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9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111篇
测绘学   36篇
大气科学   72篇
地球物理   63篇
地质学   218篇
海洋学   71篇
天文学   9篇
综合类   15篇
自然地理   2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喜马拉雅山北坡卡鲁雄曲径流与气候变化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张菲  刘景时  巩同梁  王宏 《地理学报》2006,61(11):1141-1148
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的喜马拉雅山北坡的卡鲁雄曲流域,近20年平均气温以0.34 oC/10a的趋势上升,高于西藏年均温0.26 oC/10a的增长率,更是明显高于全国和全球气温的增长率,且极端最高温都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后10年气温 (1994~2003年) 比前十年 (1983~1993年) 升高0.5 oC,径流量增加了26%;不同月份径流增加强度不同,10~2月增加了44%,7~9月增加了27%,3~6月增加了24%。径流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最灵敏 (一年中有8个月的增加趋势通过了α = 0.05的显著性检验),尤其是秋冬季的径流 (增加趋势超过α = 0.01的显著性检验)。受冰川消融和季风影响,不同时期的径流有不同的影响因素,但存在共性,即气温对径流起着积极主导作用,而降水对径流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即正负双面效应。  相似文献   
2.
3.
利用地面激光雷达、太阳光度计观测反演气溶胶光学特性参数,结合PM2.5观测数据,分析了2018年1月25—28日北京一次完整污染过程中气溶胶光学特性变化。基于观测数据,利用短波辐射传输模式计算了不同程度污染日,晴空背景下气溶胶对辐射加热率的改变程度。结果表明:清洁日(25日),PM2.5日平均质量浓度为19.00 μg·m-3,440 nm气溶胶光学厚度为0.13,单次散射反照率为0.87,整层气溶胶消光系数低于0.10 km-1,短波辐射均为增温效应;污染期间(26—27日),PM2.5日平均质量浓度为83.21 μg·m-3,气溶胶光学厚度为2.48,气溶胶散射能力增强,单次散射反照率达到0.94,气溶胶主要消光层厚度提升至3.00 km高度,消光系数平均值为0.43 km-1,气溶胶在垂直方向的变化导致气溶胶中上层(1.50~3.00 km高度)加热作用强烈,短波辐射加热率平均值达到13.89 K·d-1,而低层(1.50 km高度以内)加热作用较弱,加热率平均值仅为0.99 K·d-1。气溶胶散射能力增强导致加热作用减弱,污染日加热率对于气溶胶散射能力变化更敏感。  相似文献   
4.
5.
利用自然资源部古地磁与古构造重建重点实验室新引进的GeoLas HD型193nm ArF准分子激光剥蚀系统和Agilent 7900型四极杆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成功建立了LA-ICP-MS锆石微区U-Pb定年及微量元素分析测试方法。以标准锆石91500为外标,在32 μm束斑直径、5.0 J/cm2能量密度和5 Hz剥蚀频率等实验条件下,对Ple?ovice、Temora1和Qinghu锆石标样开展了U-Pb定年实验,所测年龄结果与各标样推荐值在误差范围允许的条件下一致,并且Ple?ovice年龄结果在不同时间段内保持稳定。同时对未知年龄样品11-5开展了不同实验室测年结果对比研究,所测结果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所测年龄在误差允许范围内一致。以NIST SRM 610为外标,29Si为内标,分析测试了锆石91500和NIST SRM 612标准样品的微量元素含量,实验测试结果与推荐值一致。在此基础上探索总结了不同剥蚀斑束直径对U-Pb年龄结果的影响,认为在同样的能量密度和剥蚀频率条件下,16~44 μm的剥蚀直径可以获取可靠的锆石U-Pb年龄,但32~44 μm相比16~24 μm小斑束直径所测得的年龄更加精准。   相似文献   
6.
应用EUROSEM模型对三峡库区陡坡地水力侵蚀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王宏  蔡强国  朱远达 《地理研究》2003,22(5):579-589
三峡库区坡地资源被广泛利用,但水土保持措施没有被很好地利用。坡地,尤其是陡坡地是库区主要泥沙来源,因此,有效评估土壤侵蚀风险、预测径流和侵蚀速率以及选择合理的水土保持措施在该地区显得非常必要。EUROSEM模型是动态分布式模型,可以在单独地块或小流域中预测水力侵蚀强度,其特点比较适合库区土壤侵蚀预测预报。本研究以在三峡库区秭归县王家桥小流域水土保持试验站的标准径流小区的人工降雨资料为基础,应用EUROSEM模型模拟陡坡地中的侵蚀状况。模拟结果表明,EUROSEM对人工降雨中径流模拟效果较好,但对土壤流失的模拟效果相对较差,更精确地模拟库区陡坡地的土壤侵蚀状况则需要作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在对莱州湾南岸8个钻孔沉积物沉积结构及有孔虫特征分析基础上,识别相关海面标志层位,辅以加速器质谱AMS14C测年,重建了全新世相对海面变化历史,并讨论了海面变化的沉积响应及控制因素。约9200cal BP以前,海面快速上升,研究区海侵时海面于-21.5m左右;9200~8400cal BP海面上升速率减缓至约2mm/a;8400~8000cal BP海面由-14m快速上升至-5.5m,速率约为33mm/a;8000~7600cal BP,海面持续数百年停滞或微弱下降;7600~7000cal BP海面由-5.5m快速上升至0m以上,速率至少约为13mm/a;7000~6000cal BP海面缓慢上升至+2~+3m位置,速率约为3mm/a;约6000cal BP以后海面缓慢下降至现今水平。约9200cal BP以前、8400~8000cal BP、7600~7000cal BP时期的3次海面快速上升,是MWP-1C融水脉冲、诱发8.2ka冷事件的融水脉冲,以及MWP-2融水脉冲的中纬度地区响应。中全新世全球冰融趋于停滞后,由于研究区沉积盆地沉降速度较慢,在冰川均衡调整效应下,使+2~+3m的相对高海面得以呈现。  相似文献   
8.
DNA single-strand breaks were measured by the comet assay in both gill and hemolymph cells of mussels collected in 3 sampling areas of the French coast (Pointe du Castelli, Pen Bron and Saint-Nazaire Harbour). Whole mussel tissue samples were also collected for the chemical determination of PAH, PCB and heavy metal concentrations. In mussel, a higher level of DNA strand breaks was measured in gill than in hemolymph cells (p < 0.01). Despite a factor of contamination from 2 to 3 between sites, no difference in the extent of mussel DNA strand breaks was shown between sampling locations (p > 0.05), questioning the sensitivity of the assays used in biomonitoring studies.  相似文献   
9.
对渤海湾西岸CH114 孔岩心全新世沉积硅藻进行了系统研究,发现硅藻17 属28 种。与沉积岩石学、年代学(AMS 14C)研究相结合,将该孔自下而上划分为6 个硅藻组合带,显示研究区全新世以来经历了从陆到海的演化过程:全新世初期 为陆相(组合1带下部) 至受海水影响的盐沼低地环境(组合1带上部);6 646~4 280 cal BP 年间为受风暴强力事件影响的 浅海环境(组合2带);4 280 年以来为水深不断变浅的浅海环境(组合3-6 带)。CH114 孔沉积速率的阶段性变化与河流供 给有较好的对应关系:3.6~2.6 ka cal BP和0.4ka cal BP 以来两个时段相对较高的沉积速率,分别与黄河三角洲超级叶瓣5 的 形成和海河独立入海相对应。由硅藻记录的海洋影响的波动变化与全新世气候变化对比显示:研究区海洋影响的增强与气候 变暖具有一定的正相关性。CH114孔全新世以来陆海环境的演化,总体上是对气候与海面变化的响应。  相似文献   
10.
渤海湾西部表层沉积物悬移组分元素特征及物源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渤海湾西部海底表层沉积物样品粒径小于0.063mm的悬移组分进行16种元素测试,分析了各元素特征及分布规律。元素平均丰度与黄土及渤海泥质沉积物基本一致,说明渤海湾西部表层沉积物悬移组分的物源主要与黄河源区黄土高原的黄土有关。研究区16种元素可分为两类,I类是Sc、Co、Fe、V、Al、Ca、Mg、Th、U、Cr;II类是Zr、Hf、Ba、Na、Sr、K。同类元素丰度的平面分布规律相似,呈现正相关性;异类元素丰度的平面分布规律相反且呈负相关性。研究区主要分为两个地球化学分区,两区基本以北纬39°05′线为界,I区位于南部和中部,以高Sc、Co、V、Th、U、Cr、Fe、Al、Mg、Ca等I类元素为特征;而II区位于北部,以高Zr、Hf、Ba、Sr、Na、K等II类元素为特征。渤海湾西部表层沉积物悬移组分的元素特征及分区,可能与研究区内不同季节沿岸环流方向改变,进而导致不同物源母质沉积物输运混合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