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53篇
  免费   2870篇
  国内免费   4623篇
测绘学   2484篇
大气科学   1988篇
地球物理   2099篇
地质学   7886篇
海洋学   3121篇
天文学   184篇
综合类   1044篇
自然地理   1840篇
  2024年   161篇
  2023年   432篇
  2022年   809篇
  2021年   1008篇
  2020年   841篇
  2019年   876篇
  2018年   746篇
  2017年   727篇
  2016年   794篇
  2015年   888篇
  2014年   859篇
  2013年   1081篇
  2012年   1188篇
  2011年   1125篇
  2010年   1140篇
  2009年   1062篇
  2008年   1124篇
  2007年   999篇
  2006年   1106篇
  2005年   818篇
  2004年   626篇
  2003年   398篇
  2002年   478篇
  2001年   440篇
  2000年   317篇
  1999年   145篇
  1998年   57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29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9篇
  1979年   14篇
  1978年   6篇
  1976年   6篇
  1964年   4篇
  1957年   5篇
  1954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对东天山喀尔里克山北坡-淖毛湖盆地不同类型土壤的粒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主要由粉粒和砂粒组成,从喀尔里克山北坡、中部地区到淖毛湖盆地,土壤粒度平均值逐渐变大,颗粒分选性差,偏度多属极正偏或正偏,峰态集中在宽、中等和窄3个等级,表明其成土母质较粗、来源相对复杂.土壤的粒度参数Mz、σ、SK和KG值很好地表征了不同土地类型和植被类型及盖度对土壤粒度特征的影响.土壤粒度分维值呈现出随海拔降低逐渐减小的趋势,并且分维值与粘粒含量呈正相关关系.喀尔里克山北坡土壤中粘粒的含量高于中部地区和淖毛湖盆地的土壤,反映出不同地区土壤母质来源和沉积环境的差异.不同地带土壤概率累积曲线的空间变化及综合参数特征表现出地形和气候对颗粒运动形式有一定影响,并且不同地区土壤在成因上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相似文献   
182.
微藻矿化去除Pb2+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藻类作为水体中的初级生产力,通过生物积累、生物矿化等生理功能与环境中的重金属相互作用、对重金属地球生 物化学循环起到关键作用。为了探讨藻类生物矿化去除水体中重金属的现象,文中研究了淡水微藻FZUL-321对Pb2+的去除 及矿化。结果表明:微藻FZUL-321对Pb2+有较强的去除能力,且是一个快速去除的过程。随着Pb2+浓度增大,该微藻对Pb2+ 的去除效果也增大。在弱酸性条件下(pH5.0),其去除Pb2+的效果较好。如在Pb2+初始浓度为100mg/L,pH5.0,去除时间 为40min,此时Pb2+的去除量为423.2×10-3干重。原子力显微镜(AFM)对细胞表面的形貌进行观察,发现微藻FZUL-321与 Pb2+作用后,细胞形貌和尺寸变化较大,如细胞褶皱并塌陷,细胞表面变得粗糙等。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结果表明藻 细胞表面的羧基、氨基和磷酸基团等官能团参与前期Pb2+的吸附沉淀。最终,通过一系列生化作用,微藻FZUL-321将离子 态的Pb2+矿化,X射线衍射(XRD)分析显示,矿化产物为Pb5(PO4)3OH。  相似文献   
183.
184.
Using analyses of the lithology, sequences, paleoenvironment, and tectonic setting, the depositional system of the Carboniferous Huanglong Formation in the eastern Sichuan Basin was identified. The li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ower Member, Middle Member, and Upper Member were analyzed and classified. Before the use of carbon, oxygen, and strontium isotopes in the analysis, all of the geochemical data were tested for validity. On the basis of the Z values obtained from carbon and oxygen isotopes, the paleoenvironments of the three members were elucidated. Lower Member was dominantly an enclosed marine environment with intense evaporation and little freshwater input into the sea. Middle Member developed in a semi-enclosed to normal marine environment with many rivers. Upper Member was formed in a normal marine environment. The east Sichuan Basin was enclosed by paleouplifts before the deposition of the Huanglong Formation, forming a relatively enclosed depositional setting. Paleogullies developed in the Silurian strata that underlie the Carboniferous rocks; these paleogullies can be identified. On the basis of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we propose that the Huanglong Formation developed in a platform system. Four microfacies were identified: supratidal flat, dolostone flat, grain shoal, and shelf microfacies. The high-permeability and high-porosity characteristics of the grain shoal microfacies are favorable for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while the supratidal flat and shelf microfacies developed very few high-quality reservoirs. The paleogullies, in which increased amounts of grain shoal microfacies developed, controlled the distribution of high-quality reservoirs.  相似文献   
185.
基于PCA-GEP算法的边坡稳定性预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谷琼  蔡之华  朱莉  黄波 《岩土力学》2009,30(3):757-761
提出一种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基因表达式程序设计算法,并将其用于边坡稳定性预测。该算法先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样本数据进行预处理,有效地减少预测模型的输入量,消除输入数据间的相关性,再将得到的新样本数据输入基因表达式,构建边坡稳定性的预测模型。利用该预测模型对82个危险圆弧破坏边坡实例中的71个实例进行学习,对另外11个实例进行预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保留传统的以误差值作为评判模型优劣标准的同时,引入AIC信息准则法,分别对v-SVR算法和GA-BP网络算法和PCA-GEP算法三种预测模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运用该算法可以获得更优的预测模型,其预测结果比v-SVR算法和GA-BP网络等其他算法得到的结果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工程实例计算表明,该方法是合理、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6.
黄文房 《干旱区地理》2008,31(4):前插14-前插15
我国干旱区面积超过了250×104km2,占全国总面积的1/4以上,其重要性不容忽视.这里自然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但干旱少雨,生态环境脆弱,人类活动受到极大的限制.因此,揭示大自然之"谜",开发利用这里丰富的自然资源,成为人们长期追索的课题.从二千多年前,开辟的古丝绸之路,创造人类文明史上的一颗灿烂的明珠,到19世纪掀起的现代中外学者、探险家沿丝绸之路的考察,这些都是干旱区研究的开拓者.  相似文献   
187.
松辽盆地白垩系综合年代地层学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生物地层学研究表明,火石岭组、沙河子组和营城组均产Cicatricosisporites,Klukisporites,Densoisporites和Aequitriradites等早白垩世代表分子,登娄库组产Cicatricosisporites exilis-Hymenozonotriletes mesozoicus...  相似文献   
188.
本文介绍了目前黄铁矿晶体和薄膜的主要制备方法、制备条件参数及其产品特点,以及模拟天然黄铁矿生长的实验方法、条件参数和实验结果.指出应加强合成黄铁矿晶体生长理论研究,根据纳米线阵列、纳米晶线黄铁矿的优异物理、机械性能、天然黄铁矿晶须的矿物学特征和晶须材料的优越性能,认为今后黄铁矿晶须的应用有广阔的前景,合成黄铁矿研究工作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89.
南岭东段龙源坝复式岩体La-ICP-MS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龙源坝岩体是南岭花岗岩体群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位于南岭东段,研究程度十分薄弱,至今未见可靠的同位素年龄报道。本文在运用阴极发光技术对岩体中的锆石进行细致的内部结构分析的基础上,利用La-ICP-MS锆石U-Pb原位定年方法进行了同位素年龄测定。结果表明,龙源坝岩体是一个印支期—燕山期多期次岩浆侵入形成的复式岩体,其中主体形成于印支期,尤其是印支早期。印支早期花岗岩的单颗粒锆石U-Pb年龄为241.0±5.9Ma和241.0±1.3Ma(两个样品),印支晚期花岗岩为210.9±3.8Ma,燕山期正长岩为149.4±1.2Ma。龙源坝岩体在时代和成因上不同于其东侧的陂头岩体,但相同于北侧的诸广山岩体有亲缘关系,因此在探讨该区的铀成矿前景时,应把诸广山与龙源坝两岩体整合起来考虑,并加强对龙源坝岩体的铀矿找矿工作。  相似文献   
190.
富铜斑岩岩浆形成机制与演化过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徐兴旺  吴琪  黄雪飞  刘杰  张永 《岩石学报》2012,28(2):421-432
斑岩铜矿在现代经济和科学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已成为一种最重要的铜矿床类型。自Schwartz(1947)首次使用"斑岩铜矿(porphyry copper deposit)"术语以来,地质学家对其开展了系统研究,取得一系列重要进展。本文对斑岩铜矿成矿岩浆形成机制及演化过程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与回顾。结果显示,富铜斑岩岩浆的形成经历了在洋壳俯冲或大陆岩石圈地壳拆沉机制下形成含矿岩浆,中间岩浆房岩浆的结晶分异与成矿流体、成矿物质的富集,以及富成矿流体与成矿物质的岩浆(富矿斑岩岩浆)上侵至地壳浅部结晶固化并与围岩、地下水相互作用等过程,斑岩铜矿是该"生产线"的"终端产品"。最后,本文对斑岩铜矿形成机制待进一步研究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思考与概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