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62篇
  免费   1016篇
  国内免费   1243篇
测绘学   608篇
大气科学   656篇
地球物理   1145篇
地质学   2407篇
海洋学   654篇
天文学   134篇
综合类   403篇
自然地理   514篇
  2024年   52篇
  2023年   129篇
  2022年   318篇
  2021年   421篇
  2020年   300篇
  2019年   373篇
  2018年   357篇
  2017年   317篇
  2016年   303篇
  2015年   306篇
  2014年   306篇
  2013年   302篇
  2012年   344篇
  2011年   307篇
  2010年   312篇
  2009年   281篇
  2008年   228篇
  2007年   207篇
  2006年   208篇
  2005年   162篇
  2004年   118篇
  2003年   93篇
  2002年   101篇
  2001年   107篇
  2000年   87篇
  1999年   82篇
  1998年   63篇
  1997年   50篇
  1996年   44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11 毫秒
911.
马脑壳金矿床位于中国重要的"川、甘、陕"成矿远景区的川西北地区,是川西北地区与构造蚀变带有关的微细浸染型金矿的典型代表。近年来深部勘查、外围找矿和矿山开采发现了许多与原有认识不一致的地质现象,特别是越往深部,构造控矿和热液流体活动的迹象明显增强。根据对矿床地质特征的进一步研究,分析了矿床控矿因素,总结了成矿规律,探讨了矿床成因,指出了进一步找矿的方向。认为马脑壳金矿床以构造控矿为主,构造破碎岩带是主要矿体赋存部位,构造变形程度控制着矿体的空间分布、产出形态和矿化富集程度。多组构造复合部位是重要的赋矿部位,虽然矿(化)体总体呈北西向展布,但北北东向构造、北西向以及南北向构造复合部位是寻找富大矿体的主要方向。矿床表现出的层控性特点,主要与不同物理化学性质岩层的岩石组合有关,能干性(渗透障)与非能干性(不渗透障)岩层的交互叠置和有序排列,导致所有金矿体都产于能干性和非能干性的转换部位,即砂岩、板岩的接触部位。马脑壳矿床的成矿与传统的卡林型金矿有较大的差异,构造—岩浆活动对成矿起了重要的控制作用,有深部流体参与成矿的迹象,属多因复式成矿特征的大型中低温热液金矿床。  相似文献   
912.
济南泉域地下水位动态及其对降水响应的交叉小波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1988—2009年济南泉域8个地下水位动态观测点不同时段观测资料及1998—2009年降水数据,采用连续小波变换、交叉小波变换方法对济南泉域地下水位动态的多时间尺度特征、相互关系及其对降水的响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济南泉域地下水位动态存在显著的0.82~1.16 a的主振荡周期,低频部分仅在部分年份存在1.95~3.09 a的振荡周期;②含水岩组富水性对地下水位动态存在影响,研究区主径流方向上弱富水性地段地下水位动态时滞较强富水性地段长,强富水性地段4个观测孔地下水位波动时序基本一致;③地下水位动态对降水的响应滞后明显,为73.06~134.42 d,总体表现为地下水径流路径越长,响应越滞后;④基于地下水位动态与基于降水—地下水位动态交叉小波变换得到的观测点对水位动态的滞后时间多数一致,同一径流路径上局部点对滞后时间之和与全局点对有很好的对应关系。交叉小波分析可定量评价泉域地下水位动态及其与降水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13.
复杂岩质边坡主要受结构面发育状态控制形成多种类型的变形破坏模式,与土质边坡迥异。本文以招商局漳州开发区11号山西段边坡为例,基于现场地质调查,对其主要节理面进行统计分析和变形模式评判,并对圆弧滑动破坏、楔形体破坏、平面滑动破坏及滚石破坏等各种破坏类型进行定量化评价,进而对边坡整体稳定性进行分析评价,为治理该复杂岩质边坡提出合理化建议,并总结形成复杂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的评价思路和基本流程。  相似文献   
914.
碱性材料对红土结构的侵蚀及危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水泥等碱性物质大量用于加固岩土工程,但红土结构在使用碱性材料加固后经济寿命反而明显缩短,其相关机制亟待明确。基于材料的化学分析和加速寿命实验原理,采用不同浓度的过饱和碱液恒温浸泡红土,模拟碱性加固材料对红土侵蚀的不同时长;然后检测红土被侵蚀后渗液中有效离子的浓度变化,显微观测红土颗粒和孔隙的劣化趋势,揭示碱性物质对红土结构的缓慢破坏机理。对比试验表明:碱性加固材料加速了红土中倍半氧化物、硅酸根等支撑物质的变异和流失;土颗粒的胶结物、包裹层、填充物均遭受了明显破坏,颗粒级配严重失衡。碱性物质还逐渐改变了倍半氧化物的表面电性,使硅溶胶、氧化铝等粘结成分变质,导致酸碱接触带附近的红土分崩离析。化学反应的生成物被压力渗水带出后,在土工结构中形成了大量的微架空和细观通道,并导致红土的工程指标劣化,诱发渗透破坏和溃塌灾难。  相似文献   
915.
声频振动钻进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新型钻探技术,主要利用声频振动头产生的高频振动力,引起钻柱系统的共振,并带来土体的局部液化,实现快速钻进和高质量地质取样。主要介绍了YSZ-50型声频振动钻机的结构设计、主要技术参数和特点以及取样试验。  相似文献   
916.
为了及时有效地应对各种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有必要开发一种简单实用、适于各类型污染物的场地污染数学模型。通过污染事故发生后污染物在包气带、饱和带迁移转化的概化,建立了污染物运移的自由入渗模型以及降雨入渗模型并给出各自相应的解析解。无降雨时,考虑污染物在重力作用下随包气带向下渗透的作用,建立一维垂直入渗模型。有降雨时,考虑污染场地(包气带)中污染物迁移和转化的对流作用、扩散作用及挥发、生物降解、吸附、根系吸收等作用,建立包气带剖面二维溶质运移模型和饱和带平面二维溶质运移数学模型。建模过程中,假定降雨量的平均分布及土壤质地、水力参数以及有机物成分、种类均相同,同时假定污染物与多孔介质间的作用为线性吸附,植物根系对污染物的吸附遵循一级动力学。基于模型的解析解,实现案例的模拟计算。模拟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适用范围广、模拟高效快捷等优点,能够较准确预测污染发生后污染物在土壤中的动向、到达饱和带的时间以及饱和带中污染物的迁移情况。  相似文献   
917.
A型花岗岩的实质是什么?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A型花岗岩是富碱、贫水的花岗岩类,地球化学上以贫Al、Sr、Eu、Ba、Ti、P为特征,形成于低压高温条件下,对源岩没有选择。A型花岗岩的实质为:在低压下部分熔融形成的花岗岩类,大多产于地壳伸展减薄的构造背景中。  相似文献   
918.
金刚台组火山岩是大别造山带北缘北淮阳晚中生代火山岩带的重要组成部分,选取金刚台组的粗面安山岩、熔结凝灰岩以及紧邻火山岩的正长斑岩,用LA-ICP-MS锆石U-Pb法进行了年龄测定,结果显示:两个火山岩样品的年龄分别为128.8±0.7 Ma和127.6±0.5 Ma,紧邻火山岩的正长斑岩的年龄为129.8±0.7 Ma,这3组年龄值在误差范围内近于一致,说明金刚台组火山岩和紧邻火山岩的正长斑岩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形成的。这些年龄与整个苏鲁-大别造山带内早白垩岩世岩浆活动年龄的峰值区间一致,可能意味着它们形成于相同的动力学条件下。  相似文献   
919.
The evolution processes and forcing mechanisms of the Horqin dunefield in northern China are poorly understood. In this study, systematic OSL dating of multiple sites is used together with pollen analysis of a representative section in order to reconstruct the evolution of the dunefield since the Last Glacial Maximum (LGM). Our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was extensive dune mobilization 25–10 ka, transition to stabilization 10–8 ka, considerable dune stabilization 8–3 ka, and multiple episodes of stabilization and mobilization after 3 ka. Comparison of dune evolution of the dunefields in northern China during the Holocene showed that Asian monsoon and resultant effective moisture have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evolution of dunefields at the millennial time scale. Further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the dune evolution in the Horqin dunefield before 3 ka was synchronous with climatic changes. However, increasing human activity has impacted dune evolution during the last 3 ka.  相似文献   
920.
Driftwood deposition from debris flows at slit-check dams and fans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Experience shows that debris flows containing large woody debris (driftwood) can be more damaging than debris flows without driftwood. In this study, the deposition process of debris flows carrying driftwood was investigated using numerical simulations and flume experiments. Debris-flow trapping due to driftwood jamming in a slit-check dam was also investigated. A numerical model was developed with an interacting combination of Eulerian expression of the debris flow and Lagrangian expression of the driftwood, in which the fluctuating coordinates and rotation of the driftwood were treated stochastically. The calculated shapes and thicknesses of a debris-flow fan and the positions and orientations of the deposited driftwood on a debris-flow fan were consistent with experimental flume results. The jamming of driftwood in a slit-check dam was evaluated based on geometry and probability. The simulated results of outflow discharge and the proportion of driftwood passed through the slit-check dam also agreed with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