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410篇 |
免费 | 1486篇 |
国内免费 | 631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538篇 |
大气科学 | 265篇 |
地球物理 | 418篇 |
地质学 | 2211篇 |
海洋学 | 511篇 |
天文学 | 16篇 |
综合类 | 199篇 |
自然地理 | 369篇 |
出版年
2025年 | 6篇 |
2024年 | 115篇 |
2023年 | 156篇 |
2022年 | 197篇 |
2021年 | 232篇 |
2020年 | 208篇 |
2019年 | 233篇 |
2018年 | 208篇 |
2017年 | 179篇 |
2016年 | 195篇 |
2015年 | 185篇 |
2014年 | 170篇 |
2013年 | 225篇 |
2012年 | 271篇 |
2011年 | 235篇 |
2010年 | 215篇 |
2009年 | 215篇 |
2008年 | 226篇 |
2007年 | 188篇 |
2006年 | 188篇 |
2005年 | 157篇 |
2004年 | 110篇 |
2003年 | 91篇 |
2002年 | 90篇 |
2001年 | 84篇 |
2000年 | 64篇 |
1999年 | 28篇 |
1998年 | 10篇 |
1997年 | 11篇 |
1996年 | 10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4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4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1978年 | 2篇 |
1957年 | 1篇 |
1954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5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运用专家系统的知识获取和推理机设计原理与方法,探讨了ALCGEIS系统的基本结构、知识分级、知识获取过程和实现程序,推理机的基本原理和控制策略及其程序实现的算法,以及推理知识的搜索策略;论述了 AIEGEIS推理规则的设计方法及其推理算法。 相似文献
102.
为了充分发挥FLAC3D在数值计算方面的优势,解决在复杂地质体条件下岩体工程开挖存在的计算模型构建难度大、多采用简化模型而影响计算结果可靠性及准确性的问题。提出采用三维表面模型重建方法建立地质体及岩体工程的表面模型,确定岩层、开挖等的封闭空间区域;在此基础上,通过约束德洛内四面体剖分的方法对三维表面模型形成的空间区域进行网格剖分。分析了网格生成器TetGen的输入、输出数据结构,确定表面模型数据至TetGen、TetGen网格划分结果至FLAC3D的对应关系,实现能够准确描述地质体与工程开挖的FLAC3D计算模型的构建。通过某大型深部开采铜矿的多个岩层和首采区3个盘区63个采场的模型构建实例,证明该方法简单、可行、有效并且健壮。 相似文献
103.
104.
105.
106.
地震序列较强余震灰色及最小二乘拟合预测方法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收集、整理1966年~2002年8月我国(主要为大陆地区)183个5级以上地震序列资料的基础上,应用灰色预测和最小二乘拟合预测方法,对每一地震序列较强(显著)余震发震时间进行“硬性”检验预测。结果表明,2种预测方法对7级以上地震序列和6级地震序列的较强(显著)余震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预测效能分别为76.2%和64.7%;而对5级地震序列预测效果则不甚明显。因此,灰色预测和最小二乘拟合预测方法主要着眼于对大(强)地震的较强(显著)余震预测,可望在地震现场大(强)震应急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7.
水分是干旱区生态过程的第一非生物限制因子,土壤氮由于直接影响着生物生产力和土壤生态过程而被认为是仅次于水分的限制因子。利用人工施加氮肥的控制试验研究了荒漠植被草本层片植物在多度、物种丰富度、高生长以及地上部分生物量等群落学特征对不同施肥处理的响应。结果表明,在施肥量分别为12.5、25、50 g·m-2时,样方植物多度和物种丰富度在施肥当年和第二年较对照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且施肥量越高,降低越明显,这一结果支持来自典型草地和森林植被生物多样性对氮素增加或氮降沉增加响应的结论,即氮素的增加会使生物多样性减少。地上部分生物量对施氮肥的响应在施肥当年(年降水量为多年平均值的1.4倍)和第二年(年降水量为多年平均值的0.7倍)表现出相反的规律,即施肥当年随着施肥量的增加生物量显著增加,而在第二年则显著减小,说明水肥耦合同样有利于荒漠生态系统生物生产力的提高。氮素对植物高生长的影响不明显,各施肥梯度与对照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这可能主要取决于荒漠草本植物本身固有的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108.
社会经济系统水循环研究进展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水循环包括自然水循环和社会经济水循环两个方面。社会经济系统水循环指社会经济系统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及各种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对目前国际国内关于社会经济水循环关注的主要问题 (水资源安全、水资源社会经济研究、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水环境、水资源可持续管理和综合管理) 及其进展进行了评述。水资源安全的主要对策已由增加供给转变为水资源需求管理。增加社会参与和明晰水权是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水价在水资源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水资源可持续管理和综合管理正逐步落实。水资源需求管理机制、水权水价等水资源管理制度设计、作为可持续水资源管理基础的生态需水问题和环境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将是未来社会经济系统水循环研究的焦点。 相似文献
109.
大陆下地壳拆沉模式初探 总被引:21,自引:7,他引:21
下地壳拆沉是人们关注的问题,文中指出下地壳拆沉必须满足至少三个条件:(1)地壳加厚使其下部达到熘辉岩相是拆沉的前提.(2)大规模岩浆活动使大量低密度的中酸性物质移出下地壳,使下地壳密度增加直至超过下伏地幔.由于下地壳榴辉岩石部分熔融所形成的岩浆具有埃达克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因此,大规模魂达克岩的熔出是下地壳拆沉的先决和必要条件.(3)岩石圈地幔转化为软流圈地幔,使下地壳能够进入地幔.陆壳下的岩石圈地幔原先是冷的、刚性的和不易流动的,如果有热和水的加入,可以被软化,使其变成热的、塑性的和易流动的软流圈地幔。因此,岩石圈了幔转化为软流圈地幔是下地壳拆沉的必要条件。作者认为,下地壳不大可能整体拆沉,而很可能是一块一块如飘雪花似地拆沉。如果下地壳的密度降低(低于下伏地幔),如果地幔停止热的供给,如果陆壳底部的软流圈地幔幔又恢复为岩石圈地幔,拆沉即终止。文中讨论了中国东部中生代下地壳拆沉的可能性,探讨了岩石圈减薄的机制,认为下地壳不需要也不可能与岩石圈地幔一道拆况。 相似文献
110.
地球重力场位系数模型可以用于计算局部重力扰动场元。然而随着地球重力场模型阶次的提高、局域重力场计算范围的增大,其计算速度往往不能满足工程需求。针对这一问题,在对位系数模型泰勒级数展开的基础上提出了采用向量运算、混合编程的方法,同时对连带勒让德函数Belikov递推方法中与经纬度无关的量进行了预先计算,有效提高了计算速度。提出的方法对于利用超高阶次重力场模型快速解算大范围、高分辨率重力场元数据以及累加求和计算具有一定的参考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