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38篇
  免费   2419篇
  国内免费   3845篇
测绘学   1819篇
大气科学   1636篇
地球物理   1749篇
地质学   6556篇
海洋学   2092篇
天文学   141篇
综合类   849篇
自然地理   1260篇
  2024年   75篇
  2023年   230篇
  2022年   567篇
  2021年   765篇
  2020年   655篇
  2019年   686篇
  2018年   640篇
  2017年   570篇
  2016年   609篇
  2015年   722篇
  2014年   697篇
  2013年   860篇
  2012年   929篇
  2011年   905篇
  2010年   903篇
  2009年   876篇
  2008年   842篇
  2007年   752篇
  2006年   748篇
  2005年   631篇
  2004年   521篇
  2003年   396篇
  2002年   352篇
  2001年   383篇
  2000年   283篇
  1999年   137篇
  1998年   47篇
  1997年   54篇
  1996年   49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79年   3篇
  1976年   2篇
  1963年   3篇
  1960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31.
本文简要评述了现有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的非线性分析模型,着重介绍了多竖线单元模型,并对其竖向单元的轴向刚度和水平弹簧的剪切刚度分别建议了改进的滞变模型,最后将基于自平衡力的非线性动力反应分析方法应用于求解剪力墙结构的非线性地震反应,并用传统分析方法对其结果进行了检验,表明该分析方法计算简便,而且是有效和可靠的。  相似文献   
932.
IntroductionTethys-Himalya tectonic belt extends from west to east across Europe, Asia and Africa, and stops at the longitude of 104(E in China. The famous North-south active tectonic belt located in China is a part of China-Mongolia central-axis strong earthquake belt and the huge crustal thickness undulation belt. The tectonic belt is a strong extrusion, tension and shear region. It is synthesized by topography gradient belt, faults, Cenozoic basin and strong earthquake belt on north-so…  相似文献   
933.
中高层钢筋混凝土异形柱框架结构弹塑性时程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用杆模型编制了钢筋混凝土异形柱框架结构的弹塑性时程分析程序FEANT。采用该程序对一中高层大开间钢筋混凝土异形柱框架结构振动台试验模型进行了计算分析,计算值与试验值吻合较好,能满足工程需要。  相似文献   
934.
X地磁垂直分量日变幅逐日比及其与地震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分析了地城关垂直分量日变幅逐日比值的高值异常与其后地震的关系,发现它们之间有良好的对应,通过分析地磁垂直分量谐波幅度的逐日比,作者认为这种高值变化可能与其间地下介质电阻率下降有关,但也有可能是是外场变化所致。  相似文献   
935.
郭容  杨正湘  汪成 《华南地震》2001,21(4):58-63
通过对常德市太阳山东西两则农村和集镇515栋房屋的32项建筑指标的调查,揭示了农村和集镇建筑抗震性能现状,分析了本区农村建筑抗震设防存在的问题和地震时可能造成的破坏,提出了相应的抗震措施.  相似文献   
936.
钾长石粉酸浸除铁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郑骥  马鸿文等 《地球科学》2001,26(6):657-660
在利用钾长石粉合成沸石分子筛和制取碳酸钾技术中,铁的存在会降低沸石的白度。对北京平谷、天津蓟县、内蒙白云鄂博三地钾长石粉进行硫酸酸浸除铁实验,获得最大铁浸出率分别为88.6%、93.2%和64.6%,且前两地钾长石粉中铁的浸出行为相似,酸浸除铁效果均优于白云鄂博钾长石粉。采用正交实验法研究硫酸浓度、酸浸温度和时间对除铁效果的影响,表明三者对不同地区钾长石粉酸浸除铁效果的影响程度各不相同。钾长石酸浸除铁反应开始时,铁的溶解极快,反应速率主要由化学反应控制;其后溶解相对缓慢,反应速率则由扩散作用控制。  相似文献   
937.
西天山阿希型金成矿系列的成矿流体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姜晓玮  王永江  程博 《地学前缘》2001,8(4):277-280
西天山吐拉苏盆地中发育的低硫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斑岩型金矿和层控浅成低温热液改造型金矿属于与晚古生代火山次火山岩系有关的金矿组合———阿希型金成矿系列。通过对各类型金矿含金石英脉矿物包裹体流体成分的分析 ,吐拉苏盆地中可以区分出两期不同的流体场 ,分别是成矿前的统一流体场和成矿期的局部流体场。前者是伴随着早石炭世大哈拉军山组火山爆发而形成的产物 ;后者是在成矿前统一流体场的基础上 ,受局部热动力活动影响而形成的局部成矿流体场 ,又可分出 3种不同的类型。成矿前统一流体场与成矿期 3种局部流体场流体均属于K+SO2 -4型 ;总体特征上具有相似性 ,均为火山、岩浆热液水和大气水的混合水 ;流体成分有随时间而呈有规律变化的现象 ;阳离子K+和阴离子SO2 -4随时间逐步减少 ,表明火山、岩浆活动随时间对流体的影响逐渐减弱 ;水的含量逐步增高 ,则表明流体随时间大气水参与程度的提高 ,同时流体的浓度也逐步降低  相似文献   
938.
辽河盆地东部凹陷北段复式断陷层序地层与油气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立  付荣 《古地理学报》2001,3(1):71-77
辽河盆地为中国东部大陆裂谷渤海湾裂谷系的北延部分,是中、新生代发育起来的断陷盆地。 东部凹陷北段是辽河盆地的一部分,也有人将其称为裂谷段,具典型的裂谷盆地的发育特征。经过多条横切构造走向的剖面研究,证实了东部凹陷北段为复式断陷,断陷的走向与盆地走向基本平行。所谓的复式断陷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半地堑以某种方式组合而成,在一定时期内,相邻的次一级半地堑各有独立的沉积物供给系统,但当各个次级半地堑充填满以后,相邻的次级地堑具有统一的物源供给系统和水系联通特征,以较大的整体断陷形式继续发育。在控盆断裂一侧的断陷内层序发育较全,而斜坡及边缘地带层序发育不完全,通常缺失低水位体系域或水退体系域。复式断陷不同断陷内的层序,主要受旋回内不同级别幕式构造运动和气候周期性变化的控制,两者的共同作用影响着湖平面的升降和可容空间的变化。由于相邻断陷对物源侵入的阻挡作用,在一定的时期内,各断陷发育独立沉积体系和构造部位的差异,导致了层序地层格架内生储盖层及其组合的发育差异。厚度最大的密集段发育在TST与HST之间,是区域性的生油岩; LST,TST底部,HST顶部、RST通常构成有利储层;密集段也通常成为较好的盖层。在上述因素的作用下,东部凹陷北段复式断陷湖盆中的油气,主要富集在有利构造岩相带的水退体系域、水进体系域和低水位体系域中。层序地层格架内油气藏类型及发育规模存在一定的规律:在缓坡一侧的断陷内,易形成地层超覆型油气藏、地层不整合遮挡油气藏;在陡坡一侧的断陷内,易形成透镜状油气藏、背斜油气藏,起决定作用的是生储盖层的发育状况及其与有利的构造圈闭条件的配置关系。  相似文献   
939.
940.
Eastern and southern coastal zones of Laizhou Bay are the most representative seawater intruded areas in the world, with two intrusion sources of contemporary seawater and paleobrine. In order to reveal the complicated hydrochemical changing process and the mechanism of fresh groundwater being polluted by saltwater, we conducted long-term observation and hydrochemical analysis at four observing sections of typical salt-fresh water transitional zone. The study indicates that seawater and brine intrusion processes have different hydrochemical features, and that ion exchange and adsorption actions between water and aquifer produce great influence on the intrus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