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870篇 |
免费 | 4373篇 |
国内免费 | 2920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370篇 |
大气科学 | 3120篇 |
地球物理 | 3520篇 |
地质学 | 6957篇 |
海洋学 | 2555篇 |
天文学 | 479篇 |
综合类 | 1352篇 |
自然地理 | 1810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7篇 |
2024年 | 334篇 |
2023年 | 424篇 |
2022年 | 797篇 |
2021年 | 958篇 |
2020年 | 804篇 |
2019年 | 834篇 |
2018年 | 836篇 |
2017年 | 746篇 |
2016年 | 882篇 |
2015年 | 826篇 |
2014年 | 857篇 |
2013年 | 1019篇 |
2012年 | 880篇 |
2011年 | 919篇 |
2010年 | 870篇 |
2009年 | 859篇 |
2008年 | 730篇 |
2007年 | 713篇 |
2006年 | 637篇 |
2005年 | 577篇 |
2004年 | 438篇 |
2003年 | 380篇 |
2002年 | 355篇 |
2001年 | 403篇 |
2000年 | 404篇 |
1999年 | 536篇 |
1998年 | 400篇 |
1997年 | 402篇 |
1996年 | 382篇 |
1995年 | 326篇 |
1994年 | 261篇 |
1993年 | 252篇 |
1992年 | 185篇 |
1991年 | 162篇 |
1990年 | 130篇 |
1989年 | 135篇 |
1988年 | 118篇 |
1987年 | 66篇 |
1986年 | 70篇 |
1985年 | 47篇 |
1984年 | 43篇 |
1983年 | 22篇 |
1982年 | 22篇 |
1981年 | 24篇 |
1980年 | 18篇 |
1979年 | 14篇 |
1978年 | 10篇 |
1973年 | 7篇 |
1958年 | 10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本文在测量的基础上,对热量平衡各分量在大棚内、外的差异,进行了比较与分析,对大棚生产管理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2.
通过研究深冲铀矿区γ能谱铀异常、氡浓度异常特征和激电异常特征,探索矿区范围岩体、断裂构造和蚀变带与物化探信息显示特征的关系。据此,结合矿区地质特征,总结物化探方法应用效果,矿致异常综合特征。 相似文献
43.
In Reissner--Nordstr?m--de Sitter space--time, we calculate the interference phase of mass neutrino along geodesic in the radial direction, and then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the cosmological constant La on the phase. Morever, the expression of the interference phase can be reduced to that in Reissner--Nordstr?m space--time when Λ approaches to zero. 相似文献
44.
岩土工程专业体制的核心内涵,是强调岩土工程勘查,设计,施工,监测,监理5个环节的整体和统一性。岩土工程师,不仅要为建设工程设计提供地质资料,而且还要积极参与或争取主持整个岩土工程项目的设计与施工,本文以实例阐明了其可能性与必要性。 相似文献
45.
应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研究了我国海域耳鲍精子发生的全过程。结果表明,耳鲍精原细胞呈近椭圆形,染色质分布较均匀,线粒体较少;初级精母细胞较大,染色质凝聚成小块状,线粒体增多;次级精母细胞较初级精母细胞小,线粒体较多,部分线粒体发生融合,呈扁囊状。分化早期精细胞染色质凝聚成团块状,多数贴附于核膜内面,胞质中出现前顶体颗粒。分化中期精细胞染色质继续凝聚成较大的团块,线粒体在核的一端融合,形成数量少、体积大的线粒体,前顶体颗粒形成圆形外膜明显的前顶体。分化后期精核由近圆形变成长桶状,核内染色质凝聚并均质化,前顶体泡化发育成顶体,鞭毛形成,精细胞分化成精子。成熟精子为鞭毛型精子,由头部、中段和尾部(鞭毛)3部分组成。 相似文献
46.
沿长约 4 2 6km的 2 0 0 1年昆仑山口西MS8 1地震地表破裂带共获得 2 91个点的地表同震水平左旋位移数据 ,并在其中 1 1 1个点获得了垂直位移数据。该地震总体以左旋水平位移为主 ,兼具一定的垂直位移。最大地表左旋水平位移值可达 6 4m ,平均水平位移约为 2 7m ,绝大多数测点的垂直位移均 <1m。地表水平位移沿主破裂带走向位移梯度变化于 1 0 - 1~ 1 0 - 4之间 ,这一起伏变化可能起因于野外测量误差、沿主破裂带岩性或松散沉积物厚度的变化、地表破裂带几何结构的不均匀性、地表破裂走向的变化、不同破裂段在昆仑山口西 8 1级地震之前的地震中滑动量的起伏变化 ,以及大量非脆性变形、次级破裂的存在等。水平位移沿主破裂带的长波长 (数十公里至数百公里 )起伏变化较有规律 ,在布喀达坂峰以东表现为分别以 5个水平位移峰值为中心而有规律地起伏变化。这5个位移峰值分别对应于不同的次级地震地表破裂段。各破裂段水平位移峰值均向阶区或拐点逐渐衰减 ,不同地表破裂段位移峰值向两侧衰减的速率是不同的 ,这种位移梯度的不对称分布可能指示了地震破裂的扩展方向。上述位移分布特征真实地反映了地表可见脆 相似文献
47.
本文在详细补充调查和充分整理前人资料基础上,对川滇交界中段的其中6次强震进行了等烈度图编制,并对川滇菱块东界大地震的等烈度线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按照构造孕育与发震扩展的思路,探讨了川滇交界中段的中长期地震危险性。 相似文献
48.
岩溶水流系统特征研究有助于地下水资源的合理评价和开发利用。借鉴水文学的研究方法,统计并量化了典型岩溶水流系统的空间特征以及其水文动态响应、温度场和电导率特征。划分了扇状、树枝状、平行状、梳状4种地下水系来综合反映岩溶水流系统的地表-地下岩溶特征,前两者主管道垂直于地层走向,构造裂隙起汇水作用,后两者主管道平行于地层走向,层面裂隙起汇水作用。黄陵穹隆西北翼、西翼和南翼以平行状和树枝状为主,东翼和北翼则以扇状水系和平行状水系为主。不同地下水系结构的形成及区域差异与含水系统和水系的空间关系和级次性密切相关,并表现出不同的动态特征。扇状和平行状岩溶水流系统对降雨响应最为敏感,而梳状水系岩溶水流系统响应和衰减过程最慢;基于岩溶地下水温度与出露高程和循环深度显著相关的关系建立了鄂西山区地下水温度线。这一基础性研究可为岩溶地下水流系统研究和当地工程实践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49.
Variability of soil moisture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surface albedo and soil thermal parameters over the Loess Plateau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Data from July 2006 to June 2008 observed at SACOL(Semi-Arid Climate and Environment Observatory of Lanzhou University,35.946°N,104.137°E,elev.1961 m),a semi-arid site in Northwest China,are used to study seasonal variability of soil moisture,along with surface albedo and other soil thermal parameters, such as heat capacity,thermal conductivity and thermal diffusivity,and their relationships to soil moisture content.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surface albedo decreases with increases in soil moisture content,s... 相似文献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