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2篇
  免费   260篇
  国内免费   234篇
测绘学   164篇
大气科学   130篇
地球物理   271篇
地质学   484篇
海洋学   123篇
天文学   9篇
综合类   75篇
自然地理   90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64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68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70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70篇
  2011年   76篇
  2010年   70篇
  2009年   84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王楠  李萍云  井宇  赵强 《气象科学》2016,36(6):742-751
2012年盛夏陕西绥德县出现短时强降水,4 h雨量超过100 mm。利用NCEP 1°×1°再分析资料进行诊断分析发现,在陕北东北部对流层中下层有一中α尺度气旋存在,且随高度向东北倾斜,垂直方向上形成次级环流,使强降水区的上升运动加剧。分析地面观测、卫星资料发现,西路冷空气引导干侵入加强层结不稳定性,东路冷空气楔形抬升作用,使得不稳定能量释放;同时,在东西两路干冷空气的夹击作用下,绥德县内形成中气旋,暖湿空气在当地得以聚集上升;2个中β尺度对流云团在东西路风场作用下合并后迅速增强。多普勒雷达资料显示,2个中γ尺度的超级单体回波在绥德先后发展形成列车效应;2个超级单体中的中气旋特征各有不同,是回波结构演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2.
为了提高对黄土高原中β尺度暴雨的预报和预警能力,利用中国气象局气象资料综合处理MICAPS系统提供的资料及多普勒雷达资料,对2007年8月28日黄土高原在低值对流有效位能区发生的一次中β尺度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大尺度环境场和物理量的诊断分析以及三维流场结构分析。结果表明:这次黄土高原中β尺度大暴雨主要是由3次中β尺度强对流单体活动造成的;地面风速脉动、地面能量比高值舌配合上下游能量比大梯度区的生成,是中β尺度暴雨触发机制之一;对流层低层倾斜涡度的发展、纬向双次级环流圈的形成,为暴雨的发生、发展和维持提供了动力机制;列车效应是形成降水时间长、累积雨量大的重要因素;在多普勒雷达径向速度场上看到,暴雨区上游从对流层中层到对流层高层气旋性环流的发展和暴雨区对流层中高层西南急流的发展和稳定,也是形成暴雨的动力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3.
陈正位  谢平  申旭辉  曹忠权  洪顺英  荆凤 《地震》2007,27(3):131-138
热隆盆地是亚东-谷露裂谷系南部, 由宁金抗沙西麓断裂控制的断陷盆地, 根据野外地质调查、 遥感(RS)和数字高程模型(DEM)分析, 盆地内发育有三期洪积扇, 形成时代分别在中更新世中期(第一期)、 中更新世中期至晚更新世早期(第二期)、 晚更新世晚期(第三期)。 这三期洪积扇的发育分别对应于间冰期和间冰阶的高温大降水时期, 表明在第四纪以来, 由于间冰期与间冰阶期的到来, 温度升高, 降雨量增加, 地表径流作用增强, 先成洪积扇被破坏, 新洪积扇形成。 盆地内自中更新世中晚期以来剥蚀程度自北向南减弱, 表明在整体抬升的背景下, 由于宁金抗沙西麓断裂的活动, 使得盆地北部基岩抬升速率大于南部, 形成自北向南的掀斜。  相似文献   
54.
景龙  李伟 《探矿工程》2022,49(6):71-78
沧州盐矿普查项目完成了3眼勘探孔,钻探深度3000~3451 m,取心总长度3791 m,取心层段主要为古近系塑脆性岩石。根据钻进特性,针对工区弹塑性层段和脆性层段提出了钻头选型原则。结合施工实践,经过多次试验、改进,在累计使用的硬质合金、复合片、巴拉斯3类15种钻头中,通过典型钻头结构型式、碎岩机理以及使用效果进行综合分析,优选出H-4-Ⅱ、F-3、F-6型3种钻头,在古近系地层取心钻进中效率高、取心质量好,适合工区地质条件,建议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5.
珠江三角洲浅层地下水pH值的分布及成因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珠江三角洲地区两千余组地下水样的pH值现场测试,发现水体酸化是该区地下水环境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偏酸性地下水的分布范围占全区76.3%。该区地下水pH值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丘陵台地区以偏酸性地下水为主,pH值集中在5.6~6.4;三角洲平原区地下水普遍呈中性,pH值主要介于6.4~7.2。丰、枯水期地下水pH值变幅不大,受酸雨影响,丰水期略有降低。该地区影响地下水pH值的主要因素为酸雨、包气带介质、河流及海水潮汐。丘陵区酸雨入渗强度大、包气带的缓冲能力低,对地下水pH值偏低起了主要作用;平原区粘土层厚,酸雨入渗强度减弱,而河流与地下水交换频繁,加上咸潮与海水入侵的影响,共同导致了地下水pH值升高。  相似文献   
56.
Runoff reduction due to environmental changes in the Sanchuanhe river basin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Recently, runoff in many river basins in China has been decreasing. Therefore, the role that climate change and human activities are playing in this decrease is currently of interest. In this study, we evaluated an assessment method that was designed to quantitatively separate the effects of climate change and human activities on runoff in river basins. Specifically, we calibrated the SIMHYD rainfall runoff model using naturally recorded hydro-meteorologic data pertaining to the Sanchuanhe River basin and then determined the effects of climate change and human activities on runoff by comparing the estimated natural runoff that occurred during the period in which humans disturbed the basin to the runoff that occurred during the period prior to disturbance by humans.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revealed that the S1MHYD rainfall runoff model performs well for estimating monthly discharge. In addition, we found that absolute runoff reductions have increased in response to human activities and climate change, with average reductions of 70.1% and 29.9% in total runoff being caused by human activities and climate change, respectively. Taken together,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indicate that human activities are the primary cause of runoff reduction in the Sanchuanhe River basin.  相似文献   
57.
采用溶液共混法制备出硼酸镁晶须(MBOw)、硼酸钙晶须(Ca BOw)、硼酸铜铝晶须(Cu Al BOw)、碱式硫酸镁晶须(MOSw)、碳酸钙晶须(Ca CO3w)及硫酸钙晶须(Ca SO4w)增强的PVC复合材料,研究不同晶须对PVC力学性能的影响。采用扫描电镜分析PVC复合材料的拉伸断面及晶须分散情况。结果表明,除MOS外其它晶须对PVC的拉伸强度和弹性模量有不同程度的提高,MBOw对PVC复合材料的增强效果最显著,当MBOw含量为20%时,所得复合材料力学性能最佳,拉伸强度和弹性模量与纯PVC比较分别提高了38.08%和71.43%。  相似文献   
58.
利用常规探空和地面观测资料以及NCEP 1°×1°6 h再分析资料,对2007年7月4-6日发生在河南中部的一次暴雨过程的环流背景和物理量场进行了诊断分析,重点分析了物理量场配置对豫中地区暴雨落区的影响.结果表明:稳定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对流层中层低槽和低空切变线是造成这次暴雨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低空西南急流为强降水的发生提供了充沛的水汽和不稳定能量,暴雨区位于急流出口区北侧,南风分量对降水强度的影响较大;深厚的中低层气旋性辐合、高层反气旋辐散触发了不稳定能量的快速释放;强降水落区与深厚的上升运动有着较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59.
GPS位置时间序列中经常会出现信息中断,造成数据不连续,进而导致测站速度及其不确定度的估计有偏。因此,时间序列中断探测是动态大地测量数据处理的重要内容。在基于t-检验的序贯格局转换分析法(sequential t-test analysis of regime shifts,STARS)算法的基础上,顾及GPS位置时间序列的噪声特性,提出了一种考虑有色噪声的STARS算法(COL-STARS)。该算法首先利用一阶自回归模型(auto-regressive, AR(1))模型进行噪声\  相似文献   
60.
大地电磁法( MT)是地球深部探测的有效物探手段之一,也是当今地球物理工作者的研究热点。要实现MT探测,用于野外观测的仪器系统是基础,要求观测系统具有高可靠、高精度、多台同步、轻便等特点。通过集成嵌入式计算机、DTCXO、24位ADC、锂电池组等部件研制了采集主机,动态范围达119 dB(fs=2400 Hz),功耗约1600 mW,并配备了轻便的低噪声感应式磁传感器、低漂移电场传感器以及用于野外仪器自检的自检盒,在提高了仪器可靠性的同时也提高了野外数据采集质量和野外施工效率。多次室内及野外试验验证了本观测系统的可靠性、低功耗、轻便性及易用性,可满足陆地MT勘探施工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