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664篇 |
免费 | 2111篇 |
国内免费 | 3506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618篇 |
大气科学 | 1184篇 |
地球物理 | 1567篇 |
地质学 | 6108篇 |
海洋学 | 1918篇 |
天文学 | 106篇 |
综合类 | 737篇 |
自然地理 | 104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08篇 |
2023年 | 288篇 |
2022年 | 541篇 |
2021年 | 727篇 |
2020年 | 627篇 |
2019年 | 609篇 |
2018年 | 567篇 |
2017年 | 519篇 |
2016年 | 581篇 |
2015年 | 676篇 |
2014年 | 615篇 |
2013年 | 770篇 |
2012年 | 804篇 |
2011年 | 783篇 |
2010年 | 795篇 |
2009年 | 769篇 |
2008年 | 728篇 |
2007年 | 634篇 |
2006年 | 655篇 |
2005年 | 566篇 |
2004年 | 457篇 |
2003年 | 339篇 |
2002年 | 292篇 |
2001年 | 297篇 |
2000年 | 233篇 |
1999年 | 89篇 |
1998年 | 28篇 |
1997年 | 29篇 |
1996年 | 20篇 |
1995年 | 13篇 |
1994年 | 13篇 |
1993年 | 9篇 |
1992年 | 19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9篇 |
1989年 | 7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6篇 |
1986年 | 5篇 |
1985年 | 9篇 |
1984年 | 6篇 |
1983年 | 6篇 |
1982年 | 4篇 |
1981年 | 5篇 |
1979年 | 1篇 |
1976年 | 2篇 |
1963年 | 3篇 |
1960年 | 2篇 |
1957年 | 2篇 |
1954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992.
993.
994.
995.
996.
997.
南海北部海区海底沉积物中孔隙水的Cl~-和SO_4~(2-)浓度异常特征及其对天然气水合物的指示意义 总被引:32,自引:9,他引:32
报道了中国南海北部海区海底沉积物中孔隙水的Cl-和SO42-质量浓度的变化特征, 圈定了孔隙水中Cl-质量浓度的高值异常区。由于水合物形成过程中的排盐效应, 会使其上覆浅表层沉积物中孔隙水的盐度增高, 因此这些氯离子的高值异常区值得进一步的勘查。对孔隙水中SO42-的质量浓度分析表明, 研究区的一些站位表现出随深度增加SO42-的质量浓度梯度发生明显的变化, 计算的硫酸盐甲烷交接带SMI界面深度均在 10m左右, 与ODP164航次和ODP204航次有天然气水合物的钻孔的SMI界面深度基本吻合, 说明这些站位深部有天然气水合物存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98.
为解决城市违法建设和违法占地人工巡查耗时费力,难以及时、动态地进行监测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遥感技术、地理信息技术和全球定位系统进行"两违"动态监测的新方法.基于国产高景卫星数据进行一月一周期的监测,发现并提取可疑图斑;结合行政区划、土地利用等数据进行图斑筛选;开发"两违"执法监测系统进行建库归档并提供精准的定位信息,辅助执法队员开展外业核查和执法工作.在多个市、县开展了应用,能够快速、动态发现"两违"线索,辅助外业执法,为城市管理提供可行、有效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999.
1000.
利用1960—2020年江淮地区75个气象站逐日降水量、气温、相对湿度资料以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Hadley中心海表温度资料,研究了东亚副热带夏季风进程变异对江淮梅雨的影响,揭示了不同类型梅雨期太平洋海温及大气环流异常特征。结果表明:8种江淮梅雨类型中,多雨型占45.9%,少雨型占54.1%,其中多雨型在前30 a占36.7%,后31 a占63.3%。江淮典型梅雨年(高温高湿多雨)的主要特征为安徽南部、江苏中部及湖北东部地区降水偏多,安徽南部、江西东北部及浙江西北部气温偏高,淮河流域湿度大;而在非典型梅雨年(低温低湿少雨)大部分地区雨量偏少,气温呈"东高西低"分布,低温中心区位于淮河中游,湿度呈"西大东小"分布。欧亚大陆中高纬度阻塞高压增强,脊前向南输送的西北气流加强且路径偏东,中国东北冷涡强度较强且位置偏西南,东亚大槽加深,槽后冷空气向南输送,有利于典型梅雨形成。当前期冬春季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异常偏高,西太平洋海温异常偏低时,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偏强、面积偏大、脊线位置偏南、西伸脊点偏西,东亚副热带夏季风推进到江淮地区的时间偏早,出梅偏晚,梅雨期降水量偏多。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