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45篇
  免费   1990篇
  国内免费   2863篇
测绘学   1368篇
大气科学   1610篇
地球物理   3563篇
地质学   7209篇
海洋学   1908篇
天文学   373篇
综合类   805篇
自然地理   1562篇
  2024年   80篇
  2023年   256篇
  2022年   342篇
  2021年   369篇
  2020年   286篇
  2019年   388篇
  2018年   412篇
  2017年   235篇
  2016年   272篇
  2015年   354篇
  2014年   546篇
  2013年   495篇
  2012年   570篇
  2011年   684篇
  2010年   476篇
  2009年   488篇
  2008年   686篇
  2007年   703篇
  2006年   691篇
  2005年   754篇
  2004年   629篇
  2003年   588篇
  2002年   475篇
  2001年   420篇
  2000年   530篇
  1999年   465篇
  1998年   457篇
  1997年   517篇
  1996年   487篇
  1995年   476篇
  1994年   474篇
  1993年   454篇
  1992年   473篇
  1991年   486篇
  1990年   404篇
  1989年   351篇
  1988年   243篇
  1987年   215篇
  1986年   168篇
  1985年   184篇
  1984年   141篇
  1983年   104篇
  1982年   87篇
  1981年   82篇
  1980年   109篇
  1979年   26篇
  1978年   19篇
  1964年   17篇
  1958年   36篇
  1957年   1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992.
993.
欧共体地热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94.
995.
An examination of decay and growth rates of electric field near the ground during total solar eclipse of 16 February 1980 was made to study the electrical relaxation time and conductivity at Raichur. The values obtained i. e., 1320 seconds and 67.1163× 10-16 mhos m-1 of the two parameters were in fair agreement with the reported ones at the rural locations.  相似文献   
996.
从熵原理得出的雨量时程方程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本文从熵极大原理出发导出了在一次降水过程中降水强度与其历时为负指数关系。并从中引出几个实用方程。这一结果与Paulhus等给出的经验方程在函数形状上类似。 本文通过对400多次遍及中国各地的降水自记记录分析证实,此理论公式与实况的平均相对偏差为10.7%,比Paulhus等的公式相对偏差小了5%。 此结果可用于暴雨、防洪服务和水利工程设计中。这启示人们熵极大原理在气象水文领域有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997.
一、经向环流 850hPa和200hPa上的逐月大尺度季风环流在早先许多研究中已有论述(如Krishnamurti,1985年)。Krishnamurti指出:东亚西南季风地面气流从5月份开始发展;并在7、8月份到达东亚最北部;9月间季风气流撤回到赤道15°以内热带深处。根据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提供的10年月平均资料计算得出的结果表明,4月间垂直环流是由赤道附近和中国中部的上升运动这两种环型组成。赤道附近的上升运动可能与马来西亚半岛对流活动和降雨有联系。实际风大小  相似文献   
998.
1.引言新技术应用于电信方面为我们改进气象中心之间的数据交换提供了许多可能性。布拉克内尔气象电信中心(Met TC)的功能随着数据量的增加以及气象中心之间传递的新型数据的产生而不断扩展。利用数字技术及诸如光纤电缆等新的通信媒介的新传输方法,能够以比现有的模拟电路更低的成本提供更高的数据率。现代技术也使接口设备得到发展,导致即便成本很低的处理系统也能处理高速传递数据。逐步形成的用于数据处理和数据管理的国际标准与新型装备的采用有关,这些标准可使用户在成本没有多大增加的情况下,从  相似文献   
999.
本文论述了如何从有等压线和等温线的图上来估计 Q 矢量的方向和相对数值。这种矢量场的辐散代表了准地转ω方程中的强迫函数。某一点的 Q 矢量方向是由沿着等温线(在北半球较冷的空气在共左侧)所取的地转风矢量的变率所确定的。Q 矢量方向指向风矢量变率的右侧90°。它的强度正比于矢量风变率的数值和温度梯度的数值。文中论述了一个实际形势中的应用,并把本方法得到的结果与用温度和涡度平流的传统推断方法的结果作了比较,发现两者有普遍的一致性。文中概略绘出了地面高低压理想形势场及高空为槽脊形势下的 Q 矢量和相应垂直运动的分布,给出了对流层低层鞍形气压场和高空急流入口区的汇合锋生的例子,还提到了在锋生和锋消形势下 Q 矢量和垂直环流的型式。  相似文献   
1000.
地球大气中CO_2浓度的增加已引起了人们对CO_2对植物的影响,尤其是对世界粮食供应的未来展望的兴趣。水稻是一种主要的粮食作物,人们对CO_2浓度在水稻生理生长期和整个生育期方面的影响了解相对较少,而这是一个水稻品种对一特定地区环境适应性的一个重要方面。本研究的目的是确定一个当代改良水稻品种(Oryza sativa,品种 IR-30)在两个对照的光周期下对不同CO_2浓度的响应。在整个生育期中,水稻植株生长在置于室外、采用自然光照并由计算机控制环境条件的人工气候室中。室内的CO_2浓度分别为160、250(低于环境浓度)、330(环境浓度)、500、660和900(高于环境浓度)μmol CO_2/mol 空气。在1987年,整个试验进行了两次。第一次即早稻试验在营养生长阶段内延长了光周期,而第二次即晚稻(LPR)试验只利用自然出现的光周期。在两个试验中,营养生长期的主茎叶片发育速率均比生殖生长期的主茎叶片发育速率快,同时在营养生长阶段,出叶速度随CO_2处理而加快。在晚稻试验中,与等于环境CO_2浓度和低于环境CO_2浓度的处理相比,高于环境CO_2浓度处理下的水稻幼穗分化和孕穗期出现较早,且整个生育期缩短。这种随CO_2浓度上升而产生的植物发育加速现象与CO_2引起的营养生长阶段内主茎叶片的减少有关。相对于晚稻试验,在早稻试验中水稻植株发育对CO_2的响应的减弱是由人为延长光周期迫使生殖生长发育阶段推迟引起的,在高于环境浓度处理中更是如此。鉴于全球大气中CO_2浓度的持续增大,CO_2导致的发育加速和全生育期缩短可能会成为一个参与挑选水稻品种和安排特定地区农事活动的水稻学家和育种学家感兴趣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