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717篇 |
免费 | 1157篇 |
国内免费 | 1021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564篇 |
大气科学 | 500篇 |
地球物理 | 537篇 |
地质学 | 1916篇 |
海洋学 | 700篇 |
天文学 | 72篇 |
综合类 | 282篇 |
自然地理 | 32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0篇 |
2023年 | 132篇 |
2022年 | 228篇 |
2021年 | 262篇 |
2020年 | 198篇 |
2019年 | 242篇 |
2018年 | 207篇 |
2017年 | 202篇 |
2016年 | 208篇 |
2015年 | 202篇 |
2014年 | 205篇 |
2013年 | 244篇 |
2012年 | 237篇 |
2011年 | 217篇 |
2010年 | 226篇 |
2009年 | 234篇 |
2008年 | 239篇 |
2007年 | 253篇 |
2006年 | 219篇 |
2005年 | 198篇 |
2004年 | 128篇 |
2003年 | 79篇 |
2002年 | 117篇 |
2001年 | 87篇 |
2000年 | 68篇 |
1999年 | 44篇 |
1998年 | 18篇 |
1997年 | 20篇 |
1996年 | 11篇 |
1995年 | 16篇 |
1994年 | 10篇 |
1993年 | 13篇 |
1992年 | 6篇 |
1991年 | 6篇 |
1990年 | 3篇 |
1988年 | 2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2篇 |
1979年 | 1篇 |
1975年 | 2篇 |
1963年 | 1篇 |
1962年 | 7篇 |
1957年 | 1篇 |
1954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8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河流弧菌(Vibrio fluvialis)对大黄鱼( Pseudosciaena crocea ) 鳃粘液粘附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间接ELISA法(最低检测值约104cfu)研究不同培养条件、不同培养阶段、抗体处理、营养饥饿等对河流弧菌粘附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经TSB培养的菌体的粘附作用极显著强于TSA培养的菌体的粘附作用(P<0.01);河流弧菌能很好地粘附于大黄鱼粘液,粘附量随菌浓度升高而增大并符合饱和粘附动力学:y=0.1782ln(x)1.6923(R2=0.9810);不同生长阶段河流弧菌的粘附能力不同,在培养初期阶段细菌的粘附量先是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增大,并在培养24h后粘附量达到最大,而后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其粘附量急剧下降;抗体处理后河流弧菌的粘附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营养饥饿菌体的粘附量明显降低。以上结果表明:海水中的河流弧菌能很好地粘附于大黄鱼鳃粘液,其粘附作用受细菌培养条件、营养状况等自身因素的显著影响。本研究结果有助于了解河流弧菌的流行病学和致病机理。 相似文献
92.
93.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热力作用的期次和特点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盆地深部由于地球内蕴藏的巨大热源和岩石圈放射性元素蜕变热构成的热能,可通过多种热传导方式释放,如岩浆类热流物质向地壳浅部或近地表上部传递热力形成地热异常和热力作用。鄂尔多斯盆地东部晋西挠褶带热力作用发育具有与华北板块早白垩世发生的重要构造转换和岩石圈减薄事件等背景相关,深部岩浆侵入和热力作用事件的发生可使该区地下深处形成许多隐伏的中深成侵入岩或浅成-喷发相岩体及其伴随的热力构造。早白垩世这次强烈的构造热力变动伴有盆地东翼大面积的抬升隆起、吕梁断隆带的翘倾、离石断裂带和晋西挠褶带及西倾大斜坡的形成。以紫金山碱性杂岩体为代表的岩浆热力作用表现为一个多期形成的岩筒、岩床状碱性侵入体,地球化学特点是富碱、Fe,贫Mg;稀土元素含量高,无Eu异常;表现出岩浆侵入有明显的两组方向和多期多阶段侵入或喷发,可侵入到二叠纪—三叠纪地层中。盆地东部火成岩同位素测年数据统计岩浆-热力作用高峰期在110~150Ma。挑选紫金山碱性杂岩体3件单颗粒锆石样数百粒,进行U-Pb同位素SHRIMP测年,其中17组锆石样年龄在125~132Ma,相当于早白垩世。与华北地区早白垩世较普遍的构造热事件具有一致性。此外,还发现有早期(石炭纪—二叠纪)岩浆热力作用事件。构造演化分析显示多期多阶段热力作用特点。鄂尔多斯盆地东部热力作用对盆地油气煤铀多种能源成矿成藏富集研究与勘探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4.
荔湾凹陷北与白云凹陷相邻,南与双峰盆地(南海西北次海盆)相接,发育于洋陆过渡边界,具有独特的结构构造特征。选取荔湾凹陷为研究对象,在3D地震资料解释的基础上,以断裂特征分析厘定凹陷性质、构造古地貌恢复解析凹陷结构,进而指出古地貌恢复和构造演化对油气勘探的影响。研究获得三方面的创新性认识:①荔湾凹陷为洋陆过渡壳上发育的断坳,断坳作用占主导地位;②32Ma的底辟作用将荔湾凹陷改造为“四洼三凸”的构造格局,恩平组沉积期凹陷北部是一个连通的洼陷;③恩平组沉积期连通洼陷的古地貌有利于三角洲(烃源岩)的发育,背斜型圈闭的定型受控于32Ma的底辟作用,是荔湾凹陷油气勘探的有利目标。 相似文献
95.
琼东南盆地基底潜山勘探面临地质年代不清、储层非均质性强及成藏条件复杂等难题。通过开展区域大地构造演化、基底锆石测年、潜山储层描述及成藏动力分析,明确潜山储层发育区及有利成藏区。研究表明,在印支运动、燕山运动及喜山运动叠加控制下,松南低凸起、陵南低凸起大面积发育印支期的花岗岩潜山储层,平面上北西、北东及近东西向三组断裂、裂缝交错切割成网,纵向上形成的风化带-裂缝带总厚度超300 m的双层结构,明确裂缝储层发育的关键因素为脆性矿物和双向流体改造。基于早渐新世古地貌及烃源岩沉积模拟实验研究,提高了崖城组陆源海相烃源岩TOC分布预测精度,明确了中央坳陷优质烃源灶分布规律。综合分析潜山-古近系储层、构造脊展布和崖城组烃源灶的时空配置关系,建立了“松南低凸起源外高潜山天然气长距离侧向有限运聚模式”及“陵南低凸起源边低潜山近距离高效运聚模式”,提出源边低潜山的L26-B是下步勘探的有利目标。 相似文献
96.
不动产统一登记信息平台建设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不动产统一登记信息平台的建立是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实现信息实时更新和共享的基础。以构建不动产统一登记信息平台为主线,提出了以土地为核心的不动产单元构建方法,构建了以不动产单元为基础的不动产权利登记体系,分析了不动产登记业务与不动产管理其他相关业务的关联。在此基础上,明晰了不动产统一登记信息平台在国土资源信息化总体框架中的定位,以徐州市为例,给出了市(县)级不动产统一登记信息平台建设的主要内容,对当前不动产统一登记信息平台的建设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97.
黄河三角洲孤东近岸冲淤演变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更好地了解近40年来孤东近岸的演变过程,以研究区剖面水深地形、Landsat影像和利津站水沙数据为数据源,采用遥感技术及数理统计法对研究区域岸线及面积变化进行监测计算,并分析1976—1986年、1986—1996年、1996—2002年、2002—2014年4个不同阶段的冲淤演变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孤东近岸经历"强淤积-冲淤平衡-侵蚀-强侵蚀"4个阶段。孤东近岸海域由淤积向侵蚀转变始于1996年,且在2002—2014年间侵蚀最为严重,大部分近岸海域蚀深达到6~8 m,侵蚀最大深度超过8 m;(2)等深线变化时空差异明显,蚀退最先出现在北侧,且近岸5 m水深区域内冲淤变化较水深10 m内敏感;(3)研究区近岸侵蚀,离岸淤积,剖面冲淤平衡位置由CS19剖面的11 m水深变化到CS21剖面的5m水深;(4)黄河入海水沙的减少、河口人工改汊、孤东大堤建设和海洋动力作用都对孤东近岸的冲淤演变产生影响,维持研究区冲淤平衡的年均来沙阈值为3.78亿t/a。通过此来进一步探究孤东近岸演变进程,为孤东近岸防护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98.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层序格架内的成岩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主要发育石英砂岩、岩屑砂岩、杂砂岩、“牛毛毡砂岩”、黑色石英砂岩等五种砂岩类型。这些砂岩具有成份成熟度较高、结构成熟度中—低、以正粒序为主、粒级普遍为中粗粒、储层填隙物类型多、含量变化大的特点。经历了三个重要成岩阶段:早成岩压实期—原生孔隙大量破坏损失期,中成岩A期—有机酸溶蚀—次生孔隙发育期,中成岩B期—埋藏压溶再胶结成岩期。在SQ8主要发育压溶、高岭石溶蚀、石英次生加大等成岩作用。SQ11主要发育硅质胶结、碳酸盐胶结成岩作用。成岩相可分为三级五类,即Ⅰ强压溶—石英加大相;Ⅱ压溶—碳酸盐溶蚀—高岭石交代相及溶蚀—弱杂基充填—高岭石交代相;Ⅲ强压实—粘土胶结相及强压实—碳酸盐胶结、交代相。区内储层整体为低孔低渗的致密砂岩储层,以发育次生孔隙为主,包括粒间溶孔、粒内溶孔和高岭石晶间孔,原生孔隙较少保留。通过对沉积砂体展布、储层成岩相类型及储集性能的综合分析,对有利的储层分布区带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99.
笔者对南祁连西北缘红庙沟地区发育的黑云二长花岗岩体进行了精细的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LA-ICP-MS测定结果表明,黑云二长花岗岩加权平均年龄为(479.7±3.4)Ma(MSWD=0.047),岩体侵位时代为早奥陶世。在地球化学组成上,黑云二长花岗岩表现为过铝质(A/CNK=0.96~1.04)的Ⅰ型花岗岩特征,稀土元素总量相对较低(∑REE=67.55×10-6~83.07×10-6),轻稀土相对富集,具Eu负异常;富集Rb、Ba和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Sr和高场强元素(Nb、Ti、P),显示弧岩浆特征。综合研究表明,本区早奥陶世黑云二长花岗岩是南祁连洋向祁连陆块俯冲过程中引起岛弧岩浆活动而形成的产物,记录了该时期重要的板块构造运动事件,为认识南祁连造山带的构造演化提供了有益资料和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00.
长期以来,我国采用分类管理的方式管理不同类型的自然资源,在自然资源监测监管中造成了部分自然资源重复统计、权属不明等问题,在湿地、林地等自然资源中表现尤其明显。为了系统性地进行自然资源监测监管,需要对自然资源进行整体性地、统一性地分类,建立一个综合性的自然资源分类体系。本文遵循“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从这一理论思想出发,整理单门类自然资源整体和个体之间的关系,分析国内外的分类编码体系,从法理、学理和管理不同角度研究整理自然资源分类现状,综合考虑地表覆盖层的监测监管要求,采用树状分类法和交叉分类法重新构建了三级分类的自然资源分类体系框架,为构建自然资源监测监管体系提供必要的基础支撑,为完善生态文明建设,为国民经济健康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基础保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