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08篇
  免费   1268篇
  国内免费   1839篇
测绘学   451篇
大气科学   1406篇
地球物理   1522篇
地质学   3575篇
海洋学   645篇
天文学   282篇
综合类   730篇
自然地理   704篇
  2024年   40篇
  2023年   148篇
  2022年   290篇
  2021年   364篇
  2020年   288篇
  2019年   292篇
  2018年   404篇
  2017年   332篇
  2016年   382篇
  2015年   345篇
  2014年   371篇
  2013年   379篇
  2012年   317篇
  2011年   356篇
  2010年   422篇
  2009年   389篇
  2008年   325篇
  2007年   339篇
  2006年   265篇
  2005年   262篇
  2004年   261篇
  2003年   196篇
  2002年   162篇
  2001年   192篇
  2000年   206篇
  1999年   262篇
  1998年   265篇
  1997年   237篇
  1996年   210篇
  1995年   158篇
  1994年   152篇
  1993年   147篇
  1992年   114篇
  1991年   88篇
  1990年   62篇
  1989年   66篇
  1988年   59篇
  1987年   31篇
  1986年   32篇
  1985年   20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4篇
  1975年   7篇
  1960年   4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Despite growing evidence for environmental oscillations during the last glacial–interglacial transition from high latitude, terrestrial sites of the North Pacific rim, oxygen-isotopic records of these oscillations remain sparse. The lack of data is due partially to the paucity of lakes that contain carbonate sediment suitable for oxygen-isotopic analysis. We report here the first record of oxygen-isotopic composition in diatom silica (δ18OSi) from a lake in that region. δ18OSi increases gradually from 19.0 to 23.5‰ between 12,340 and 11,000 14C yr B.P., reflecting marked climatic warming at the end of the last glaciation. Around 11,000 14C yr B.P., δ18OSi decreases by 1.7‰, suggesting a temperature decrease of 3.5–8.9 °C at the onset of the Younger Dryas (YD) in southwestern Alaska. Climatic recovery began ca. 10,740 14C yr B.P., as inferred from the increase of δ18OSi to a maximum of 23.9‰ near the end of the YD. Our data reveal that a YD climatic reversal in southwestern coastal areas of Alaska occurred, but the YD climate did not return to full-glacial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52.
Lipid extracts from a 61.7-cm-long subtropical stalagmite in southern China, spanning the period of ca. 10,000–21,000 yr ago as constrained by U–Th dating, were analyzed using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The higher plants and microorganisms in the overlying soils contribute a proportion of n-alkanes identified in the stalagmite. The occurrence of LMW (lower molecular weight) n-alkanols and n-alkan-2-ones in the stalagmite was mainly related to the soil microorganisms. We suggest that HMW (higher molecular weight) n-alkanols and n-alkan-2-ones identified in the stalagmite originate from soil organics and reflect input from contemporary vegetation. Shifts in the ratio of LMW to HMW n-alkanols or n-alkan-2-ones indicative of the variation of soil ecosystems (e.g., microbial degradation of organic matter and/or the relative abundance of soil microorganisms to higher plants) are comparable with the subtropical alkenone-SST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record of the same period. The similar trends seen in the δ13C data and the lipid parameters in this stalagmite imply that the overlying soil ecosystem response to climate might be responsible for the variation of δ13C values.  相似文献   
53.
山西省大型水库水环境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山西省大型水库1983年至1985年及1996年至1998年水质监测资料的分析评价,表明67%的水库水质只要进行简单处理后,即可满足各类用水要求,其余33%污染较重的水库,其污染物质也十分单一。因此山西省大型水库开发利用的前景十分广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大型水库水质保护和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54.
硬盘一旦出现故障,对每一个使用电脑的人来说简直就是一场灾难,因为硬盘里的数据比硬盘本身的价值更大,如何将其损失降到最低限度,这是非常值得研究的。  相似文献   
55.
1991年江淮暴雨时期的能量和水汽循环研究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胡国权  丁一汇 《气象学报》2003,61(2):146-163
通过对 1991年 5~ 7月江淮暴雨期全球范围的水汽输送和不同降水过程中江淮暴雨区及其临近区域的水汽收支和视热源和视水汽汇的计算分析得到了以下结论 :( 1)从水汽输送的机制来看 ,一方面 ,有大量的水汽以定常涡动的方式从孟加拉湾及南海输送到中国江淮地区 ;另一方面 ,江淮地区的瞬变涡动水汽向北输出 ,这可能与江淮地区频繁活动的α和β中尺度系统有关 ,它们将江淮地区汇集的充沛的水汽除了大部分以降水形式降下外 ,剩余部分继续向水汽较少的高纬地区输出 ,以维持全球水汽的平衡。( 2 )在降水过程中 ,局地蒸发项在水汽的供应中或再循环中十分重要 ,其数值一般为降水量的 13 ~ 12 ,这与1998年的降水情况相似。( 3 )在降水过程中 ,暴雨区的水汽主要是从南边界和西边界流入的 ,东边界和北边界则流出 ,并且水汽的流入、流出主要在中低层进行。 (a)在流入边界上 ,水汽通量的垂直分布存在差异 ,暴雨区西边界和南边界的水汽流入的垂直差异可能与其所在的地理位置有密切关系。 (b)对于暴雨区 ,不同强度的降水过程水汽的主要来源有所不同。( 4)在 5次降水过程中 ,视热源和视水汽汇的较大值对应降水的大值区 ,表明了水汽凝结加热对大气加热所起的主要作用。梅雨期降水 ,以对流性降水为主 ,对流活动随季节变化  相似文献   
56.
胡先明 《地震研究》1997,20(2):193-198
山西省平陆地区位于山西地震带南端,为了分析该地区未来的长期强需求潜势,本较系统地分析当地的破坏性地震及1500年以来的有地震地震资料,并进一步应用中国在陆特征的地震轮回模式及其复发时间概率模型估算法当前特征地震轮回的平均时间间隔,以及从1995年起未来百年内复发强震的概率,结果表明:未来100年来该地区复发强震的危险性很高,未来50年内复发强震的危险性也不能排除。  相似文献   
57.
总结了1995年海南东方近海5.2级地震的地质背景,宏观烈度,地震序列特征,前兆异常以及地震活动与环境因子的对应关系,并提出了未来一年或稍长时间内,该区及附近地区仍存在发生5~6级地震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58.
杨明德  胡爱真 《内陆地震》1997,11(4):337-344
介绍了青海省兴海7.0级地震前水氡,地下水位,地表形变,地震活动性,气象及动物等出现的异常,并对震前的预报作了简介。  相似文献   
59.
1997年4月6日、11日、16日新疆伽师继1月21日和3月1日3次6级以上地震之后又连续发生了4次6级以上地震。极震区烈度达Ⅷ度.极震区内的英买里乡所有Ⅰ类房屋几乎全部倒塌或严重破坏;江巴孜乡、和夏阿瓦提乡、克孜勒苏乡和巴仁镇的大部分房屋倒塌或严重破坏。在地下水位高、土质松散地区出现大面积喷水冒砂与地裂缝。根据震害评估与宏观考察资料,介绍了各烈度区的震害特征。  相似文献   
60.
穗港澳都市连绵区的形成机制研究   总被引:48,自引:3,他引:48  
把珠江三角洲与香港和澳门作为一个地域整体,从都市区的界定入手,分析了港澳珠地区都市区的特征,探讨了都市区和都市连绵区的形成机制。有利的国际环境、良好的地区条件、资金的集聚、技术和人才的集中、弱化的行政联系、城市地域的扩展、快速非农化以及城乡一体化成为穗港澳都市连绵区形成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