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905篇 |
免费 | 483篇 |
国内免费 | 832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426篇 |
大气科学 | 346篇 |
地球物理 | 462篇 |
地质学 | 1301篇 |
海洋学 | 351篇 |
天文学 | 17篇 |
综合类 | 146篇 |
自然地理 | 17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1篇 |
2023年 | 42篇 |
2022年 | 126篇 |
2021年 | 142篇 |
2020年 | 144篇 |
2019年 | 134篇 |
2018年 | 115篇 |
2017年 | 98篇 |
2016年 | 127篇 |
2015年 | 157篇 |
2014年 | 119篇 |
2013年 | 153篇 |
2012年 | 171篇 |
2011年 | 175篇 |
2010年 | 184篇 |
2009年 | 156篇 |
2008年 | 173篇 |
2007年 | 188篇 |
2006年 | 169篇 |
2005年 | 133篇 |
2004年 | 107篇 |
2003年 | 69篇 |
2002年 | 83篇 |
2001年 | 65篇 |
2000年 | 60篇 |
1999年 | 22篇 |
1998年 | 12篇 |
1997年 | 22篇 |
1996年 | 7篇 |
1995年 | 5篇 |
1994年 | 5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3篇 |
1987年 | 1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2篇 |
1979年 | 1篇 |
1954年 | 2篇 |
194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2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塔里木盆地塔河地区海西晚期火山岩构造特征与油气成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地震剖面解释,根据断裂的切割层位将研究区火山岩断裂分为3类,即深层断裂、浅层断裂、火山岩内部微断裂。通过编制这3类断裂的平面展布图,对塔河地区火山岩断裂的性质、形成期次、分布特征及形成机理进行了分析。认为深层断裂形成于加里东期-海西期,以逆冲断层为主,走向呈NNE、NE、NNW3组,断裂主要分布于塔河火山岩发育区北部、西北部。浅层断裂形成于燕山期-喜马拉雅期,以正断层为主,断裂走向呈NE、NNE向,主要分布于盐边地带和东南部盐上火山岩分布区。火山岩内部的微断裂在顶部较底部发育,主要分布于塔河地区西部的火山岩中。根据火山岩储层和构造成因类型,将塔河地区火山岩划分为3种圈闭类型,即:构造裂缝和淋滤风化共同控制的圈闭、古凸起不整合遮挡和抬升淋滤风化共同控制的圈闭、埋藏溶蚀和构造裂缝共同控制的圈闭。分析了火山岩圈闭顶部的盖层条件和火山岩的油气成藏条件,认为三叠系底部柯吐尔组泥岩可形成有效的区域性封盖,塔河地区火山岩具有良好的油气成藏条件。 相似文献
992.
灌河口北部海域氮磷营养盐分布及富营养化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2012年5月至2013年2月期间在灌河口北部海域取样,分析讨论了灌河口北部海域营养盐含量的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海域的富营养化水平和营养级类型。结果表明,整个调查期间,无机磷的含量相对较低,高N/P值显示磷可能成为该研究海域浮游植物生长的限制因子。调查海域近岸及附近海域营养指数E值大于1,处于富营养状态。营养级评价结果显示海域四个季节大多数站位处于磷中等限制潜在性富营养状态。无机氮含量较高,灌河口附近海域普遍超过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其中夏秋季高于春冬季,是由于夏秋季陆源输送增大所致。 相似文献
993.
南黄海西北部夏季潮锋的观测和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根据2001-2004年逐年6月多学科综合调查资料和同期NASA的MODIS/Terra卫星遥感SST资料,对南黄海西北部夏季潮锋的不连续分布现象做了分析;并通过三维潮流数值模式计算Simpson-Hunter参数(以下简称S-H参数)分布,对不连续分布的形成机制做了讨论.层化季节南黄海西北部的苏北浅滩-海州湾外侧和山东半岛东部的成山头-石岛外海存在显著潮锋现象,而在两海域之间、青岛以东的山东半岛南部121°~122°E的近岸海域无显著潮锋持续存在;较高分辨率的潮流数值模拟的结果表明潮锋的不连续性分布主要是由潮混合和地形的共同作用而形成.潮锋不连续处海域潮混合较弱,层化现象更为显著.南黄海西北部底层锋形态较为显著,位于通过潮流模式计算的Simpson-Hunter参数1.8~2.4之间,与2.2等值线分布较为一致;表层锋则在海州湾外侧和石岛沿岸海域较为明显.潮锋不连续的分布特征对该海域的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叶绿素a、中华哲水蚤、鳀鱼卵子等的数量分布都在潮锋显著的苏北浅滩-海州湾外侧和成山头-石岛外海海域形成较为密集的分布. 相似文献
994.
文章通过对罗桥锡多金属矿区土壤地球化学元素分析表明,区内成矿元素地球化学背景值高,其中强富集元素Bi、Sn、As的丰度系数大于10,Pb、W、Be的平均含量高于地壳丰度4倍以上。元素空间分带性较明显,由大义山岩体向西到泥盆系分布区,出现从高温元素W、Sn、Bi、Be(Mo)—高中温元素Bi、Pb、Zn、As—中温元素Cu的变化,反映有岩浆热液活动特点。主成矿元素Sn与W、Be显著正相关,W、Be、Mo、Bi有很好的相关性,说明它们来自同一成矿阶段。当距离系数为15时,分别聚为W-Sn-Bi-Be-Mo-Cu-As和Pb-Zn两组。因子分析可将土壤元素分为高温与中温两个成矿元素组合,且高温元素与中温元素出现叠加,说明成矿的多期性;W、Sn、Bi、Be、Mo等高温成矿元素异常强度高、规模大,不同元素的异常套合好,尤其是W、Sn元素,具有很好的找矿潜力。提出了5处成矿地球化学异常找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995.
996.
2015年3月30日至5月15日,巴布亚新几内亚-新不列颠地区发生了一系列地震.为研究该地区的构造应力环境及孕震背景,本文基于Global CMT目录,对新不列颠区域浅部进行构造应力场反演,拟得到高精度的应力图像.反演结果显示:(1)沿着南、北俾斯麦块体边界的区域构造应力场呈走滑体系,最大主压应力轴方位呈SWW-NEE向.(2)所罗门海的NW和NE走向的海沟处于压缩状态,所罗门海块体向新不列颠和所罗门群岛俯冲的板块弯曲部分是局部拉张.(3)受俯冲带的北向推挤,南俾斯麦板块顺时针旋转的挤压,太平洋板块向西部运动汇聚作用,新不列颠岛东北部与新爱尔兰岛南部交汇区域呈现明显非均匀应力状态.(4)此次地震序列的大多数走滑型和逆冲型地震,可能是所罗门海块体俯冲运动,和南俾斯麦块体与太平洋板块的近EW向挤压作用共同引发.
相似文献997.
通过1∶5万区域地质调查及典型剖面研究,在滇中禄劝地区二叠系峨眉山组顶部识别出一套厚约20~50 m不等的Nb、Co、Ga、Zr及REE超常富集层。富集层主要岩性为灰紫色泥岩、凝灰质泥岩、凝灰岩,局部夹杏仁状玄武岩。通过对禄劝万鲁布、撒角海一带的富集层刻槽分析显示,Nb2O5含量在82.4×10-6~120.1×10-6,平均值为100.3×10-6,大于风化壳型矿床一般工业指标80×10-6;Ga 含量28. 8×10-6~35.6×10-6,平均值为32.1×10-6,高于现行的Ga矿资源工业指标要求30×10-6;REE含量在360×10-6~510×10-6,平均值为440.6×10-6,接近风化壳型矿床一般工业指标500×10-6;并呈现出泥岩凝灰质泥岩凝灰岩关键金属含量依次升高,与火山灰含量呈正相关的特征,峨眉山玄武岩的风化作用可能造成了关键金属的富集;同时富集层中伴有Co、Zr、Li等关键金属矿化现象;由此,二叠系峨眉山组红顶层是一个关键金属的富集层,鉴于滇中地区二叠系峨眉山组分布范围较广,是一个极具Nb、Ga、Co、Zr及REE等多种关键金属找矿前景的地区,值得找矿工作者关注。峨眉山组各段玄武岩间富集关键金属的火山碎屑岩-沉积岩夹层(10~120 cm)、沥青杏仁体的发现,佐证了峨眉山玄武岩是地幔柱幕式喷发,为峨眉山玄武岩地幔柱演化、喷发时限及其与二叠纪生物灭绝的关系、寻找常规油气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及资料。 相似文献
998.
999.
1000.
利用山东省1971—1999年逐日降水资料,采用百分位法确定各站极端强降水阈值。据此阈值,在2000—2009年中挑选了39个极端强降水天气过程并进行天气分型,得到高空槽类、副高外围类、切变线类、气旋类、热带气旋类5类极端强降水概念模型。研究表明:切变线类、气旋类和热带气旋类暴雨区范围较大,而高空槽类和副高外围类暴雨区范围较零散;5类极端强降水均伴有低空急流,暴雨区一般位于700 hPa与850 hPa切变线(或槽线)之间、低空急流左侧风向风速辐合处;高空槽类、副高外围类、切变线类一型和气旋类均有冷空气影响,暴雨区位于850 hPa冷温度槽前部;5类极端强降水的产生机制不同,落区与θse的配置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