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490篇 |
免费 | 950篇 |
国内免费 | 1276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637篇 |
大气科学 | 338篇 |
地球物理 | 593篇 |
地质学 | 2752篇 |
海洋学 | 619篇 |
天文学 | 21篇 |
综合类 | 292篇 |
自然地理 | 46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3篇 |
2023年 | 142篇 |
2022年 | 239篇 |
2021年 | 302篇 |
2020年 | 241篇 |
2019年 | 302篇 |
2018年 | 258篇 |
2017年 | 249篇 |
2016年 | 225篇 |
2015年 | 240篇 |
2014年 | 223篇 |
2013年 | 281篇 |
2012年 | 340篇 |
2011年 | 306篇 |
2010年 | 282篇 |
2009年 | 281篇 |
2008年 | 305篇 |
2007年 | 239篇 |
2006年 | 232篇 |
2005年 | 198篇 |
2004年 | 163篇 |
2003年 | 121篇 |
2002年 | 120篇 |
2001年 | 113篇 |
2000年 | 91篇 |
1999年 | 51篇 |
1998年 | 23篇 |
1997年 | 16篇 |
1996年 | 17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10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9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9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3篇 |
1979年 | 1篇 |
1978年 | 2篇 |
1957年 | 2篇 |
1954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7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21.
22.
23.
24.
25.
在总结分析现有整治水位确定方法的基础上,根据潮流界以下河段的水沙运动特性,本文提出一种基于输沙能力的航道整治水位确定方法。考虑上游来水、下游潮汐为独立事件,统计潮流界以下河段上游来水、下游潮汐不同等级组合出现的频率,采用数学模型计算相应组合下河段沿程的潮位、流速过程,以流速四次方代表水流的输沙能力,统计不同潮位等级对应的综合净输沙能力,确定最大综合净输沙能力对应的水位为(最优)航道整治水位。以长江下游白茆沙水道和福姜沙水道为例,计算了所在河段的航道整治水位,并探讨了起动流速对整治水位计算的影响和最高整治水位概念对工程的意义。 相似文献
26.
27.
南极普里兹湾及其邻近海域表层水镭同位素的分布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第27次南极科学考察期间(2010年12月30日至2011年1月16日),对普里兹湾及其邻近海域表层海水进行了226Ra和228Ra的分析,结果表明:226Ra和228Ra比活度的变化范围分别为1.47—2.43Bq/m3和0.17—0.45Bq/m3,平均值分别为2.13Bq/m3和0.29Bq/m3,228Ra/226Ra)A.R.(228Ra与226Ra的活度比)的变化范围为0.08—0.20,平均值为0.14。根据盐度和226Ra的质量平衡方程,计算出研究海域表层水中冰融水、南极夏季表层水和普里兹湾中深层水的份额。研究海域表层水中温度、盐度、226Ra、228Ra、228Ra/226Ra)A.R.和冰融水份额的空间分布显示,在埃默里冰架前沿海域,西侧海域较东侧海域具有低温、高盐、高226Ra、低228Ra、低228Ra/226Ra)A.R.、低冰融水份额的特征,证实埃默里冰架下水体东进西出的运动规律。根据埃默里冰架前沿东、西侧水体228Ra/226Ra)A.R.的差异,估算出埃默里冰架下表层水体东进西出所经历的时间为1.85a。此外,在普里兹湾湾口中部海域(66.5—67.5°S,72°—74°E),观察到次表层水的上升通风作用,该区域较高的228Ra含量和228Ra/226Ra)A.R.证明这些表层水体并非来自湾外绕极深层水的上涌,而可能来自湾内埃默里冰架输出水体。 相似文献
28.
在实验室条件下,对大连蜈蚣藻(Grateloupia dalianensis H.W.Wang et D.Zhao)的孢子早期发育、盘状体的形成和直立枝生长进行了详细研究,对其生活史进行了详细观察,并进行了温度和光照强度对孢子发育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1)孢子发育类型为间接盘状体型;(2)生活史由雌、雄配子体、四分孢子体和果孢子体三相世代组成,配子体与孢子体形态相同,属于同型世代交替,与属模蜈蚣藻(G.filicina)一致;(3)温度对盘状体和直立枝生长均有影响,最适温度均为16℃;(4)光照强度对盘状体和直立枝生长均有影响,最适光照强度分别为7 500 lx和10 000 lx。 相似文献
29.
30.
Fei ZHENG Yuan YUAN Yihui DING Kexin LI Xianghui FANG Yuheng ZHAO Yue SUN Jiang ZHU Zongjian KE Ji WANG Xiaolong JIA 《大气科学进展》2022,39(4):546-552
In the first half of winter 2020/21,China has experienced an extremely cold period across both northern and southern regions,with record-breaking low temperatures set in many stations of China.Meanwhile,a moderate La Ni?a event which exceeded both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thresholds began in August 2020 and in a few months developed into its mature phase,just prior to the 2020/21 winter.In this report,the mid?high-latitude large-scale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anomalies in the Northern Hemisphere,which were forced by the negative phase of Arctic Oscillation,a strengthened Siberian High,an intensified Ural High and a deepened East Asian Trough,are considered to be the direct reason for the frequent cold surges in winter 2020/21.At the same time,the synergistic effect of the warm Arctic and the cold tropical Pacific(La Ni?a)provided an indispensable background,at a hemispheric scale,to intensify the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anomalies in middle-to-high latitudes.In the end,a most recent La Ni?a prediction is provided and the on-coming evolution of climate is discussed for the remaining part of the 2020/21 winter for the purpose of future decision-making and early warning.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