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85篇
  免费   1689篇
  国内免费   2194篇
测绘学   876篇
大气科学   1304篇
地球物理   1877篇
地质学   3676篇
海洋学   1503篇
天文学   155篇
综合类   796篇
自然地理   1181篇
  2024年   46篇
  2023年   155篇
  2022年   467篇
  2021年   557篇
  2020年   419篇
  2019年   524篇
  2018年   497篇
  2017年   434篇
  2016年   471篇
  2015年   499篇
  2014年   465篇
  2013年   613篇
  2012年   593篇
  2011年   631篇
  2010年   601篇
  2009年   527篇
  2008年   474篇
  2007年   470篇
  2006年   427篇
  2005年   349篇
  2004年   275篇
  2003年   177篇
  2002年   186篇
  2001年   223篇
  2000年   183篇
  1999年   200篇
  1998年   136篇
  1997年   144篇
  1996年   111篇
  1995年   107篇
  1994年   79篇
  1993年   90篇
  1992年   39篇
  1991年   44篇
  1990年   37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32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3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4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991.
福建政和地区"稻香组"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揭育金 《福建地质》2004,23(3):124-130
在野外实际调研成果并结合前人资料的基础上,从岩石组合、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组合特征等方面分析,认为原“稻香组”建组剖面(政和稻香-高堀剖面),可划分为三套分属不同时代的岩性组合,且将稻香组的定义重新修订。其下部为细砂岩、粉砂岩、硅质岩、泥岩组合,时代暂置晚古生代。三套岩石组合间为构造拼接关系,其性质为逆冲推覆.运动方向由南东向北西,推测逆冲推覆事件发生在晚侏罗世。  相似文献   
992.
通过在苏锡常地区选择典型地段进行浅层地下水开采试验工作,从浅层地下水水文地质条件(含水层展布、岩性、厚度、水质)综合分析其开发利用前景,提出了合理的浅层地下水开采方式及地下水的利用方向,对于保护深层水资源,防止地面沉降及土壤盐渍化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93.
前人认为皖南地区加里东运动仅表现为抬升造陆运动.文中从构造运动不整合接触关系证据、盖层构造、劈理及变形变质程度,以及古构造应力场特征等方面开展研究.于皖南地区多处发现了上泥盆统与下伏志留系呈角度不整合接触,表明了区内发育加里东褶皱.通过区域地质调查和构造解剖,揭示了区内复式褶皱为加里东和印支两期褶皱叠加的产物.其中,加里东期构造样式主要为区域性开阔褶皱,规模巨大,其轴迹呈北东东向或近东西向延伸,然而,印支期构造样式为线性中常褶皱,规模较小,其轴迹主要呈北东向展布.应用赤平极射投影法对研究区内的褶皱轴面产状、劈理产状要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发育加里东期、印支期等多期变形构造;并利用该法求得褶皱两翼优势产状,应用数学计算法计算出区内3期构造应力场特征值,显示华南地块自南而北向扬子地块俯冲挤压的陆内造山动力学过程.早古生代盖层造山属性为陆内造山.区内加里东期褶皱构造属性的厘定和深入研究,对区域构造格架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4.
Dou  Jie  Yunus  Ali P.  Xu  Yueren  Zhu  Zhongfan  Chen  Chi-Wen  Sahana  Mehebub  Khosravi  Khabat  Yang  Yong  Pham  Binh Thai 《Natural Hazards》2019,97(2):579-609
Natural Hazards -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ainfall-triggered landslides during the Typhoon Bilis in the Dongjiang Reservoir Watershed, China. The comparative shallow...  相似文献   
995.
台湾东部海域沉积物波特征及其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地震剖面对沉积物波的分布、形态和内部结构进行了分析,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对沉积物来源和成因进行了探讨。识别出的沉积物波域主要位于台东峡谷与陆坡其他峡谷的交汇区,单个波形的波长为0.8~7.2 km,波高为18~75 m左右,呈NE—SW向展布。台东峡谷弯曲段内侧向上坡迁移的沉积物波,其底界发育块体流沉积,内部可细分为下部过渡单元和上部波形单元。弯曲段外侧的沉积物波呈垂向加积的特征,底部无块体流沉积。基于沉积物波的几何形态,估算整个波域的流体厚度在196~356 m之间,流体速度在15~21 cm/s之间。沉积物波的形态特征、内部结构、分布规律以及数值计算表明这些沉积物波为浊流成因。台湾东部海域沉积物波域的发育与台湾西南部的沉积物波域一样,是台湾造山运动的沉积响应。距今3.5 Ma以来花东海脊的形成以及广燠火山岛—绿岛—兰屿火山岛间闸口的抬升和封闭使得沉积物经由卑南溪及海下水道向南输送到绿岛西侧的台东海槽残留弧前盆地时受阻,转而沿台东峡谷及陆坡冲沟体系向东输送入花东海盆。浊流沉积物沿着峡谷/沟谷体系向下坡方向输送的过程中,在峡谷/冲沟的嘴部等地形限制性降低的位置卸载,或在台东峡谷的高弯曲段漫溢出来,从而形成沉积物波域。  相似文献   
996.
正断裂活动性和封闭性随时间的演化规律对油气的生成、运移、聚集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蒋有录等,2015)。目前,"断裂控藏"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断裂活动性和封闭性上,对断裂走向与油气运聚关系的研究较为薄弱。然而,从"源—汇—聚"的角度来看(贾光华等,2015),断裂走向与烃源岩附近构造走向的关系亦可成为油气差异运聚的主控因素(刘辉等,2018),据此将断裂划分为"顺源型"与"背源型"。当断裂走向与构造走向近乎垂  相似文献   
997.
瞬变电磁法(TEM)在青藏高原、东北等地区的多年冻土调查中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但局限于松散沉积层较厚情形,在基岩埋深较浅条件下探测多年冻土基本处于空白。兰州马衔山多年冻土具有分布范围小、温度高、基岩埋深浅的特点,是应用TEM探测浅基岩埋藏条件下多年冻土分布的理想地区。以马衔山多年冻土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季节冻土为对照研究了瞬变电磁响应特征,结合区域构造特征、地层露头、钻孔岩心、地温监测数据等信息,论证并探讨了TEM应用于浅基岩埋深时对多年冻土的探测效果。结果表明:马衔山多年冻土分布受构造断裂形成的低阻带控制,下部为负温岩层,实际分布面积为0.11 km2;TEM应用于浅基岩埋深的多年冻土勘探时更多的对地下岩层做出响应,可结合地质、地貌、水文、植被等信息,利用多年冻土的特点和电阻率的变化情况来判断多年冻土的分布范围;当基岩埋深特别浅时可以与探地雷达、钻孔等其他手段联合反演,从而准确地识别多年冻土与下伏基岩。  相似文献   
998.
安徽庐枞盆地矾山酸性蚀变岩帽形成时代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酸性蚀变岩帽是岩浆热液流体和围岩在近地表相互作用的产物,是斑岩-浅成低温热液成矿系统的重要指标。发育在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庐枞盆地内的矾山酸性蚀变岩帽产出面积较大( 20km~2)。前人对该酸性蚀变岩帽中的明矾石矿床的地质和地化特征进行了相关研究,但详细的年代学研究工作尚未开展。为精确厘定矾山酸性蚀变岩帽的形成时代,本文开展了明矾石~(40)Ar-~(39)Ar法和金红石原位U-Pb法定年。矾山酸性蚀变岩帽中明矾石共有三种类型:ⅠA型明矾石主要呈交代蚀变发生在热液蚀变早阶段,与石英、粒状黄铁矿或赤铁矿、少量金红石共生;ⅠB型明矾石形成于热液蚀变晚阶段,主要呈叶片状集合体充填在开放空间中,与石英、星点状赤铁矿、粒状金红石集合体共生,少量金红石和赤铁矿沿明矾石解理裂隙分布;Ⅱ型明矾石是表生明矾石,主要呈细粒集合体沿裂隙分布,与赤铁矿、高岭石、地开石共生。三类明矾石形成于不同环境下:ⅠA和ⅠB型明矾石形成于岩浆热液环境下,是大矾山明矾石矿区的主要产物;Ⅱ型细粒明矾石分布在矾山酸性蚀变岩帽的非明矾石矿区,是表生环境下的产物。ⅠA型明矾石的~(40)Ar-~(39)Ar定年的坪年龄为131±6Ma,代表了矾山酸性蚀变岩帽的形成时代。与Ⅱ型明矾石密切共生的金红石U-Pb定年结果为32. 7±4Ma,在该期间,整个盆地内无岩浆活动发生,该年龄反映了矾山酸性蚀变岩帽经历表生氧化作用的时间。明矾石和金红石定年结果分别对应岩浆热液和表生明矾石的形成时代。在利用明矾石进行找矿工作时需先明确明矾石成因,矾山酸性蚀变岩帽中深成明矾石是下一阶段的找矿研究的基础。  相似文献   
999.
概述了马杏垣院士的学术生平与创建开合构造史实.开合构造提出是中国地球科学"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发展的结果;是黄汲清院士、张文佑院士、马杏垣院士领导的青年团队,在国际板块构造革命的新潮中,根据板块构造登陆存在的巨大问题,结合中国地质构造的特色,依据坚实的实际资料进行深入的全新探索.3位院士领导的团队又联合起来,进行开合构造的长期研究.2002年在构造地质专业委员会支持下,成立了开合构造研究组,召开了开合构造第一次学术研讨会,总结20多年研究成果,出了专刊书集.2015年研究组聚首北京,总结开合构造研究的新成果,并吸取地球物理研究新成果,准确地阐明开合构造的定义,提升了研究方法,总结了开合构造运动和开合构造体系特征,将构造动力来源初始点建立在古登堡面的开合构造转换带上,全新解析了转换带的重要作用,站在星球角度认识开合构造.最后,强调青年研究力量的培养,是开合构造走向世界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00.
成果的有效应用服务是城市地质调查工作的核心驱动力,城市地质数据集作为城市地质调查工作的核心成果,是决定城市地质调查研究成果应用服务有效性的关键。中国地质调查局部署开展丹阳小城镇地质环境综合调查试点,本次共完成遥感解译1 047 km2(3期数据),调查点767个,钻探115个,累计钻探进尺8 720 m(其中第四系孔915 m,水文孔2 366 m,工程孔5 439 m),采集第四纪地质样品2 904组,地下水样品240组,原状土样1 108组,土壤样2 482组,地下水位统测点70个,抽水试验18组等。查清了丹阳市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地质灾害等分布规律,并围绕丹阳市规划建设对地质工作的实际需求,对各类调查原始数据进行了专项加工,建立了数据集,为丹阳市规划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支撑服务。文章对数据来源、数据收集方法、处理技术等方面进行了整理和归纳,形成了小城镇地质调查应用服务地质数据集的构建方法,为今后小城镇地质调查和数据集处理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