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24篇
  免费   1062篇
  国内免费   1439篇
测绘学   517篇
大气科学   895篇
地球物理   1229篇
地质学   2730篇
海洋学   786篇
天文学   73篇
综合类   460篇
自然地理   535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90篇
  2022年   202篇
  2021年   225篇
  2020年   207篇
  2019年   263篇
  2018年   239篇
  2017年   242篇
  2016年   247篇
  2015年   285篇
  2014年   281篇
  2013年   348篇
  2012年   405篇
  2011年   393篇
  2010年   410篇
  2009年   411篇
  2008年   368篇
  2007年   354篇
  2006年   313篇
  2005年   265篇
  2004年   250篇
  2003年   190篇
  2002年   162篇
  2001年   166篇
  2000年   159篇
  1999年   128篇
  1998年   95篇
  1997年   122篇
  1996年   83篇
  1995年   58篇
  1994年   64篇
  1993年   44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8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中国还原性斑岩矿床研究进展及判别标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申萍  潘鸿迪 《岩石学报》2020,36(4):967-994
世界上大多数斑岩矿床的成矿流体为氧化流体(CO_2 CH_4)。然而,Rowins(2000)提出一些斑岩Cu-Au矿床的成矿流体为富含CH_4的还原流体,矿床缺乏磁铁矿、赤铁矿和硬石膏等表征高氧逸度的矿物,而发育大量的磁黄铁矿,矿床规模小,矿床形成与含钛铁矿的还原性的Ⅰ型花岗岩类有关,并将其称之为还原性斑岩Cu-Au矿床。我国学者研究发现,中国不但发育还原性斑岩铜矿床,还发育还原性斑岩-矽卡岩铜矿床和还原性斑岩钼矿床,我们建议将这三种矿床统称为还原性斑岩矿床。本文基于课题组近十年来的研究工作,并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综合分析了中国发育的大中型还原性斑岩矿床的典型实例,在此基础上,重点阐明中国大型还原性斑岩矿床的特点、流体中CH_4来源及其有关的成矿作用、容矿围岩特点、成矿岩浆氧化还原状态及其成因、矿床形成的构造背景等。与Rowins(2000)提出的还原性斑岩铜矿床规模小的特点不同,中国发育的一些还原性斑岩矿床规模大;我们研究还识别出该类矿床发育独特的热液矿物和矿石矿物,比如,还原性斑岩铜矿发育热液钛铁矿,矿石矿物以黄铜矿为主,罕见斑铜矿、辉铜矿等矿物;还原性斑岩钼矿床出现热液钛铁矿,矿石矿物以辉钼矿为主,罕见黑钨矿和锡石等矿物;还原性斑岩-矽卡岩铜矿床的矽卡岩期发育钙铝榴石、钙铁辉石等还原性矽卡岩矿物和大量的磁黄铁矿,热液期以发育黄铜矿而非斑铜矿和辉铜矿等矿石矿物为特征。因此,还原性斑岩矿床除了Rowins(2000)提出的发育富CH_4还原流体和磁黄铁矿等识别标志之外,还可辅以独特的脉石矿物(如钛铁矿、钙铝榴石、钙铁辉石等)和简单的矿石矿物(如黄铜矿、辉钼矿等)这两个标志进行识别。中国还原性斑岩矿床含矿岩体的围岩中普遍发育还原性岩石(如含碳质沉积岩或火山沉积岩、含亚铁的火山岩或火山沉积岩等);对于成矿流体中CH_4、C_2H_6等还原性气体的来源,多数学者认为CH_4、C_2H_6等还原性气体主要源于还原性围岩,部分源于岩浆。关于还原性斑岩矿床的成矿岩体是否为含钛铁矿的、还原性的花岗岩类,目前研究较少且存在争议,多数学者认为成矿原始岩浆为氧化性岩浆,但其氧逸度偏低,少数学者认为成矿岩浆始终为还原岩浆。还原性斑岩矿床与经典的斑岩矿床的成矿构造背景类似,二者没有明显区别。还原性斑岩矿床显示的还原性热液蚀变和成矿特点均与成矿流体富含CH_4还原气体密切相关,因此,富含CH_4还原流体是还原性斑岩矿床形成的关键。  相似文献   
992.
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地质样品中的稀土及难熔元素,混合酸敞开酸溶法和碱熔融法是两种主要的溶样方法。但地质样品组分复杂,元素之间存在相互共生的现象,对于特殊元素、特殊样品用传统酸溶法会造成部分元素消解不完全,使测定结果不准确;而碱熔法的操作过程繁琐,且溶液盐度高,易产生基体干扰和堵塞仪器进样系统。本文改进了传统四酸和五酸体系,采用氢氟酸-硝酸-硫酸敞开酸溶体系,用国家一级标准物质制作标准曲线测定15种稀土元素,方法准确度(ΔlgC)为0.001~0.027。同时改进了偏硼酸锂碱熔法,样品用偏硼酸锂碱熔提取,加入氢氧化钠调节溶液至碱性条件,所测元素与偏硼酸锂共沉淀后过滤分离熔剂,再用硝酸复溶测定15种稀土元素及铌钽锆铪。两种溶样方法的测定值与认定值的相对误差为1.09%~9.30%。将混合酸敞开酸溶法测定稀土元素、偏硼酸锂碱熔法测定铌钽锆铪的结果与其他实验室密闭酸溶法相比,两组数据的相对偏差为0.13%~15.32%。本实验表明,混合酸敞开酸溶法适用于测定地质样品中的稀土元素,偏硼酸锂碱熔法不仅适用于测定地质样品中的稀土元素及铌钽锆铪,也适用于测定如古老高压变质岩石及铝含量高的样品中的铌钽锆铪。  相似文献   
993.
南羌塘拗陷中侏罗统布曲组结晶白云岩作为盆地最优质的储层是通过埋藏成岩过程中封闭条件下的白云石化作用形成的,岩石所具有的高孔隙度与封闭系统中白云石化反应有关。根据对羌资11井和羌资12井布曲组的岩石结构分类、碳氧同位素组成及温度计算、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等分析结果,可以认为:结晶白云岩碳同位素值分布区间较窄(2. 86‰~4. 27‰),氧同位素值随着白云石晶体变粗(自形程度变差)逐渐偏负(-3. 27‰~-8. 17‰),显著低于保留原始组构的白云岩,表明结晶白云岩碳源来自于先驱灰岩中的碳,其白云石化作用应是在远离大气水的封闭成岩环境中进行;结晶白云岩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主峰值区间为90~140 ℃,且随着白云石晶粒变粗(自形程度变差),均一温度呈升高的趋势,与氧同位素计算温度变化趋势一致,表明白云石化作用过程是在封闭的条件下进行,白云石随地热增温而生长,并非受外来流体的影响。开放系统中的白云石化作用对油气储集空间的形成没有实际意义,而埋藏成岩过程中封闭系统的白云石化是形成南羌塘拗陷优质储层最为重要的成岩机制。  相似文献   
994.
苏美霞  杨波  吴艳君  颜萍  孟晓玲 《地质论评》2020,66(5):1321-1333
大兴安岭中南段位于索伦—西拉木伦断裂带与嫩江—白城断裂带交汇域,区内大规模岩浆活动、成矿作用与深部地质活动密切相关。深部地球物理研究成果显示:该区域上地幔存在埋藏较浅的低速、低阻、高热异常体,推断应是深部软流体局部上涌的显示;下地壳存在低密度、低速、高导层,推断是因软流体上涌,诱发下地壳重熔,形成所谓下地壳热流体引起。总之该区域软流层厚度大,热活动性强是引起大规模的岩浆活动及多金属矿床集中分布的深部地质因素。而古生代古亚洲洋洋壳俯冲消减,华北板块、西伯利亚板块陆—陆碰撞拼接及至中生代晚期太平洋板块俯冲作用是引起软流层上涌、下地壳重熔等强烈的壳幔相互作用之源动力。  相似文献   
995.
基于四点内插方法建立了选点内插模型,讨论了内插过程中的两种定权方法;利用4个IGS跟踪站连续3 d的实测数据,采用单频精密单点定位方法,以坐标外符合误差为标准比较分析了两种内插模型和两种定权方法的效果.实验结果表明:两种内插模型和两种定权方法都是有效的,应用于单频精密单点定位时能够使点坐标外符合精度达到厘米级.最后,针对单频精密单点定位中电离层延迟误差的处理问题提出了具有参考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996.
绿化工作是高校校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校园绿地植物有助于优化校园绿地植物引种以及配置。运用植物群落样地调查和统计方法,就云南师大启园绿地植物的种类组成、产地、生长型、适应力、多样性、绿地成本以及造景满意度等做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启园绿地植物种类较多,共57科,89属,132种,但引种的乡土树种种类较少,仅占18.89%。部分植物适应力较差,长势不良,引种成本较高,而植物景观功能性较差等。今后启园绿化应加强规划,合理配置乔、灌、草等植物,充分应用乡土树种,营造和谐而富有地域特色的校园景观。  相似文献   
997.
Based on NCEP/NCAR gridded reanalysis, TRMM precipitation data, CMAP, and rainfall observations in East China, a study is conducted with focus on the timing and distinctive establishment of the rainy season of the East Asian subtropical monsoon (EASM) in relation to the South China Sea (SCS) tropical summer monsoon (SCSM). A possible mechanism for the EASM is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1) the EASM rainy season begins at first over the south of the Jiangnan region to the north of South China in late March to early April (i.e., pentads 16-18), and then the early flooding period in South China starts when southerly winds enhance and convective rainfall increases pronouncedly; 2)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EASM rainy season is earlier than that of its counterpart, the SCSM. The EASM and the SCSM each is featured with its own independent rain belt, strong southwesterly wind, intense vertical motion, and robust low-level water vapor convergence. The SCSM interacts with the EASM, causing the EASM rainy belt to move northward. The two systems are responsible for the floods/droughts over the eastern China; and 3) in mid-late March, the eastern Asian landmass (especially the Tibetan Plateau) has its thermal condition changing from a cold to a heat source for the atmosphere. A reversal of the zonal thermal contrast and related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contrasts between the landmass and the western Pacific happens. The argument about whether or not the dynamic and thermal effects of the landmass really act as a mechanism for the earlier establishment of the EASM rain belt is discussed and to be further clarified. Finally, the article presents some common understandings and disagreements regarding the EASM.  相似文献   
998.
孙吴-嘉荫盆地嘉D1井孢粉地层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孙吴一嘉荫盆地北部逊克县的嘉DI井采集的孢粉和沟鞭藻类化石进行了分析研究,划分出?个特征较明显的孢粉组合:富饶组Betulaepollenires-Schizaeoisporites-Polypodiaceaesporites组合,总体反映晚白垩世晚期Maastrichtian期的特点;太平林场组Gothanipollis-Gabionisporis-Balmeisporites组合,时代为晚白垩世Santonian—Campanian期;淘淇河组上段Hammenia-Taxodiaceaepollenites-Appendicisportes组合,时代为早白垩Aptian—Albian期;淘淇河组下段Cicatricosporites-Cyathidites-Osmundacidites组合,时代为早白垩Valanginan—Barrcmian期。这是迄今该地区据钻井实际资料所发现的较连续孢粉组合序列。  相似文献   
999.
通过现场实测,根据实测结果分析了受动荷载作用的钢筋混凝土多层框架结构厂房楼面产生较大竖向振幅的原因,对其进行了结构加固设计,包括对楼面结构主梁、次梁、楼板及下一层柱子的加固处理,根据施工完毕后的实测结果分析,楼面竖向振动幅度大大降低,达到了减振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00.
南洞庭湖湿地景观文化的结构与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洞庭湖是我国传统的风景名胜区,也是世界上唯一一个由三个国际重要湿地组成的湖泊。作为洞庭湖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南洞庭湖国际重要湿地蕴藏着独特的景观文化资源,在长江文明、中华文明乃至世界文明的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根据1999~2005年的调查结果,系统地分析了南洞庭湖湿地景观文化资源的结构特征:①物质文化(稻耕文化、船文化、建筑文化、生产文化、工程文化等);②精神文化(端午节、民俗艺术、湖乡忌禁、饮食文化、抗洪抢险、植物文化等);③制度文化(傩文化、楚文化、历史遗迹、湿地文物等);阐述了湿地文化的起源及地位,重点研究了15种景观文化内容。研究结果表明,南洞庭湖景观文化的本质特征(湿地文化与水文化)具有国际重要湿地背景,典型的湘楚文化特点,突出的湿地特色,独特的世界遗产特点,同时具有高度的真实性及完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