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99篇
  免费   1774篇
  国内免费   2353篇
测绘学   963篇
大气科学   1477篇
地球物理   1942篇
地质学   4379篇
海洋学   1351篇
天文学   401篇
综合类   875篇
自然地理   1138篇
  2024年   59篇
  2023年   224篇
  2022年   618篇
  2021年   666篇
  2020年   543篇
  2019年   609篇
  2018年   543篇
  2017年   556篇
  2016年   593篇
  2015年   558篇
  2014年   553篇
  2013年   617篇
  2012年   650篇
  2011年   582篇
  2010年   583篇
  2009年   479篇
  2008年   499篇
  2007年   421篇
  2006年   353篇
  2005年   267篇
  2004年   237篇
  2003年   233篇
  2002年   283篇
  2001年   277篇
  2000年   237篇
  1999年   207篇
  1998年   156篇
  1997年   152篇
  1996年   124篇
  1995年   107篇
  1994年   110篇
  1993年   86篇
  1992年   85篇
  1991年   45篇
  1990年   45篇
  1989年   40篇
  1988年   26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6篇
  1979年   5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2篇
  1958年   13篇
  1957年   4篇
  195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基于塔里木盆地库鲁克塔格露头区却尔却克山、元宝山和南雅尔当山中—上奥陶统宏观沉积特征分析,结合钻井、地震资料分析,对盆地东北部巨厚的中—上奥陶统碎屑岩沉积物源及其构造背景相关性进行了探讨。中—上奥陶统却尔却克组发育复理石建造,综合重矿物组合、矿物成熟度参数、砂岩主、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和阴极发光等提供的物源信息,反映物源区主要为大陆岛弧和活动大陆边缘构造背景。却尔却克组沉积早期物源区主要来自北部古陆,主要为酸性花岗岩类和变质岩类,却尔却克组沉积中后期,除来自北部的物源外,还有来自东南部阿尔金造山带的火山碎屑物质的加入。中—上奥陶统沉积物源分析为塔里木盆地东北部地区中晚奥陶世构造隆升与沉积充填关系研究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82.
为了研究厌氧微生物作用下沉积物中砷的形态转化及固液界面的分配过程对砷的环境行为与归趋的影响,通过采集锦州湾清洁沉积物进行负载砷,利用微生物培养与非生物培养实验,对比研究厌氧微生物作用下砷铁硫共还原条件下污染体系中砷的环境行为与归趋。实验结果表明在培养的42 d周期内,液相的总砷量首先砷浓度保持降低趋势,而后再次升高。在培养第3~7 d时液相的As5+迅速被还原,约26%的溶解态砷从液相移除,97%以上的As5+被还原为As3+。同时微生物作用下固相中90%以上铁氧化物矿物逐渐转化为次生的亚铁矿物,固相中结晶态铁氧化物发生明显活化,而硫酸盐还原产物硫离子综合调控体系中游离的亚铁离子和As3+。因此,厌氧微生物还原条件下,砷,铁,硫同步发生还原,硫离子调控体系中砷和铁环境行为,硫化亚铁成为亚铁矿物的主要形态,硫化砷是砷的主要归趋。  相似文献   
983.
月球光学遥感与制图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月球探测活动中,光学成像探测是任务重点,也是信息量最大的数据源。航天技术和传感器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月球光学遥感的发展,月球科学研究也越来越依赖于高分辨率遥感数据,对月球光学遥感与制图的研究是月球探测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扼要论述了其中的几个方面,包括月球光学遥感数据获取系统、月球遥感立体测绘和制图,以及月球控制网构建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84.
阐述一种新型的在基坑及边坡支护工程中的传力装置——双向支座法,详细论述了目前普遍使用的腰梁工法的不足,并对其进行了改进,提出了新的施工方法,在基坑支护工程中具有较高的推广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85.
混杂岩是古增生楔存在的标志之一,一般由枕状玄武岩、灰岩、放射虫硅质岩、硅质页岩、砂岩等混乱无序组成。目前"大洋板块地层"(OPS)运用放射虫地层学方法对混乱的增生楔断片进行重建取得了良好效果,并清晰地展示了大洋板块俯冲和洋底物质连续增生的历史。在西藏仲巴地区填图过程中,结合放射虫年代学分析鉴定结果,以OPS重建的思路和理论作为指导,重建了仲巴地区混杂岩的大洋板块地层,并恢复了该区域特提斯洋在洋中脊大洋板块增生至消亡的岩石序列,自下而上分别为侏罗纪海山玄武岩、海山覆盖物侏罗系—白垩系碳酸盐岩、海山周围沉积的侏罗系—白垩系放射虫硅质岩和硅质页岩,以及海沟附近的白垩系陆源碎屑岩等,为特提斯洋大洋板块俯冲的方向、持续时间和古大地构造环境提供了信息。  相似文献   
986.
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1674987114000668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icrobial diversity in the hydrate-containing (sites SH3B and SH7B) and-free (sites SH1B, SH5B, SH5C) sediments collected from the Shenhu area of the South China Sea (SCS) was investigated using 16S rR...  相似文献   
987.
张云俊  万紫  谢酬  邵芸  袁名欢  陈武  王新 《遥感学报》2015,19(2):339-354
形变监测是海塘安全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利用杭州地区2006年—2010年获取的31景EnvisatASAR影像,根据MTInSAR(Multi-Temporal In SAR)方法,综合提取PS(Persistent Scatterer)和DS(Distributed Scatterer)点,得到密集的钱塘江海塘形变的In SAR测量结果。与28个点的水准数据对比表明,两者的平均误差为0.436 mm,最大误差为5.016 mm,验证了In SAR技术毫米级的测量精度和准确性。通过这两种数据的时间序列分析发现,海塘的沉降在空间上具有连续性,其空间分布呈现为单峰下沉曲线;在时间上,则具有明显的线性变化规律,并伴随有短时间范围的小幅度波动。  相似文献   
988.
合成孔径雷达(SAR)海冰图像分割对全球气候研究和保证船舶航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现有的基于区域的马尔可夫随机场(MRF)多极化SAR分割方法,由于受相干斑噪声影响,其区域划分不尽合理,不能有效完成分割。因此,提出一种噪声抑制的多极化SAR海冰图像分割算法,首先在极化总功率图上引入降低噪声的滤波算法,合理划分初始区域,其次考虑区域之间的差异度,从而实现多极化SAR海冰图像的准确分割。以RADARSAT-2和SIR-C获得的全极化海冰图像为实验数据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和其他较先进算法相比,本文算法优势明显,既能高效保持图像连通性,又能增强图像的细节信息,具有更高的分割精度。  相似文献   
989.
The implementation of social network applications on mobile platforms has significantly elevated the activity of mobile social networking. Mobile social networking offers a channel for recording an individual’s spatiotemporal behaviors when location-detecting capabilities of devices are enabled. It also facilitates the study of time geography on an individual level, which has previously suffered from a scarcity of georeferenced movement data. In this paper, we report on the use of georeferenced tweets to display and analyze the spatiotemporal patterns of daily user trajectories. For georeferenced tweets having both location information in longitude and latitude values and recorded creation time, we apply a space–time cube approach for visualization. Compared to the traditional methodologies for time geography studies such as the travel diary-based approach, the analytics using social media data present challenges broadly associated with those of Big Data, includ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 velocity, large volume, and heterogeneity. For this study, a batch processing system has been developed for extracting spatiotemporal information from each tweet and then creating trajectories of each individual mobile Twitter user. Using social media data in time geographic research has the benefits of study area flexibility, continuous observation and non-involvement with contributors. For example, during every 30-minute cycle, we collected tweets created by about 50,000 Twitter users living in a geographic region covering New York City to Washington, DC. Each tweet can indicate the exact location of its creator when the tweet was posted. Thus, the linked tweets show a Twitter users’ movement trajectory in space and time. This study explores using data intensive computing for processing Twitter data to generate spatiotemporal information that can recreate the space–time trajectories of their creators.  相似文献   
990.
通过分析测绘产品生产过程质量管理现状,阐述了建立生产过程质量监控系统的必要性,并重点介绍了测绘产品生产过程质量管理监控系统的工作流程和具体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