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873篇 |
免费 | 2371篇 |
国内免费 | 3560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067篇 |
大气科学 | 3056篇 |
地球物理 | 3328篇 |
地质学 | 7032篇 |
海洋学 | 1791篇 |
天文学 | 530篇 |
综合类 | 1280篇 |
自然地理 | 172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9篇 |
2023年 | 267篇 |
2022年 | 542篇 |
2021年 | 670篇 |
2020年 | 514篇 |
2019年 | 606篇 |
2018年 | 709篇 |
2017年 | 633篇 |
2016年 | 787篇 |
2015年 | 650篇 |
2014年 | 804篇 |
2013年 | 812篇 |
2012年 | 762篇 |
2011年 | 799篇 |
2010年 | 814篇 |
2009年 | 803篇 |
2008年 | 764篇 |
2007年 | 772篇 |
2006年 | 657篇 |
2005年 | 625篇 |
2004年 | 522篇 |
2003年 | 503篇 |
2002年 | 637篇 |
2001年 | 525篇 |
2000年 | 535篇 |
1999年 | 621篇 |
1998年 | 488篇 |
1997年 | 493篇 |
1996年 | 419篇 |
1995年 | 374篇 |
1994年 | 337篇 |
1993年 | 230篇 |
1992年 | 213篇 |
1991年 | 167篇 |
1990年 | 121篇 |
1989年 | 120篇 |
1988年 | 107篇 |
1987年 | 77篇 |
1986年 | 54篇 |
1985年 | 44篇 |
1984年 | 34篇 |
1983年 | 30篇 |
1982年 | 18篇 |
1981年 | 21篇 |
1980年 | 26篇 |
1979年 | 11篇 |
1978年 | 5篇 |
1977年 | 5篇 |
1971年 | 3篇 |
1958年 | 10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2.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analysis of three dimensional finite element method for the gravity-arch dam building on the complex ground. The foundation rock of dip and strain-slip, three faults, two weak intercalations and etc. arc considered in this calculation model. Water static pressure, gravity of dam, uplift, temperature stress and so on are computed, including three dimensional osmotic and temperature fields in the foundation. The range of calculation model is about 1400×900×600m2 . There are 1845 elements of all kinds, 3280 nodes in the network of finite element. The superlax iterative method is used to solve, and three dimensional perspective and software of after treatment are applied in analyses. The dimension of this computation is large, various results of treating complex problems are reasonable. The important basis has applied to designing unit. The computation is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Geheyan Dam which is being built. 相似文献
23.
Self-organizing map (SOM) is used to simulate summer daily precipitation over the Yangtze–Huaihe river basin in Eastern China, including future projections. SOM shows good behaviors in terms of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 of daily rainfall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rainfall indices, as well as consistency of multi-model simulations. Under RCP4.5 Scenario, daily rainfall at most sites (63%) is projected to shift towards larger values. For the early 21st century (2016–2035), precipitation in the central basin increases, yet decreases occur over the middle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as well as a part of its southeast area. For the late 21st century (2081–2100), the mean precipitation and extreme indices experience an overall increase except for a few southeast stations. The total precipitation in the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and in its south area is projected to increase from 7% at 1.5 °C global warming to 11% at 2 °C, while the intensity enhancement is more significant in southern and western sites of the domain. A clustering allows to regroup all SOM nodes into four distinct regimes. Such regional synoptic regimes show remarkable stability for future climate. The overall intensification of precipitation in future climate is linked to the occurrence-frequency rise of a wet regime which brings longitudinally closer the South Asia High (eastward extended) and the Western Pacific Subtropical High (westward extended), as well as the reduction of a dry pattern which makes the two atmospheric centers of action move away from each other. 相似文献
24.
本文基于Landsat影像数据获取天山博格达自然遗产地土地覆盖分类,结合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数字高程模型(DEM)构建“DEM-NDVI-土地覆盖分类”散点图分析研究区植被受海拔和坡向的水热空间变化影响的分布特征,通过概率统计分析提取博格达遗产地山地垂直带,并结合研究区的气温、降水数据和NDVI变化特征分析垂直带变化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① 本文利用“DEM-NDVI-土地覆盖分类”散点图,揭示了研究区1989年和2016年的NDVI值和分类类别随着海拔上升的变化特征,其中NDVI值随着海拔上升呈现“倒U形”变化,而不同分类类别在一定的海拔区间内呈现出聚集效应,且不同分类类别有明显的高程界限。② 1989年和2016年博格达遗产地山地垂直带分带上限分别为:1278 m和1185 m(温带荒漠草原带)、1784 m和1759 m(山地草原带)、2706 m和2730 m(山地针叶林带)、3272 m和3293 m(高山草甸带)、3636 m和3690 m(高山垫状植被带)。③ 博格达遗产地1989年和2016年山地垂直带受区域气温升高和降雨增加的影响有较为明显的改变,其中温带荒漠草原带最为敏感,其上限变化最大,向下收缩93 m;山地针叶林带的分布范围则向两侧扩张49 m;山地草甸带带宽基本保持不变,但整体上移了约20 m;冰雪带则受到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向上退缩54 m。 相似文献
25.
用天气学方法对1997年10月19日全州县境内出现的一场历史上罕见的冰雹过程的中小尺度进行分析,揭示这次过程的一些机制,为掌握冰雹发生前中小尺度系统的活动和演变规律积累经验,对提高今后的预报服务能力将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6.
27.
提出了一种建立在Mean-shift过分割结果区域图上的极化SAR图像非监督分类算法。首先通过Mean-shift算法得到极化SAR图像的过分割结果区域图,并将过分割小块视为“超级像素”,然后在Freeman-Durden分解的基础上引入散射功率熵和各向异性量参数来进一步分析“超级像素”的混合散射机制问题,最后结合Wishart迭代聚类实现极化SAR图像的非监督分类。实验表明,该算法具有较为满意的分类效果。 相似文献
28.
29.
轴压下两体力学模型的转化条件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接触界面的相互作用是影响工程稳定的重要因素,基于接触面两侧介质的实际受力状态,采用一体两介质力学模型与两体两介质力学模型加以描述。通过一体和两体模型试件的轴压破坏试验,分析了两种模型的力学响应的差异,并认为:一体两介质力学模型在符合一定条件情况下可以转变为两体两介质力学模型。此外,还对影响两种力学模型性能的参数进行了分析。提出对一体两介质力学模型力学性能产生影响的参量是低强度介质与高强度介质的静载极限强度比k以及两种介质之间的黏结力c;对两体两介质力学模型力学性能产生影响的主要参量除了k之外,尚有两种介质的断裂韧度比? 、体积比? 以及界面的粗糙程度 相似文献
30.
阿尔金断裂早期走滑运动方向及其活动时间探讨 总被引:47,自引:2,他引:47
有关阿尔金断裂的地质问题长期存在争论,尤其是有关活动时间的观点最多,运动方向也有不同看法。本文阐述了阿尔金断裂的早期左旋走滑运动。在元古宙地层中产生的大型弧形构造,流变褶曲形态完整而清楚,同时镜下的显微构造观察和岩组分析,为进一步确定阿尔金断裂的早期左旋走滑运动提供了充分证据,其初始活动时间至少在870Ma前,左旋走滑运动的确定对弄清阿尔金断裂的发展演化和矿产预测具有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