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58篇
  免费   587篇
  国内免费   881篇
测绘学   392篇
大气科学   656篇
地球物理   552篇
地质学   1673篇
海洋学   439篇
天文学   62篇
综合类   192篇
自然地理   360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56篇
  2022年   126篇
  2021年   170篇
  2020年   130篇
  2019年   166篇
  2018年   154篇
  2017年   144篇
  2016年   170篇
  2015年   168篇
  2014年   184篇
  2013年   213篇
  2012年   215篇
  2011年   211篇
  2010年   202篇
  2009年   193篇
  2008年   198篇
  2007年   176篇
  2006年   162篇
  2005年   134篇
  2004年   137篇
  2003年   134篇
  2002年   207篇
  2001年   174篇
  2000年   109篇
  1999年   84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79年   2篇
  1976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0 毫秒
81.
FY-2B由于杂散光的影响,其可见光通道的发射前定标存在较大误差。利用敦煌戈壁滩辐射校正场可进行FY-2B可见光通道的在轨绝对定标。由于FY-2B对于敦煌场区的卫星天顶角接近50°,需要进行场地的方向特性BRDF修正。2002年7月对FY-2B进行了场地地表反射率、大气消光、探空等项同步测量,并对场地的方向特性进行了测量。资料处理结果表明,FY-2B可见光通道杂散光可影响定标精度达20%。长期监视表明FY-2B可见光通道探测器输出十分稳定。该文将4个可见光通道探测器场地定标得出的定标查找表列出,供用户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82.
重庆市的地学旅游资源极其丰富,可划分为岩石圈旅游资源等4个大类、地质旅游资源等11个基本类型、地层旅游景观等18种景观和黔江县上白垩统正阳组剖面等107个景区(景点)。它们具有类型齐全、分布广泛、岩溶精品和森林独特的特点。从加强岩溶旅游资源调查等6个方面入手,就可提高对它们的开发利用程度.  相似文献   
83.
对祖尔肯乌拉山地区 4个火山岩样品进行了Ar -Ar年龄测定 ,其坪年龄分别为 (40 91± 1 18)Ma、(41 0 7± 0 80 )Ma、(42 0 0± 1 31)Ma、(39 0 0± 2 0 6 )Ma。它们代表了这些火山岩的形成时代 ,表明本区在古近纪始新世中期发生过大规模的火山活动  相似文献   
84.
论资源与环境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资源与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条件,作为地球生态的两个方面,二者共同构成矛盾的统一体,相辅相成又相互制约。当与经济联系起来时,便具有确稀缺性和极限性。  相似文献   
85.
自适应空间信息移动服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空间信息移动服务系统是空间信息系统继由传统PC计算环境向有线Web分布式计算环境扩展后,向移动计算环境的新发展。文中在分析移动计算环境概念和特点的基础上,讨论了空间信息移动服务的若干特点及关键技术,研究了自适应空间信息移动服务方案。  相似文献   
86.
航天GPS接收机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航天GPS接收机为航天器提供航迹、姿态、时问和相对距离等导航信息,提高航天嚣运行的自主性。文中介绍了清华宇航中。航天GPS接收的硬件和软件设计,给出测试结果和分析。  相似文献   
87.
Introduction Sichuan-Yunnan region, located in the east margin of Qinghai-Xizang (Tibetean) Plateau, is a transitional zone between the rapidly upheaving Tibetean Plateau and relatively steady Yangtze Platform. Under the pressure exerted by the northward movement of Indian Plate, Sichuan-Yunnan region has been undergone strong deformation and regmagenesis, becoming one of the regions with the most intensive seismicity in the world. The research on the tectonics and seismicity there is alw…  相似文献   
88.
Limestone cave deposits (speleothems) provide archives for past changes in regional climates over a range of timescales. While δ18O and δ13C in speleothem calcite have been commonly used for reconstruction of paleoclimates, we report here further efforts in the use of 87Sr/86Sr and Sr/Ca signals in speleothem calcite to deduce paleomonsoon variability near the Loess Plateau of central China. A two end-member mass-balance model of concentration and isotopic composition of strontium in a cave system is used to estimate variation of the 87Sr/86Sr ratio in sediments overlying a limestone cave. We show that this ratio reflects climate-driven variations in the provenance and the extent of chemical weathering of the epikarstic sediments. The measurements of 87Sr/86Sr made on a well-dated stalagmite, SFL, from Buddha Cave (33o40N′ 109o05′E) show ratios of 0.71092 to 0.71133 (±0.00001 as 2σ) during relatively cold periods (e.g., Marine Isotope Stage (MIS) 5b, 5d, and 8), lower than ratios of 0.71133 to 0.71194 during relatively warm periods (e.g., MIS 5a, 5c, 5e, and 7). As changes in the Sr/Ca ratio may affect speleothem 87Sr/86Sr, we show that the direct use of speleothem 87Sr/86Sr is less ideal than our modeled 87Sr/86Sr for the exogenic Sr source above the cave as a paleomonsoon proxy. Using the δ18O, δ13C, Sr/Ca, and 87Sr/86Sr records of the stalagmite, we reconstruct the variability of the East Asian monsoon for the time period between 70 and 280 kyr ago. The results show that summer monsoons were more intense during interglacial periods than during glacial periods.  相似文献   
89.
不同石漠化程度岩溶峰丛洼地系统景观格局的比较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李阳兵  王世杰  容丽 《地理研究》2005,24(3):371-378
利用花江岩溶峡谷区南坡不同石漠化程度的5个独立的岩溶峰丛洼地系统景观要素的实测数据,分析了多样性、优势度、破碎度、分离度等景观格局指标的变化规律及其所指示的生态学意义。结果表明,这些指标在不同峰丛洼地系统都能较好地评价石漠化过程中景观格局的动态变化规律,对分析石漠化土地的发展趋势具有较好的指示意义。但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均匀度指数也与各峰丛洼地系统的景观基质有关,在不同石漠化程度的峰丛洼地系统中,反映的景观生态意义是不一样的。景观格局分析不仅强调面积,而且还考虑所研究石漠化土地的空间分布特征(格局)、景观组成特点与石漠化过程的关系和对石漠化的影响,在石漠化程度判定和石漠化指标的研究中景观格局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90.
本文利用2001-2003年南极中山站175天全天空摄像机观测,对午后多重极光弧的出现率及其与Kp指数的关系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午后多重极光弧出现率呈一单峰分布,最大发生率出现在1445UT(1645MLT),其位置在1500MLT极光热点(1300-1700MLT)近夜侧的部分。与地磁活动指数Kp的相关统计分析表明,Kp值为2-3之间时多重极光弧有较大的出现率,这说明中等地磁活动情形下午后多重极光弧有较高的出现率。事件分析表明多重极光弧的强度变化与地磁Pc5脉动具有较高的相关性,并且有类似的频谱特征,这说明午后多重极光弧可能与同时出现的Pc5地磁脉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