸力和温度等多指标均产生有规律的动态响应;(2)随着降雨的持续,滑体体积含水率与基质吸力的变化均具有显著的滞后现象;(3)体积含水率和基质吸力变化速率与滑体位移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4)滑体温度分布变化规律受大气温度和体积含水率的共同影响。以实测数据的滑坡稳定性分析为基准,在考虑实际降雨入渗深度与滑坡稳定性的关联度上,建立了包括日降雨量、体积含水率增加速率、基质吸力减小速率以及位移速度多元指标预警方法体系,提出了基于关键指标综合预警体系及确定方法,旨在为降雨滑坡准确预警提供新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