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3篇
大气科学   7篇
地球物理   13篇
地质学   13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地下水资源评价主要解决的问题是符合给定水质条件下的允许开采量。允许开采量的计算方法应在勘查前即行确定 ,并以此指导勘探 ;勘探所取得的资料可以修正、识别和检验数学模型 ,只有经过识别和检验的数学模型 ,方可进行模拟计算。  相似文献   
12.
碳酸盐矿物的阴极发光性与微量元素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碳酸盐矿物的阴极发光特征与其成分有关。笔者用阴极发光与电子探针微区分析法对砂岩中碳酸盐矿物进行测试分析 ,其结果表明碳酸盐矿物的阴极发光与微量元素含量有如下规律 :①碳酸盐矿物在铁含量高于猝灭下限或锰含量低于激活下限时 ,不具有阴极发光性 ;②铁的猝灭下限约为 0 0 4mol,锰的激活下限为小于 7× 10 - 5mol;③铁 /锰比值越高 ,越不利于碳酸盐矿物阴极发光 ;但是铁 /锰比值小于 1的碳酸盐一定具有阴极发光 ;④铁或锰二者之一含量很少时不利于碳酸盐矿物的阴极发光。  相似文献   
13.
i角误差的大小和稳定是保证水准测量精度的一个重要条件,在实际观测中发现.DiNi12数字水准仪的i角误差不稳定,有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化的趋势。通过对不同温度下的i角误差的观测,积累一定的观测数据,找出i角误差的变化规律,并采取多种措施最大限度减小i角误差对观测资料的影响.提高观测精度。  相似文献   
14.
开封市黄河滩区土地资源规避洪水风险的安全利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基于ArcGIS与ERDAS遥感影像制图软件,利用2007年SPOT2.5m分辨率遥感影像,结合实地调查,详细编绘了开封市段黄河河道边界、开封段黄河滩区土地资源的利用现状。采用1992~2007年最大洪峰时期的TM影像与沿河水文站点的观测资料,提取1992~2007年7个典型日期的河道行洪边缘线,与本底数据叠加,编制了开封段不同常遇洪水流量下滩区淹没范围。按照黄河下游二维水沙数学模型,采用2004年汛后河道大断面资料,计算生成不同流量级大洪水在滩区的可能淹没范围图(淹没区边界)。在此基础上,结合土地资源管理与河道行洪安全性的要求,总结当前黄河下游滩区利用开发的现状与存在问题,制订土地安全利用规避洪险的原则,规划土地安全利用分区,分为临河风险缓冲带、近河宜耕地带、相对稳定利用带(中风险带)和稳定利用带。提出了黄河滩区土地资源合理安全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川滇菱形块体强震活动关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1700年以来川滇地区6.7级以上强震活动的分析,发现川滇菱形块体是川滇地区主要的强震活动区域,强震活动关联度较高,主要表现为:(1)川滇菱形块体为川滇地区地震活动关联的主体;(2)滇东与川西地区的强震活动存在一定的呼应关系;(3)川滇菱形块体将可能进入新一轮强震活跃期;(4)川滇菱形块体东边界地震活动的有序迁移可能是对块体运动的响应。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船载及锚定ADCP、CTD观测,获得了大、小潮时的温度、盐度、浊度、潮位、流速等观测数据,研究杭州湾南部的一个主要弯曲航道——螺头水道内的潮流动力学特性。螺头水道水深超过100 m、最大潮差大于2.5 m。涨潮时,强潮流速出现在水道北岸,落潮时,强潮流速出现在水道南岸,最大流速值分别为约2 m/s和1.8 m/s。受压强梯度、密度梯度、科氏力和离心力影响,涨落潮过渡时在水道的横断面产生较为明显的环流。夏季存在较弱的层化现象,深水处受环流的影响,盐度、温度的混合较强。锚定观测数据表明,温度、盐度的变化频率与潮流的变化频率相似,但存在高于M2分潮频率的谱峰值。因此,笔者认为潮流与横向环流的相互作用,可能导致更高频率的盐度和温度变化。  相似文献   
17.
基于近年来国内外关于青藏高原及川、滇、缅、印支地区大地构造演化、现今地壳运动观测、地壳与上地幔结构反演等领域取得的大量观测与研究成果,结合对泰、越等国的野外地质考察与认识,以探索建立对该地区现今地壳运动与变形状态起控制作用的构造框架为目的,提出了相对于"活动地块"的"相对稳定地块"的概念。综合分析认为,巽他地块在构造演化、介质特性及现今运动与变形等方面类似于青藏高原周缘的塔里木、阿拉善、扬子等地块,具有"相对稳定地块"的特征,它们共同构成了调节青藏高原物质东向挤出后围绕东喜马拉雅构造结发生顺时针旋转的刚性约束边界。这同时意味着,青藏高原侧向挤出动力作用的势力范围可能覆盖了川、滇、缅及印度支那北部的广大地区,这有助于加深对该地区强震动力学环境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皇甫玉慧 《地质论评》2019,65(Z1):153-154
正吐哈(吐鲁番—哈密)—三塘湖盆地低煤阶煤层气资源丰富,但低煤阶煤层气成藏规律认识不足。本文在分析吐哈—三塘湖低煤阶煤层气含气性和成因的基础上,从水文地质条件和构造条件等方面,探讨了研究区低煤阶煤层气成藏的重要条件,提出该区的成藏模式,明确低煤阶煤层气勘探方向,对研究区后续的煤层气勘探开发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塔里木盆地巴楚隆起石炭—二叠系碳酸盐岩成岩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显微镜法、染色法、镜煤法、铸体鉴定法、阴极发光法、X-衍射等方法研究了巴楚地区石炭系、二叠系成岩作用,证明它经历了压实、泥晶化、胶结、溶蚀、云化、重结晶、硅化、裂缝等成岩作用;经历了海底成岩环境、大气淡水成岩环境、浅埋及深埋成岩环境、表生成岩环境。各种成岩作用不断改变着石炭系、二叠系的储集性能,形成巴什托-亚松迪-带小海子组白云岩和巴楚组白云岩两个较好的储层。各种成岩矿物、石英加大、有机质成熟度、X-衍射的资料证明本区成岩阶段大致相当于Schmidt成岩阶段的“中期成岩阶段”。  相似文献   
20.
地壳放射性生热效应对大陆俯冲过程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岩体中的放射性生热是地幔对流和地壳变质作用的关键热源之一,但地壳放射性生热率是如何影响大陆俯冲-碰撞的动力学过程,尤其是大陆碰撞区域的热结构演化,尚未获得共识。本文使用热-力学数值模拟方法对上、下地壳放射性生热率进行系统的模拟实验,以研究其对大陆俯冲动力学演化过程的影响。模型实验表明,由于大陆上地壳富集U、Th和K等主要放射性生热元素,且放射性生热率的变化区间较大(1.0~3.0μW/m~3),导致其对大陆俯冲碰撞动力学演化过程的影响较为显著,主要包括进入俯冲通道内的上地壳体积大小、碰撞区域内地壳熔融范围、俯冲下地壳物质折返的规模和两大陆的耦合程度等四个方面。而大陆下地壳则以中-基性岩为主,相对亏损U、Th、K等主要放射性生热元素,且放射性生热率的变化区域较小(0.2~0.8μW/m~3),致使其对大陆俯冲演化过程的影响相对有限,主要通过控制俯冲下地壳以及大陆板片的粘滞度和流变强度的大小,进而制约大陆俯冲过程下地壳物质折返的规模以及板片倾角的大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