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960篇 |
免费 | 776篇 |
国内免费 | 1211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508篇 |
大气科学 | 478篇 |
地球物理 | 567篇 |
地质学 | 2055篇 |
海洋学 | 673篇 |
天文学 | 83篇 |
综合类 | 262篇 |
自然地理 | 32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0篇 |
2023年 | 108篇 |
2022年 | 220篇 |
2021年 | 268篇 |
2020年 | 198篇 |
2019年 | 252篇 |
2018年 | 211篇 |
2017年 | 205篇 |
2016年 | 215篇 |
2015年 | 214篇 |
2014年 | 210篇 |
2013年 | 256篇 |
2012年 | 253篇 |
2011年 | 244篇 |
2010年 | 225篇 |
2009年 | 244篇 |
2008年 | 246篇 |
2007年 | 239篇 |
2006年 | 224篇 |
2005年 | 204篇 |
2004年 | 133篇 |
2003年 | 82篇 |
2002年 | 114篇 |
2001年 | 94篇 |
2000年 | 65篇 |
1999年 | 46篇 |
1998年 | 19篇 |
1997年 | 22篇 |
1996年 | 13篇 |
1995年 | 10篇 |
1994年 | 17篇 |
1993年 | 10篇 |
1992年 | 5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3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3篇 |
1979年 | 1篇 |
1975年 | 2篇 |
1963年 | 1篇 |
1962年 | 7篇 |
1957年 | 2篇 |
1954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9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81.
通过自然条件下沙表层和水面溢油的模拟风化实验,采用GC-MS作为检测器,研究原油中的正构烷烃在厦门地区的风化规律.结果表明,在一个月的风化模拟实验中,两种不同介质溢油风化均明显体现轻组分的正构烷烃丢失现象,且正构烷烃组分在水面溢油的风化速率低于沙表层溢油速率1~2个碳数.沙上模拟实验后期APr/APh比值明显受到风化影响,诊断比值不适用于油源鉴别.诊断比值An-C17/APr、An-C18/APh在短期风化过程中受风化影响小.水面溢油模拟实验结束后发现水体中n-C13-n-C29的正构烷烃组分含量升高2.9%~327.4%. 相似文献
182.
烟台海洋倾倒区生物群落结构现状及动态变化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烟台海洋倾倒区2008年的监测结果和相关历史资料,分别对倾倒区的生物群落结构现状及动态变化过程进行研究。倾倒区内目前有浮游植物18种,浮游动物23种,底栖生物17种。浮游植物以硅藻门的新月菱形藻(Nitzschia closterium W.Smith)占有绝对优势,浮游动物的优势种为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 Brodsky)和强壮箭虫(Sagitta crassa Tokioka),底栖生物的组成以环节动物最多,优势种不明显。综合指数分析表明倾倒区海域的生物群落结构相对稳定。然而,多年的疏浚物倾倒使该区的生物群落发生了变化。与倾倒初期相比,浮游植物的种类数量减少,物种多样性总体上呈现下降趋势;浮游动物的种类数量和密度在2006年的调查中出现最低值,群落结构趋向单调,至2008年这一趋势有所缓和;底栖生物的种类数量和密度较倾倒初期也有明显的下降,多样性指数的降低和优势度的增大也预示群落结构稳定性的下降。 相似文献
183.
针对极区冰基拖曳式海洋剖面浮标长期稳定获取极区水文和气象数据的工作需求,进行了浮标系统的低功耗方案设计。该方案基于超低功耗51系列微处理器,根据最低功耗工作模式与最短工作时间原则,采用高效的电源管理机制对浮标系统各个部分的能量消耗进行合理的分配与管理,并应用了Argos卫星通讯模块ARGOS-3 PMT-RFM的BPSK调制低速数据传输模式,可有效降低浮标系统的整体能耗。该浮标在北极冰站上长达1年的运行情况表明该系统工作稳定,所采用的低功耗能量管理方案实现了浮标系统长期连续观测的需求。该浮标的成功试验和推广应用有助于极地研究人员更准确地分析海冰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184.
185.
186.
基于 TEQC 的 GPS 观测数据质量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TEQC在GPS测量数据预处理中的基本功能,包括:格式转换、数据编辑和质量检核,结合实例对T EQC在GPS数据质量检核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并将其结果可视化,最后,利用TEQC计算了伪距单点定位的结果,并与已公布的ITRF2005值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87.
西沙群岛永兴岛西永2井和石岛西科1井均发现铁白云岩。主要通过X光粉晶衍射、偏光显微镜和扫描电镜技术完成测试,分析白云岩-铁白云岩分布及岩相学特征。X光粉晶衍射测试结果及综合分析表明,西科1井发育11层铁白云岩,西永2井发育8层铁白云岩。通过偏光显微镜鉴定,发现西永2井中新世白云岩主要为生物碎屑白云岩,白云石晶体呈粉晶—细晶结构;某些层段含较高铁白云石,呈微晶—粉晶状。通过薄片观察分析发现,西科1井发育大量物碎屑白云岩,多细晶—粉晶结构,自形—半自形为主,部分样品可见黑色铁质氧化物或者胶结物。扫描电镜观察发现2个井多数白云石为典型菱形多面体结构,白云化程度高。 相似文献
188.
189.
恩平组是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已经获得勘探证实的主要烃源层系。对其物源的清晰认识是潜力烃源和有利储层发育研究的重要基础。基于大量的三维地震解释和有限的钻井资料分析,提出白云凹陷恩平组时期不仅有来自北部盆外物源的输入,同时存在来自南部隆起的物源贡献。已钻井岩石学特征、古地貌分析、地震剖面特征和碎屑锆石年代学特征表明,白云凹陷西南部恩平组具有砂地比超过80%、粒度较粗、发育NE向大规模高角度“S”型前积地震相、具有物源通道的古地貌以及碎屑锆石以中生代岩浆锆石为主的特征,这与凹陷北部盆外具有NW向较平缓的“叠瓦状”前积地震相和较老的前寒武纪—古生代的碎屑锆石年龄的特征截然不同。综合分析认为,恩平组时期白云凹陷的南部隆起物源为白云凹陷西南部提供了充足的陆源物质供给,对白云西南部的优质陆源海相烃源岩的发育有重要作用;同时云开低凸起恩平组砂体埋深浅,粒度粗,是重要的潜在优质储层,具有重要的勘探意义。 相似文献
190.
KOBAYASHI Yoshitsugu 《《地质学报》英文版》2005,79(6):766-769
The cross-section and surface structures of wing membranes from the ctenochasmatid pterosaur Beipiaopterus chenianus were observed through a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wing membrane contains a high density of blood vessels, implying strong thermoregulatory function, similar to that of a bat wing membrane. This is the first comparison of the microstmctures of pterosaur wing membranes with those of the modem bat. It is inferred that a bat-like physiology exists, at least in relatively small pterosaurs suggesting that these pterosaurs were warm-blooded, active fliers.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