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20篇
  免费   5354篇
  国内免费   3764篇
测绘学   2687篇
大气科学   2135篇
地球物理   2225篇
地质学   8221篇
海洋学   3235篇
天文学   187篇
综合类   1124篇
自然地理   1824篇
  2025年   16篇
  2024年   532篇
  2023年   571篇
  2022年   918篇
  2021年   1081篇
  2020年   929篇
  2019年   930篇
  2018年   801篇
  2017年   783篇
  2016年   831篇
  2015年   923篇
  2014年   884篇
  2013年   1105篇
  2012年   1173篇
  2011年   1128篇
  2010年   1136篇
  2009年   1051篇
  2008年   1118篇
  2007年   973篇
  2006年   1093篇
  2005年   799篇
  2004年   622篇
  2003年   398篇
  2002年   469篇
  2001年   439篇
  2000年   312篇
  1999年   144篇
  1998年   57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28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9篇
  1979年   14篇
  1978年   6篇
  1976年   6篇
  1957年   5篇
  1954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砾石定向性可用于辅助判断粗粒沉积物沉积环境的介质动力性质与强度。在岩芯图像分析与测量的基础上,运用砾石长轴视倾角玫瑰花图中任意相邻三个小扇形的半径之和的最大值(参数a)和小扇形半径大小偏离程度(参数σ)对玛湖地区百口泉组砂砾岩中砾石定向性进行等级划分和定量表征。通过该方法的应用,建立了该区不同级别砾石定向性的定量划分方案:有明显定向性(a大于35%且σ大于4)、有一定定向性(a大于35%且σ小于4)、有模糊定向性(a小于35%且σ大于4)、定向性杂乱(a小于35%且σ小于4)。并对研究区典型季节性辫状河道和暂时性辫状河道的定向性进行了实测,结果表明季节性辫状河道中σ为4.8~8.13,a为40%~62%,而暂时性辫状河道中σ小于4,a小于35%。该方法能够有效表征砾石定向性,并为沉积环境判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2.
王双  王睿  邱存家  杨彪  黄金 《工程地质学报》2018,26(s1):248-253
西南地区山区机场因复杂的地质、地形及净空条件,导致出现大量的挖填量巨大、填料极为复杂、施工条件恶劣等工程难度巨大的高填方机场,对这类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总结对类似工程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本文以西南某高填方机场为例,系统地分析了边坡出现裂缝的原因,经过理论分析提出了坡脚反压、铺设土工材料、边坡下部设置抗滑桩、改造排水系统及增设仰斜排水孔的治理措施,治理后超过1.5a的监测资料表明上述措施大幅地减小了边坡变形速率,工程措施可靠有效。本文对机场高填方边坡变形原因的探讨、理论计算方法及治理措施对类似工程具有较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3.
西藏西南部与蛇绿岩伴生的硅质岩特征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西藏西南部达巴—休古嘎布存在一条蛇绿岩带,与蛇绿岩伴生的中生界硅质岩分布广泛。其中与拉昂错蛇绿岩体伴生的硅质岩,常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参数,以及地球化学环境判别图,显示其沉积于大陆边缘盆地的构造环境,其形成包括生物作用和热液作用两种因素。含硅质岩的地层剖面自下而上岩性为石英砂岩→含岩屑石英砂岩、杂砂岩→放射虫硅质岩,形成环境是从三角洲或浅海过渡到大陆边缘,再到边缘盆地。硅质岩中含有大量放射虫,放射虫组合显示硅质岩的沉积时代为晚侏罗世晚期。含硅质岩地层和蛇绿岩都是印度大陆北缘小洋盆的组成部分,两者因洋盆碰撞闭合而汇聚在一起。硅质岩的形成环境反映了该陆缘小洋盆在晚侏罗世所处的构造背景。  相似文献   
104.
锦屏县八瓢金矿是产于青白口系下江群地层中的石英脉型金矿,通过对地质特征和控矿因素分析,认为控矿的主要因素为地层岩性和褶皱、断裂构造。富集成矿的主要部位为含金石英脉与北东向断层交汇部位;富矿包产于断层上下两盘岩层发生牵引褶皱的地段。根据富集成矿的地质构造条件,提出了找矿探讨Ⅰ区、找矿探讨Ⅱ区和找矿探讨Ⅲ区,三个找矿前景较好地段。  相似文献   
105.
明确塔里木盆地肖尔布拉克组储层的品质、规模及分布规律对指导寒武系盐下领域的勘探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柯坪地区苏盖特布拉克剖面的解剖,阐明了肖尔布拉克组主要发育与藻(蓝细菌)有关的微生物白云岩(层纹石白云岩、凝块石白云岩、叠层石白云岩和藻格架白云岩)、黏结藻屑白云岩、藻砂屑白云岩、泥-粉晶白云岩和含砂屑泥-粉晶白云岩,自下而上的岩相组合指示缓坡型台地沉积特征;孔隙类型主要为溶蚀孔洞,粒(晶)间溶孔和藻格架溶孔,总体具有中高孔-中低渗的特征,孔隙的发育与岩相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其中藻砂屑白云岩和具有格架结构的微生物白云岩储层物性最好;通过二维地质建模及基于数字露头的三维地质建模,揭示了肖尔布拉克组储层具有较好的层位性、相控性和规模性,古隆起围斜部位的中缓坡丘滩体是储层发育的有利相带。  相似文献   
106.
利用地震沉积学、层序地层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结合钻测井数据、地震反射结构特征、均方根振幅属性和滨线迁移轨迹特征等资料,对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北坡21 Ma强制海退体系域的识别特征、演化模式和油气意义进行了探讨,指出该体系域在平行物源方向具有高角度斜交型前积反射,其前端靠近盆地中心发育具丘状反射的盆底扇,滨线迁移轨迹呈向盆地方向逐级下降的趋势。结果表明:强制海退体系域在垂直物源方向发育\"U\"型的下切谷,内部为平行的地震反射充填结构;测井曲线为漏斗形和箱型的组合特征,表现为多个四级相对海平面变化控制的准层序组,且每个准层序组都具有向上水体变浅和顶部突然变深的特征;强制海退体系域之下为前期层序高位体系域的前三角洲或陆架泥岩,其上沉积了海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的半深海暗色泥岩,同时受陆架坡折带地层尖灭和断裂沟通深部油源的控制,可形成有利的生、储、盖组合,是寻找岩性油气藏的有利场所。  相似文献   
107.
为反演阿尔金新近纪红黏土记录的古气候、古环境信息,在已有的磁性地层学约束基础之上对剖面的粒度指标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并利用粒度端元模型(EMM)进行分解。结果表明,可分为三个粒度端元:端元1(众数粒径5.2 μm)众数粒径集中分布于2~6 μm,与北太平洋西风带粒度分布和中国黄土细粒组分的粒度分布相似;端元2(众数粒径20 μm)呈负偏态非对称分布,众数粒径在32~16 μm之间,为低空西风所搬运短距离做跃移运动的粉尘物质;端元3为双主峰分布,众数粒径57 μm和2.5 μm,代表着尘暴事件中风动力近源变化强度,反映混合沉积特征。其中在10.8~10.3 Ma、8~6 Ma、5.2~4.3 Ma、3.6~2.8 Ma端元1粒度含量呈减小趋势,端元2粒度百分含量呈逐渐增加趋势,中值粒径增大。13~2.6 Ma阿尔金红黏土记录显示内陆干旱化加剧事件经历了10.8~10.3 Ma、8~6 Ma、5.2~4.3 Ma、3.6~2.8 Ma四个阶段,结合前人对该剖面及邻区其他地质环境记录研究表明,亚洲内陆干旱化可能的起始时间为11 Ma左右,西风环流在本区占主导地位。全球变冷是内陆干旱化加剧的主导要素,青藏高原的阶段性隆升起着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8.
刘艺萌  张藜  黄晓波  郑敬贵  徐伟 《沉积学报》2019,37(6):1280-1295
辽中凹陷北洼古近系东二下亚段发育14期湖底扇沉积。基于湖底扇类型划分,对不同类型湖底扇沉积控制因素、成因机制及不同类型湖底扇之间的时空演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合深水重力流沉积学理论,依据湖底扇水道发育程度、重力流流体性质,将研究区湖底扇分为非水道化—砂质碎屑流型湖底扇、非水道化—浊流型湖底扇和水道化湖底扇3种类型。非水道化—砂质碎屑流型和非水道化—浊流型湖底扇无明显下切水道,其中非水道化—砂质碎屑流型湖底扇整体富砂,非水道化—浊流型湖底扇整体富泥。水道化湖底扇发育明显下切水道,水道中发育砂质碎屑流富砂,水道外发育浊流富泥。物源富砂性及坡折带规模共同决定湖底扇沉积类型,含砂率大于30%的富砂型物源易形成非水道化湖底扇,含砂率小于30%的富泥型物源易形成水道化湖底扇。在富砂型物源背景下,当坡折规模较大时,因搬运距离远,砂泥分异充分,沉积非水道化—砂质碎屑流型和非水道化—浊流型两种湖底扇;当坡折规模较小时,砂泥分异不充分,只发育非水道化—砂质碎屑流型湖底扇。富砂物源滑塌为非粘性体,搬运过程中易与水融合,对底部呈片状冲刷,不易形成单一水道;富泥物源滑塌为黏性体,搬运过程中对底部冲刷集中,强度更大,易形成水道。  相似文献   
109.
滩坝砂体由于经历了湖浪作用的反复淘洗物性良好,成为近年来石油勘探界关注的热点。通过对我国最大的内陆湖泊(青海湖)现代沉积特征的实地考察,从沉积环境、水动力及沉积特征等诸多方面建立了滨岸滩坝沉积的综合鉴别特征,指出低角度冲洗交错层理、反粒序(滩)、正粒序(坝)以及不含泥质等特征是识别滩坝砂体的典型标志。分析结果表明:物源—水动力—湖盆底形—湖岸线—湖平面(基准面)是决定青海湖滩坝是否发育(形成+保存)的主控因素,其中物源为滩坝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水动力为沉积物改造及滩坝形成提供了源动力,湖盆底形与湖岸线决定了滩坝形成的平面位置与规模范围,湖平面(基准面)的升降变化决定了已形成滩坝沉积保存与否的地质命运。陆源滩坝砂体的形成较为容易,但保存较难,只要具备物源、湖盆底形及水动力等基本条件,低位域、高位域及湖侵域都可能形成滩坝砂体,但只有位于长期基准面旋回早期或三级层序湖侵期的滩坝沉积才能得到较好的保存。这对我国陆相盆地岩性油气藏勘探开发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0.
作为一种新型土工结构,加筋土结构变形及稳定性特征会受到各种内、外复杂因素的影响。内部因素主要包括筋材长度、加筋间距、刚度、面板形式、填料密实度等加筋土结构自身因素,目前对于此方面的研究已有很多人做了大量研究,也积累了很多经验。而对外部因素影响的研究相对较少,影响加筋土结构稳定性主要包括地震、降雨及交通荷载等外部环境因素。其中,对于加筋土结构动力特性的研究已有一定的研究基础,但是很少有学者关注降雨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对于动力荷载和降雨共同作用下加筋土结构稳定性的研究更少。本文在大量文献分析的基础上,从动力荷载、降雨以及动力荷载和降雨共同作用3个方面论述已有加筋土结构稳定性的研究现状,分析了目前加筋土结构稳定性研究中的一些不足。笔者认为考虑动力荷载和降雨共同作用下加筋土结构稳定性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且复杂环境条件下加筋土结构稳定性研究将成为今后研究的重点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