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6篇
  免费   63篇
  国内免费   80篇
测绘学   15篇
大气科学   47篇
地球物理   68篇
地质学   192篇
海洋学   20篇
综合类   22篇
自然地理   2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凹凸棒石与Ni2+的长期吸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Ni2+为例研究了凹凸棒石与重金属离子长期作用过程,探讨了重金属离子在凹凸棒石上的吸附反应动力学,并运用高分辨透射电镜揭示了凹凸棒石与重金属离子互相作用引起重金属离子水解沉淀、形成氢氧化物或层状双氢氧化物次生物相的现象.实验表明,凹凸棒石-Ni2+水悬浮体系中,随着时间的延长溶液的pH值逐渐升高,Ni2+浓度逐渐降低,并且长期作用后悬浮液的pH值和重金属离子浓度受到固/液比控制.Ni2+在凹凸棒石和水两相中的分配在长达40 d的时间内都没有达到完全平衡,表明凹凸棒石-Ni2+水悬浮体系中存在凹凸棒石与重金属离子长期互相作用.凹凸棒石与Ni2+长期作用Ni2+浓度变化可以用抛物线扩散方程、双常数方程、一级扩散方程、Elovich方程较好地拟合.凹凸棒石与重金属的长期作用反应机制可能是由于凹凸棒石纳米效应和反应活性,表面缓慢水化导致含重金属离子溶液pH值缓慢升高,诱导了Ni2+在凹凸棒石表面沉淀,在凹凸棒石表面形成了氢氧化物或层状双氢氧化物.  相似文献   
82.
在软土地基施工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常常造成基础位移.另外,工业厂房、设备生产线在多年的使用、运行中也会产生变形.这些影响常常给技改工程中新、旧设施的衔接带来困难.以宝钢3号彩涂工程为例,提出解决类似问题的一种方法,为今后处理相似问题提供一条思路.  相似文献   
83.
以喜马拉雅山系为典型实例,究竟是气候作用还是构造作用引起山体隆升的问题已经成为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前沿问题.无论是气候因素还是构造因素引起山体隆升,二者都与一个共同的地表过程--剥蚀作用相关,剥蚀作用对山体中地质体的影响可以用岩石矿物经历的热史演化来描述,所以,在造山作用研究中,山体或山脉的热史演化是揭开地质体经历地质过程、山体隆升研究的重要途径.利用河砂组成矿物来研究流域的地质过程和构造演化已经成为现代地质科学的重要手段.本文采集了雅鲁藏布江下游墨脱县以南约50 km处地东河段内的现代河砂,对其中的角闪石、白云母、黑云母及钾长石等四种矿物进行了高精度单颗粒激光40Ar/39Ar年代学测试,并进行了概率统计.地东河段河砂中富钾矿物40Ar/39Ar年代学统计结果显示,大峡谷流域的热史演化可以确定有多个阶段,分别可以识别出70~69、61~60、43~42、35~34、26~25、25~23、22~20、20~18、17~14、12~11、8~6、5~4及<2Ma等13个热史演化阶段.通过将上述热史信息与印度大陆与欧亚大陆碰撞角度和碰撞速率变化曲线的对比,可以确定70~69、61~60、43~42、35~34、22~20和12~11Ma等6个阶段的年代学信息是两大陆碰撞角度和碰撞速率变化事件在东喜马拉雅构造结热史上的记录;通过与全球深海氧、碳同位素记录曲线的对比,可以认为26~25、25~23、17~14、8~6、5~4和<2Ma等6个阶段的年代学信息是气候变化在东喜马拉雅构造结热史上的记录.东喜马拉雅构造结地质体热史演化是构造与气候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84.
以氧化铁红粉末为载体,钛酸四丁酯为前驱体,无水乙醇为溶剂,制备了Fe2O3-TiO2光催化剂。用XRD、TEM等对催化剂的物相、形貌进行了表征,并通过对酸性大红GR染料废水进行光催化降解实验,研究了催化剂的投加量、光照时间以及起始浓度、pH值、回收方法及催化剂重复使用次数对酸性大红染料废水光降解作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氧化铁红粉末负载TiO2催化剂有很好的吸附和光催化性能,并可以多次回收重复使用,在投加量为0.4g/L的条件下,光催化效果最好,1h后的脱色率可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85.
21世纪以来四川强对流天气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近年来各种强对流天气频发的特点,本文利用气象整编资料、加密自动站资料和灾情直报信息等资料,统计分析了21世纪以来四川的大风、冰雹和强降水等强对流天气的逐月分布和区域分布特征,分析表明:(1)四川强降水年平均分布特征是盆地多于高原,夜间多于白天,夜间主要存在以雅安为中心的四川盆地西南部、以平昌为中心的四川盆地东北部、以北川为中心的盆地西部、以会理为中心的川西高原南部和以雅江为中心的川西高原中部5个高频中心,白天强降水只存在以万源为中心的四川盆地东北部1个高频区。强降水天气主要发生5~9月;(2)四川大风的区域分布呈现出川西高原多四川盆地少的特征,川西高原地区存在着以甘孜为中心的川西高原北部大风高频区和以德昌为中心的川西高原南部大风高频区,四川盆地内存在着以盐亭和广元为中心的四川盆地北部和以井研为中心的盆地南部大风高频区。盆地大风主要出现在4~8月,川西高原大风主要出现在1~6月;(3)四川冰雹的区域分布同样呈现出川西高原多于四川盆地的特征,在川西高原地区存在着以石渠为中心的川西高原北部和以昭觉为中心的川西高原南部冰雹高频区。在四川盆地内存在着以南江为中心的四川盆地北部和以古蔺为中心的盆地东南部冰雹高频区。盆地冰雹主要发生在4~8月,川西高原冰雹主要出现在4~9月。  相似文献   
86.
受压岩石在破裂过程中,视电阻率会出现明显的变化,其异常形态与实验条件有很大的关系. 实验中对磁铁石英岩样品施加了单轴压缩,岩石的破裂经反复加载和卸载实现,并在岩样的裂隙中注入了食盐溶液. 在实验的各阶段,对样品的主剖面重建出一系列内部真电阻率分布的图像,揭示了介质内的微细结构,从而探讨了视电阻率变化的原因. 实验发现,岩石中裂隙的存在及所含液体的饱和状态,是岩石在主破裂前控制电阻率变化的两个最重要的因素;低应力状态属常态导电过程,孔隙度的变化是主要因素;高应力状态属裂隙表面导电机制,随着破裂面在岩体内部出现,水和孔隙有了完全贯通的平面,多种导电机制都得以发挥作用. 此外,体导电结构的变化在宏观上表现为各向异性和图样有序性的增强.  相似文献   
87.
在安徽省数字观测系统将逐步取代模拟观测系统的过渡时期,对安徽霍山地区3个台站老皇寺、豹子崖、石家河进行了震级更正,对记录到的数字观测资料和模拟观测资料分别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经过A/D后的数字记录震级目前可以和其他数字台一起参与震级平均,数字记录结果和安徽省地震局编目结果偏差基本上未超过允许范围,速度震级和仿真位移震级之间的偏差在0.2以内。  相似文献   
88.
TraveltimetomographyinversionandthedeepstructureofthesouthernTibetQING-TIANLU1)(吕庆田),MEI-JIANG1)(姜枚),KAI-YIMA1)(马开义),A.Hirn2...  相似文献   
89.
径向基神经网络在地面沉降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忠忠  钱为民 《地下水》2006,28(2):84-87
基于MATLAB6.5平台编程,利用前四年的沉降量作为输入神经元,后一年的沉降量作为输出神经元,重复此过程,构建了上海高桥地区地面沉降预测径向基神经网络.以历史沉降数据为训练样本,并对其进行归一化处理,在此基础上,采用未归一化及归一化后的训练样本进行网络训练与检验.结果表明,归一化后的训练样本训练得到的径向基网络具有良好的预测性能.最后利用该网络对1990-2010年的地面沉降量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90.
IntroductionAteighttotwelveo′clockonJanuary10,1998,thereoccuredastrongearthquakeofMS=6.2atZhangbeiCountyinthenorthwesternpa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