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25篇 |
免费 | 15篇 |
国内免费 | 16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6篇 |
大气科学 | 7篇 |
地球物理 | 58篇 |
地质学 | 245篇 |
海洋学 | 22篇 |
天文学 | 6篇 |
综合类 | 5篇 |
自然地理 | 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1篇 |
2021年 | 2篇 |
2020年 | 3篇 |
2019年 | 5篇 |
2018年 | 4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4篇 |
2015年 | 5篇 |
2014年 | 2篇 |
2012年 | 9篇 |
2011年 | 12篇 |
2010年 | 9篇 |
2009年 | 15篇 |
2008年 | 24篇 |
2007年 | 54篇 |
2006年 | 32篇 |
2005年 | 15篇 |
2004年 | 28篇 |
2003年 | 22篇 |
2002年 | 14篇 |
2001年 | 10篇 |
2000年 | 7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6篇 |
1996年 | 3篇 |
1995年 | 7篇 |
1994年 | 6篇 |
1993年 | 13篇 |
1992年 | 8篇 |
1991年 | 6篇 |
1990年 | 7篇 |
1989年 | 7篇 |
1988年 | 1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2篇 |
1980年 | 1篇 |
195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Quantifying bank storage of variably saturated aquifer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Numerical simulations were conducted to quantify bank storage in a variably saturated, homogenous, and anisotropic aquifer abutting a stream during rising stream stage. Seepage faces and bank slopes ranging from 1/3 to 100/3 were simulated. The initial conditions were assumed steady-state flow with water draining toward the stream. Then, the stream level rose at a constant rate to the specified elevation of the water table given by the landward boundary condition and stayed there until the system reached a new steady state. This represents a highly simplified version of a real world hydrograph. For the specific examples considered,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can be made. The volume of surface water entering the bank increased with the rate of stream level rise, became negligible when the rate of rise was slow, and approached a positive constant when the rate was large. Also, the volume decreased with the dimensionless parameter M (the product of the anisotropy ratio and the square of the domain's aspect ratio). When M was large (>10), bank storage was small because most pore space was initially saturated with ground water due to the presence of a significant seepage face. When M was small, the seepage face became insignificant and capillarity began to play a role. The weaker the capillary effect, the easier for surface water to enter the bank. The effect of the capillary forces on the volume of surface water entering the bank was significant and could not be neglected. 相似文献
12.
上扬子地区龙马溪组的页岩气勘探与开发已取得重大突破,而下扬子地区高家边组与龙马溪组属于同一时期的沉积地层,其页岩气开发潜力尚待挖掘。选择江苏仑山地区高家边组凝灰岩夹层中的锆石进行LA-ICP-MS U-Pb定年,探讨高家边组沉积时代、古环境、页岩气潜力,并与上扬子地区龙马溪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下扬子地区高家边组形成年龄为(442.8±2.6)Ma,属于早志留世,这一年龄使得下扬子地区高家边组沉积时代第一次得到准确可靠的年代学约束;高家边组沉积时的水体为还原环境;高家边组总有机碳(2%~4%)中等偏上,生烃能力较强,镜质体反射率为1.5%~2.3%,热演化程度为高成熟晚期;下扬子地区高家边组与上扬子地区龙马溪组在总有机碳、镜质体反射率、岩性组合、笔石类型以及沉积环境等方面均具有高度相似性,指示其具备页岩气勘探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13.
14.
20世纪80-90年代,在哈萨克斯坦的阿利得的一个区进行了选择再度净化生活污水场地分布及管理污水径流方案的研究工作。方案的抉择在于,将传统上排向里海的再度净化生活污水在天然砂质储集层留矿回采,其目的——将来可能重复利用。 相似文献
15.
16.
以吉林乾安地区土样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经历不同冻融循环次数的原始土样及改性后土样进行分散性测试和电镜扫描试验,利用MATLAB图像处理软件、CIAS裂隙定量分析程序对土样裂隙进行定量处理,探究循环冻融作用下土体分散性的变化规律与土体裂隙参数之间的关系及其微观机理。结果表明:(1)未经明矾处理的土样分散性随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而增加,经明矾处理的改性土样在有限次(20次)冻融循环条件下分散性不发生变化;(2)冻融循环作用下结构单元体破碎,使土样中细粒含量增加从而使土体分散性增强,同时新形成的裂隙将土体切割成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块体,进而加剧了土体的分散性;(3)裂隙参数中,裂隙分形维数与土体分散性等级值相关性较好,裂隙率次之;(4)明矾中的铝离子替代了土颗粒表面的钠离子,增大了土颗粒之间的吸引力,从而降低了土体的分散性,且试样分散性受冻融循环条件的影响较小,因此明矾可作为一种良好的改性剂用于治理季冻区分散性土。 相似文献
17.
本文旨在论述适宜不同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区域的地下水污染脆弱性评价的两种独立的方法。提出计及发生在保护区所有地方的物理化学过程的新的综合方法。 相似文献
18.
提出了坡积-滑坡土、残积-坡积和人类经济活动填土强度指数易变性调查结果。给出了根据实验方法制定出的,在工程地质勘察资料不充分条件下对危险斜坡和边坡稳定性评价的建议。提出了土体位移风险评价方法,以便论证选择防止滑坡工程设施的工程保护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9.
通过试验来确定两种公认的铁去除技术去除砷的效率。一种方法是以原位沉淀为原理,另一种方法是传统的铁去除技术。初步分析结果显示,当地下水中砷的浓度小于0.1mg/L时,通过利用这两种技术能够把地下水中砷的浓度降至符合孟加拉国的饮用水标准,然而,当地下水中砷的初始浓度较高时,通过使用这两种技术仅能把砷浓度减少50%。在大多数砷污染地区,在所有受砷污染的管井中,有50%的管井井水中砷的浓度低于0.1mg/L。利用这两种技术能够有效地缓解孟加拉国的砷污染问题。这两种砷去除技术有可能被公众完全接受,然而,仍需要对这两种砷去除技术进行进一步改进,以便更有效地处理初始砷浓度较高的地下水。 相似文献
20.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地下水和矿山废水中特殊的人为污染物(源于垃圾填埋场的渗漏水和渗流水)进行了分析。本文论证了一种用于研究污染物横向和纵向弥散,以及污染物呈现长期扩散特征的有机示踪剂方法的适用性。对环境中稳定的农药、增塑剂和医药品(指定来源的)进行了定量分析,例如N,N-二乙基甲苯酰胺、N-丁基苯磺酰胺、氯贝酸、Z-[(4-氯-邻用苯基)氧]丙酸和双酚A。结果发现,这些污染物发生了明显的横向弥散。虽然化合物浓度的瞬时变化较大,但未观测出任何明显趋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