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680篇 |
免费 | 2185篇 |
国内免费 | 2893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608篇 |
大气科学 | 2554篇 |
地球物理 | 2944篇 |
地质学 | 5976篇 |
海洋学 | 1530篇 |
天文学 | 415篇 |
综合类 | 1300篇 |
自然地理 | 143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9篇 |
2023年 | 214篇 |
2022年 | 562篇 |
2021年 | 636篇 |
2020年 | 548篇 |
2019年 | 562篇 |
2018年 | 694篇 |
2017年 | 647篇 |
2016年 | 708篇 |
2015年 | 555篇 |
2014年 | 693篇 |
2013年 | 624篇 |
2012年 | 624篇 |
2011年 | 691篇 |
2010年 | 731篇 |
2009年 | 629篇 |
2008年 | 510篇 |
2007年 | 547篇 |
2006年 | 482篇 |
2005年 | 387篇 |
2004年 | 318篇 |
2003年 | 326篇 |
2002年 | 346篇 |
2001年 | 305篇 |
2000年 | 367篇 |
1999年 | 541篇 |
1998年 | 449篇 |
1997年 | 457篇 |
1996年 | 388篇 |
1995年 | 400篇 |
1994年 | 340篇 |
1993年 | 329篇 |
1992年 | 245篇 |
1991年 | 168篇 |
1990年 | 146篇 |
1989年 | 121篇 |
1988年 | 91篇 |
1987年 | 70篇 |
1986年 | 43篇 |
1985年 | 40篇 |
1984年 | 33篇 |
1983年 | 23篇 |
1982年 | 30篇 |
1981年 | 20篇 |
1980年 | 18篇 |
1979年 | 17篇 |
1978年 | 3篇 |
1977年 | 3篇 |
1975年 | 3篇 |
1958年 | 17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3 毫秒
991.
利用回剥分析重建了川、鄂、湘边区二叠系底二叠纪末、中三叠世末、三叠纪末及中侏罗世末的古构造格局,结果表明:二叠纪末古构造形态较复杂,由NE,EW及近SN向3组构造叠加而成, 以NE,EW向构造为主;中三叠世末,其构造格局为两坳一隆一斜坡,以发育近SN向构造为主;三叠纪末,构造面埋深明显增大,主要隆起和坳陷更加醒目;中侏罗世末,总的构造格局为南高北低,构造走向近EW向。黄陵背斜是中生代开始发育的继承性古隆起,而当阳复向斜是与黄陵背斜同期形成的。晚古生代末至中生代,江南隆起开始形成并不断发育。 相似文献
992.
利用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塔中气象站1997—2017年逐日和逐时降水资料,分析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降水日变化特征、极端强降水特征及其天气背景。结果表明:1997—2017年研究区降水量呈增加趋势、降水日数呈减少趋势,大雨雨量和雨日明显增加,降水呈增强演变。降水多见于6月,最大雨强为8.4 mm·h-1。降水量日变化呈多峰特征,降水量最大值出现在23:00,06:00是降水频次最多时刻。降水强度和降水频次对降水量作用不同,午后至前半夜强度大,频次少;而后半夜至清晨频次多,强度小。降水以短历时降水为主,其中1~3 h的短历时降水对总降水量贡献率高达61.76%。日降水和小时降水的99百分位强度阈值分别为15.3 mm·d-1和6.0 mm·h-1,大于90百分位极端降水量占总降水量贡献率近半。极端强降水天气发生在南疆盆地受北纬40°以南低槽、切变槽或弱的气旋式风场控制地区,南疆盆地提前增湿,民丰850 hPa比湿接近或超过10 g·kg-1的背景下,降水连续性较差,多中小尺度引发局地短时降水。 相似文献
993.
关于梅雨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梅雨的划分、梅雨的降水分型、梅雨与季风的关系及梅雨的影响因子几个方面,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回顾和讨论。最后,提出梅雨研究仍需解决的问题:(1)江淮流域梅雨季节的开始至今仍没有一个客观统一划定标准;(2)南海季风、印度季风等季风子系统对梅雨的影响大小及其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讨论;(3)应针对梅雨季节内江淮流域不同的降水分布型,寻找其前期预兆信号进行深入研究;(4)应特别注意特定海温分布型对梅雨的影响,并从中找出影响梅雨的关键区域和影响的关键时段;(5)积冰和雪盖与梅雨异常的关系仍需进一步求证,影响机制还需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994.
995.
中国住宅出让地价发育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基于中国土地市场网2009~2013年招、拍、挂出让的住宅用地数据,以县级行政区域作为研究单元,建立区域住宅地价综合模型,选取地价水平、地价增长率和交易宗数作为评价指标,采用Ward系统聚类法,综合分析了中国住宅出让地价的发育特征,利用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探索了各类地价发育形态的潜在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 研究期内中国住宅出让地价总体呈现东高西低、沿海高于内陆、城市群带动周边区域发展、城市群内部围绕中心城市增长等空间格局特征;中西部地价高增长的单元多于东部,西北、东北中南部、四川盆地、河西走廊以及长江中下游地区是地价高增长的聚集区;住宅市场活跃度呈阶梯状变化,活跃度较高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山东半岛、长三角、长江中游、辽宁中部、哈尔滨、成渝、滇中、呼包鄂等城市群。② 根据综合特征,中国住宅出让地价空间发育可分为成熟稳健型、发展完善型、成长发展型、萌芽起步型和成长受阻型5类,相邻发育形态在空间关系上表现出互为邻里的特征。③ 各类发育区的主要影响因素差异显著。区位条件、居民收入和财政收入是地价发育成熟度的主要影响因素;人均GDP、国土开发度提升将促进地价形态发育程度;而人口吸引力不足、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等将导致地价形态发育受阻。 相似文献
996.
为了解水、氮供应水平对河西绿洲灌区甜叶菊(Stievia rebaudiana)光合作用和产量的调控效应,研究了灌溉量(常规灌溉,320mm;节水20%,灌溉256mm;节水40%,灌溉192mm)和施氮量(0、100、200、300kg·hm-2)对甜叶菊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氮相比,施氮可显著提高甜叶菊不同生育期光合速率和产量,施氮处理间光合速率和产量差异均不显著;灌溉量从192mm增加到320mm,甜叶菊产量随灌溉量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施氮100、200、300kg·hm-2下甜叶菊产量分别较不施氮增产6.00%、9.17%、9.76%,256mm灌溉量和300kg·hm-2施氮量为甜叶菊高产的最优组合,产量达到4 177.50kg·hm-2。 相似文献
997.
为降低无破坏性的近震小震对高速铁路地震报警的干扰,本文引入改进的标准化累积绝对速度作为报警参数,研究基于改进的标准化累积绝对速度地震报警阈值计算方法。通过建立车轨模型,分析不同周期横向简谐波作用下的列车安全运行极限状态,得出不同车速下改进的标准化累积绝对速度的起算阈值。参照标准化累积绝对速度CAVSTD计算公式,给出不同车速下改进的标准化累积绝对速度计算公式,并计算不同时速下列车分别在6条不同场地地震波作用下改进的标准化累积绝对速度报警阈值。 相似文献
998.
中国北方喀斯特水的某些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我国北方喀斯特主要分布在华北、东北南部、华东和中南北部以及西北东部,位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北的广阔区域内。区内除松辽平原、华北平原和淮河平原外,多为丘陵、山地和高原地形。有辽河、海河、黄河、淮河等水系。主要属亚干旱——亚湿润温带大陆性气候,年降水量为400~800毫米,局部地区小于400毫米;蒸发量为1500~1800毫米(大部地区);年平均相对湿度为55~70%。溶蚀量为10(晋北)及30(鲁中)毫米/千年。 相似文献
999.
Accuracy evaluation of two precipitation datasets over upper reach of Heihe River Basin, northwestern Chin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s an important forcing data for hydrologic models, precipitation has significant effects on model simulation. The China Meteorological Forcing Dataset (ITP) and Global Land Data Assimilation System (G... 相似文献
1000.
During the course of a major sandstorm from April 17 to April 23, 2008 in the Taklimakan Desert, data pertaining to the mass concentrations of different-sized atmospheric particulate matter were observed continuously with Grimm 1.108, Thermo RP 1400a, TSP, and CAWS-600 instrumen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 during the entire sandstorm process there were som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daily mean particle concentration peaks and the hourly mean particle concentration peaks because the actual sandstorm lasted for only about 4 hr, whereas more particles were accumulated in the floating dust days before and after the actual sandstorm; (2) the intensity of the sandstorm was enhanced with the increase of wind speed, and this was related to the peak mass concentrations of atmospheric particulate matter; the wind speed directly affected the concentration of atmospheric particulate matter: the higher the wind speed, the higher the mass concentration (>0.23 μm was 39,496.5 μg/m3, and >20.0 μm was 5,390.7 μg/m3); (3) the concentration changes of PM10 and TSP were also related to the course and intensity of the sandstorm; and (4) the mass concentration of atmospheric particulate matter had the following sequence during the dust weather: clear day < floating dust < floating and blowing dust < sandstorm. Temperature, relative humidity, and barometric pressure are important factors affecting the strength of storms, which could also indirectly affect the concentration change of atmospheric particulate matter.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