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2篇
  免费   89篇
  国内免费   157篇
测绘学   37篇
大气科学   69篇
地球物理   76篇
地质学   241篇
海洋学   78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65篇
自然地理   3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7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51.
Google Maps组件二次开发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Web平台逐渐成熟,在互联网上服务的新技术陆续出现,促使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功能强大、应用广泛。目前,基于浏览器应用程序的开发技术,结合Google Maps和Joomla框架的组件无疑是最引人注目的技术之一。本文分析了Google Maps在Joomla构站中的现实应用,设计了一套Google Maps在Joomla中集成的解决方案,并且阐述了组件四个功能模块的实现过程。此组件基于Google Maps API与Joomla框架,利用PHP和JavaScript脚本语言进行开发,提供了Google Maps在Joomla网站中的一种简易安装方式,实现添加标记,画线等简单应用,并对其在复杂组件环境中的应用作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452.
溶藻弧菌外膜蛋白对凡纳滨对虾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应用溶藻弧菌外膜蛋白(Outer membrane protein,OMP)注射凡纳滨对虾Penaeus vannamei,测定其对凡纳滨对虾免疫指标的影响以及对凡纳滨对虾的免疫保护作用。注射OMP0.5、1.0和1.5mg.ml-1后3个实验组的凝集效价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实验组之间差异不显著,而血清溶菌活力在注射后急剧上升,在6h时达到最高,随后下降,到96h时基本恢复正常。0.5和1.0 mg.ml-1OMP组的抗菌活力在12h时达到最高值,且在12—72 h之间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1.5 mg.ml-1组(p<0.05)。血清溶血活力在注射后3h达到最高值,在1—96h内,实验组的溶血活力维持较高水平,均高于对照组。0.5、1.0和1.5mg.ml-13个OMP实验组对凡纳滨对虾的免疫保护率分别为65.9%、75.6%和70.7%。  相似文献   
453.
在冲绳海槽北部B-3GC孔高分辨率地层年代框架的基础上,利用多种分子生物标志物和生源组分指标,重建了该地区全新世以来表层海水温度和生产力的变化历史.研究发现,U37K-表层海水温度和生产力的变化指示了全新世黑潮及对马暖流分支的变迁.10.6~7.3 ka BP期间,冲绳海槽北部主要受东海陆架冷水团影响,陆源物质输入量增加,初级生产力比较高,表层海水温度较低.7.3~4.6 ka BP期间,黑潮暖流对该区的影响迅速增强,表层海水快速增温,陆源物质输入减少,但是各种生产力指标显示出上升趋势,与该区上升流的出现和迅速发育有关.4.6~2.7 ka BP期间,即全新世普林虫低值事件(PME)期间,表层海水温度明显降低了0.8~1.4℃,陆源物质输入增加,初级生产力和各种生源组分的含量也达到较高水平,说明此时黑潮强度减弱,或者黑潮主流轴向太平洋方向发生偏移,该区再次受到陆架冲淡水的影响.2.7 ka BP以来,虽然黑潮暖流再次影响到该海区,但初级生产力和生源物质输出量继续大幅增高,可能与该地区上升流的持续发育有关.  相似文献   
454.
本文以水成铀矿理论为依据 ,通过对冯楼铀矿点的构造、岩性岩相、古气候特征以及后生改造、铀源、水文地质等条件进行分析 ,指出冯楼矿点为与火山岩建造有关的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 ,为在我国中部地区进一步寻找可地浸砂岩型铀矿提供了线索和可以借鉴的依据。  相似文献   
455.
简平  程裕淇  刘敦一 《地学前缘》2001,8(3):183-191
岩相学在研究高级变质岩 (含深熔片麻岩 )的锆石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其内容主要包括锆石的形貌和表面特征 ,锆石在岩石中的赋存状态 ,与主晶的关系和内部结构等方面。基于大别山地区的一些榴辉岩相岩石、麻粒岩相岩石和片麻状花岗质岩石中锆石的研究 ,阐述了继承锆石、变质锆石、深熔锆石、变质增生、深熔增生和后期流体改造的基本岩相学特征。结合大别山地区的 4个实例 ,说明了高级变质岩中锆石的岩相学研究方法和步骤 ,并初步提出了高级变质岩锆石U -Pb年龄解释的岩相学标志。  相似文献   
456.
On the basis of the net transfer reactions among garnet, biotite,plagioclase and quartz (for both Mg and Fe end-member models),the garnet–biotite–plagioclase–quartz (GBPQ)geobarometer was empirically calibrated under physical conditionsof P = 1·0–11·4 kbar and T = 515–878°C,based on the input garnet–biotite temperatures and garnet–aluminosilicate–plagioclase–quartz(GASP) pressures of 224 natural aluminosilicate-bearing metapeliticsamples collated from the literature. The calibrations are internallyconsistent with the asymmetric quaternary solid solution modelof garnet, the symmetric quaternary solid solution model ofbiotite, and the Al-avoidance ternary solid solution model ofplagioclase in calibrating the garnet–biotite geothermometerand the GASP geobarometer. The resulting two GBPQ barometerformulae reproduce the input GASP pressures well within ±1·0kbar (mostly within ±0·5 kbar). For both aluminosilicate-bearingand aluminosilicate-absent metapelites, the two GBPQ barometryformulae yielded identical pressures, whether the sample wasincluded or not included in calibrating the GBPQ barometry.The random error of the GBPQ barometry may be expected as ±1·2kbar. The dP/dT slopes of these two GBPQ formulae are closeto that of the GASP barometer in PT space. Applicationsof the GBPQ barometry of aluminosilicate-absent metapelitesto the rocks within a thermal contact aureole, or rocks withina limited geographical area without post-metamorphic structuraldiscontinuity, show no obvious pressure change. It may be concludedthat the two GBPQ barometry formulae derived in this study maybe used as practical tools for metamorphic pelites under theconditions of 515–878°C and 1·0–11·4kbar, in the composition range of Xgros >3% in garnet, Xan>17% in plagioclase, and  相似文献   
457.
458.
针对陆东凹陷稳定标志层不发育、地层对比难度大的问题,在岩电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将火山作用与沉积作用相联系,确定火山喷发期次。应用井震联合层位标定技术,精细制作合成记录,建立地震标志层与井上典型岩电特征的关系,完成地层对比与划分,有效指导了储层预测和井位部署。  相似文献   
459.
沁水盆地南部高煤级煤储层孔隙分形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沁水盆地南部的20个高煤级煤样品的压汞实验和煤岩煤质分析的结果为依据,探讨了孔隙分形维数的计算方法,分析了盆地南部地区高煤级煤孔隙分形特征。研究表明,高煤级煤孔隙分形无标度区为50nm~100μm,孔隙分维数在2.94~3.21,孔隙分维数与煤变质程度、孔隙度、大孔含量、体积中值孔径呈负相关关系,与中孔含量、吸附孔含量、退汞效率、灰分产率呈正相关关系,而固定碳含量、镜质组质量分数、挥发份产率、兰氏体积则以孔隙分维数3.05为拐点呈双U形或倒双U形变化。孔隙分维数可以作为反映高煤级煤储层吸附能力和解吸能力的一个重要参数,并依据孔隙分维数划分出该区富气易解吸区、富气难解吸区及含气解吸区。  相似文献   
460.
斑岩铜矿是最重要的铜矿资源类型, 高氧逸度岩浆是公认的评价斑岩成矿的有效指标。硫在成矿岩浆中主要以硫酸盐形式存在, 在矿石中则以硫化物为主。什么触发了高氧化性成矿岩浆热液的还原与成矿?这是关系斑岩铜矿形成机制和高效评价的重大科学谜题。前人关注的焦点是成矿母岩浆的起源与演化, 还原性围岩在成矿中作用长期被忽视。还原性围岩主要有两种: 富碳质围岩和富亚铁围岩。本文在前人工作基础上, 以甲玛、德兴、普朗等大型-超大型斑岩铜矿为例, 研究了斑岩铜矿的空间分布与含碳质围岩之间的关系, 发现斑岩铜矿围岩中普遍发育黑色含碳质地层, 并在成矿过程中普遍发生褪色蚀变; 发现蚀变围岩和矿床中方解石和矿石矿物流体包裹体的δ13CV-PDB值普遍较低, 与沉积碳酸盐围岩的值显著不同。首次提出并论证了含碳质围岩中甲烷等还原性气体组分的加入可能是引发斑岩成矿系统氧化-还原转换和矿质沉淀的关键。CH4沿构造裂隙扩散进入斑岩成矿系统, 无需成矿斑岩与围岩直接接触即可将成矿溶液中SO2– 4还原, 解决了困扰矿床学家多年的一道难题。围岩中碳质含量高, 产生的甲烷数量大, 可将成矿热液中SO2– 4在斑岩体内全部还原, 形成金属硫化物沉淀, 则矿体主要产在斑岩体之内; 围岩中碳质含量低, 产生的甲烷数量不足, 则矿体主要赋存于斑岩体与围岩的内外接触带。含碳质围岩中还原组分即可在岩浆阶段加入, 也可在热液阶段加入。在岩浆阶段加入将造成岩浆还原, 形成“还原型斑岩”, 易导致成矿物质分散, 不利于形成大矿富矿; 在热液阶段加入, 对成矿更有利。“高氧化性斑岩+还原性富碳质地层/富铁火山岩”是高效评价斑岩成矿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