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83篇
  免费   1059篇
  国内免费   1376篇
测绘学   343篇
大气科学   1209篇
地球物理   1334篇
地质学   2959篇
海洋学   581篇
天文学   198篇
综合类   511篇
自然地理   683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117篇
  2022年   276篇
  2021年   324篇
  2020年   238篇
  2019年   295篇
  2018年   367篇
  2017年   323篇
  2016年   323篇
  2015年   275篇
  2014年   324篇
  2013年   283篇
  2012年   308篇
  2011年   359篇
  2010年   350篇
  2009年   290篇
  2008年   226篇
  2007年   260篇
  2006年   240篇
  2005年   200篇
  2004年   137篇
  2003年   129篇
  2002年   164篇
  2001年   130篇
  2000年   169篇
  1999年   242篇
  1998年   164篇
  1997年   189篇
  1996年   165篇
  1995年   166篇
  1994年   133篇
  1993年   165篇
  1992年   104篇
  1991年   78篇
  1990年   56篇
  1989年   50篇
  1988年   41篇
  1987年   33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5篇
  1963年   1篇
  1958年   14篇
  1954年   1篇
  194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地震和测井资料联合反演储层物性参数的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充分利用测井资料较高的纵向分辨率及其反映井壁周围物性直接准确的特点和地震资料良好的横向可追踪性,针对厚储层和薄储层地震—地质模型分别提出了利用测井和地震资料联合反演纵横波速度和密度参数的方法。理论模型的计算结果表明,反演方法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2.
本文从最大后验概率密度观点出发,在数据噪音向量和待求模型向量为具有零均值的独立高斯随机过程的假设前提下,建立起了随机反演的非线性系统方程;给出了模型方差估计的函数表达式,并在文章最后,证明了反演解的稀疏性,即解释了随机反演的输出解的高分辨率特征。文章在最小二乘反演方法的基础上,发展并完善了随机反演方法的理论基础;揭示了随机反演方法与最小二乘反演方法之间的本质区别;阐述了随机反演方法的优越性,并指出了其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3.
利用光粘弹性实验方法模拟了地下工程中圆截面巷道围岩及冻结壁的蠕变过程,给出了巷道围岩和冻结壁的应力分布规律及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为地下工程的设计及预报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实验手段。  相似文献   
144.
The Turpan-Harmi (abbreviated to Tuha below) Basin is a typical basin of coal-generated oil accumulation in China. The Middle-Lower Jurassic coal measures are considered the main source beds. Hence, both desmocollinite and suberinite are considered the contributors for coal-generated oil. Principal geochemical features of the crude oil in the Tuha Basin are rich in alkanes (70%—80%), high pristane/phytane ratio (6—8), abundant heavy carbon isotope (δ13C PDB= -26%–-23%) and absolute GP sterane predominance. The hydrocarbon generation process from the coal series is characterized by multistages, early generation and early expulsion.  相似文献   
145.
泌阳凹陷核桃园组微量元素演化特征及其古气候意义   总被引:31,自引:6,他引:31  
泌阳凹陷下第三系核桃园组总体上表现为一个大的湖退体系,而其中的微量元素含量及有关元素比值却呈现出细微而明显的旋回变化特征。本文依据泥岩、页岩和碳酸盐岩中Ti、Sr、Ba等十六种微量元素含量及Sr/Ba、Fe/Mn、Sr/Cu等七种比值的变化特征,结合古盐度及岩相资料,对核桃园组沉积时的古气候作了系统的研究,基本上分出了温暖潮湿、干湿交替、炎热干旱、温热半干旱四类较为特征的古气候类型,以期为油气勘探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6.
星载合成孔径雷达遥感及多卫星遥感数据融合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合成孔径雷达(SAR)数据,以其特有的成像机理和对地物信息的属性描述及其全天时、全天候作业能力,形成了对传统多光谱遥感数据的互补。通过数据融合技术,可以优化遥感信息资源,实现多卫星遥感数据的优势互补,使遥感信息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从而为地学研究中的各种模型方法和决策系统提供科学依据。根据信息的抽象程度不同,融合可分为原始数据融合、目标级融合和决策级融合三个层次。在不同的层次具有相对应的信息融合方法。  相似文献   
147.
热液矿床石英铅同位素组成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明友  金景福 《地质论评》1997,43(3):317-321
作者以若尔盖铀矿床为例,研究了含矿热液形成的石英脉石英的铅同位素组成,并将其作为联系母源铅同位素组成的桥梁,判别铀的来源。结果表明,矿床中石英铅同位素组成与含矿黄铁矿和中酸性构造-岩浆成因的花岗岩铅同位素组成具线性演化关系。由此提出含矿热液中的铀来自中酸性构造-岩浆岩而不是地层岩石的新见解,同时提出利用热液石英铅同位素组成判别非放射性矿床成矿元素来源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8.
结合水化学的野外观测及室内计算,作者对桂林岩溶试验场、四川黄龙风景区和贵州乌江渡坝区3个岩溶动力系统的碳稳定同位素特征进行了分析,进而对系统的性质、系统中CO_2的来源、碳酸盐沉积过程中的碳同位素动力分馏、水化学和钙华的成因及热水钙华的~(14)C测年等地球化学问题作了探讨。结果表明,桂林岩溶试验场属于表层岩溶作用动力系统,其中的侵蚀动力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溶解土壤中的CO_2;四川黄龙风景区属于深部岩溶动力系统,侵蚀动力来自大气降水溶解幔源的CO_2;贵州乌江渡坝区岩溶系统,虽然属于表层岩溶动力系统,但其中一部分的同位素和水化学特征已受到人类活动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49.
福建沙县地区早白垩世火山岩成因及构造环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着重阐述了沙县地区早白垩世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论证了中性与酸性火山岩的成因及物质来源,认为二者为不同源岩浆演化的产物,其岩浆物质来源于壳幔混源区,为省内双峰式火两端员岩石间成因关系的分析研究提供了新的例征。  相似文献   
150.
Broadband solar irradiance data obtained in the spectral range 400–940 nm at Kwangju, South Korea from 1999–2000 have been analyz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cloud cover and atmospheric optical depth on solar radiation components. Results from measurements indicate that the percentage of direct and diffuse horizontal components of solar irradiance depend largely on total optical depth (TOD) and cloud cover. During summer and spring, the percentages of diffuse solar irradiance relative to the global irradiance were 5.0% and 4.9% as compared to 2.2% and 3.0% during winter and autumn. The diffuse solar irradiance is higher than the direct in spring and summer by 24.2%, and 40.6%, respectively, which may largely be attributed to the attenuation (scattering) of radiation by heavy dust pollution and large cloud amount. In cloud-free conditions with cloud cover ≤2/10, the fraction of the direct and diffuse components were 66.0% and 34.0%, respectively, with a mean daily global irradiance value of 7.92±2.91 MJ m−2 day−1. However, under cloudy conditions (with cloud cover ≥8/10), the diffuse and direct fractions were 97.9% and 2.2% of the global component, respectively. The annual mean TOD under cloudless conditions (cloud cover≤2/10) yields 0.74±0.33 and increased to as much as 3.15±0.67 under cloudy conditions with cloud amount ≥8/10. An empirical formula is derived for estimating the diffuse and direct components of horizontal solar irradiance by considering the total atmospheric optical depth (TOD). Results from statistical models are shown for the estimation of solar irradiance components as a function of TOD with sufficient accuracy as indicated by low standard error for each solar zenith angle (SZ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