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00篇
  免费   2263篇
  国内免费   3660篇
测绘学   1792篇
大气科学   1283篇
地球物理   1820篇
地质学   6703篇
海洋学   1639篇
天文学   173篇
综合类   712篇
自然地理   1201篇
  2024年   135篇
  2023年   339篇
  2022年   634篇
  2021年   727篇
  2020年   641篇
  2019年   674篇
  2018年   616篇
  2017年   544篇
  2016年   593篇
  2015年   638篇
  2014年   662篇
  2013年   796篇
  2012年   876篇
  2011年   800篇
  2010年   836篇
  2009年   837篇
  2008年   899篇
  2007年   765篇
  2006年   696篇
  2005年   609篇
  2004年   454篇
  2003年   307篇
  2002年   331篇
  2001年   327篇
  2000年   228篇
  1999年   103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7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4篇
  1965年   3篇
  1957年   4篇
  1954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边界层湍流输送的若干问题和大气线性热力学   总被引:7,自引:9,他引:7  
胡隐樵  左洪超 《高原气象》2004,23(2):132-138
总结了大气线性热力学基本理论,讨论了大气边界层的能量和物质输送交叉耦合效应,还讨论了大气系统动力过程和热力过程的交叉耦合效应。分析指出:由于动力过程和热力过程的交叉耦合效应,导致大气边界层能量和物质输送过程除了湍流输送外,还应包括大气辐散和辐合运动对能量和物质的输送。非均匀下垫面大气边界层和对流边界层辐散和辐合运动对能量和物质输送是重要的。在这个基础上,讨论了非均匀下垫面和对流边界层地表能量的平衡问题,非均匀下垫面和对流边界层陆面过程边界层参数化等问题。这些研究不仅丰富了大气边界层物理理论,而且为克服当前大气边界层物理应用中所遇到的困难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2.
关于位涡理论及其应用的几点看法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位涡理论能非常有效地解释天然现象,预测天然系统的变化,合理应用该理论的关键是对其原本思路和原理有非常透彻的理解,本文试图对此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53.
CoLM模式对青藏高原中部BJ站陆面过程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利用公共陆面模式Common Land Model(CoLM)及"全球协调加强观测计划之亚澳季风青藏高原试验"(CAMP/Tibet)中那曲地区Bujiao(BJ)站2002—2004年的观测资料对该地区进行了单点数值模拟试验。通过比较模拟与观测的地表能量通量,表明CoLM较成功地模拟了该地区的能量分配。模式对向上的短波辐射、向上的长波辐射、净辐射及土壤热通量模拟得较好,但冬季存在偏差。进一步比较了模拟和观测的土壤温度及土壤湿度,发现浅层60 cm土壤温度模拟较好,深层存在偏差,表现为土壤温度变化滞后于实际变化。土壤湿度总体偏小,尤其是冬季冻结期,土壤冻融过程中忽略了土壤液态水在温度0℃以下仍能存在,含冰量模拟偏高。  相似文献   
154.
赤道不稳定波对海气相互作用影响的数值模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赤道不稳定波 (tropical instability waves) 存在于热带东太平洋赤道附近, 通常于每年的春末夏初出现, 以约0.6 m/s速度向西传播, 波周期为20~40天左右, 波长约为1000~2000 km.本文利用一个全球高分辨率海气耦合模式对赤道不稳定波在赤道附近的热量输送进行分析, 表明赤道不稳定波产生指向赤道的热通量, 从而部分抵消了热带东太平洋地区由Ekman辐散和温度平流导致的强冷却效应, 维持热带地区的热量平衡.其对赤道冷舌区的增暖作用可以消除和减弱气候模式中热带东太平洋地区的系统性冷偏差, 能使冷舌的强度和分布得到合理的改善, 对气候模式的改进和发展具有潜在贡献.赤道不稳定波还可以改变赤道海洋上空低层大气层结稳定度, 导致近地层强的风场辐合辐散, 并进一步影响大气混合层的温度、 风场等气象要素.模拟分析结果还表明, 赤道不稳定波对大气强迫产生二次响应, 改变赤道上空逆温层的垂直位移和逆温强度.研究赤道不稳定波对热带海洋气候及其海气相互作用机理的理解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5.
本文通过对俄罗斯Streltsovka火山岩型铀矿床和中国相山火山岩型铀矿床的对比研究,发现两矿床具有相似的成矿构造控制特征:走滑挤压至拉张伸展的构造转化是矿床形成的有利构造机制;盆地格网状断裂构造对铀的成矿起着导矿、控矿和容矿的作用;多次构造叠加形成的独特的盆地二元结构是成矿的有利因素.根据对这些构造控制特征的分析,提出了火山岩型铀矿床找矿勘探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6.
柴达木盆地北缘地区在中侏罗世晚期,即大煤沟组七段(J2d7)时演化至最大湖侵期,发育了一套湖相泥页岩。通过对区内鱼卡煤矿井下样品的实测分析,结合先前报道的研究成果,确认了这套湖相泥页岩为优质烃源岩,藻类体、角质体和孢子体是这套源岩的主要生烃显微组分,有机质类型最好可达II1型。热演化研究表明,该套源岩在不同构造单元处于差异热演化阶段,既可生油亦可生气。虽然J2d7段烃源岩在平面上不同凹陷区具有一定的非均质性,但其生烃潜力,特别是在赛什腾—鱼卡凹陷地区,完全可与我国西北地区其它侏罗系优质烃源岩相媲美。长期以来,下侏罗统烃源岩被认为是柴北缘地区的主要油气源,J2d7段优质烃源岩的确认,对于深化柴北缘地区的油气勘探和地质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7.
华南花岗岩型铀矿床成矿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介绍了华南花岗岩型铀矿床地质特征,系统总结了前人对其成矿热液来源、物质来源,铀的迁移沉淀机制、碱交代及花岗岩与成矿的关系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指出铀源体中的晶质铀矿及富铀矿物在深部相对还原的环境中被氧化而进入成矿热液中起主要作用的可能是大量幔源F和放射性衰变诱发产生的氧及碱交代溶蚀作用,热液中的大部分U6 主要被S2-和Fe2 等还原剂在浅部相对氧化的环境中还原成矿;给出了一种较简易的物质来源定量方法和铀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158.
湖北徐家山锑矿床铅同位素组成与成矿物质来源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徐家山锑矿床位于湖北省通山县境内,矿体赋存于上震旦统灯影组和陡山沱组地层中.对采自该矿的辉锑矿进行了系统的铅同位素测定.结果表明,在徐家山矿区范围内存在两组明显不同的铅同位素组成:A组206Pb/204Pb为18.874~19.288,207Pb/204Pb为 15.708~15.805, 208Pb/204Pb为38.642~39.001, 为高放射性成因铅;B组以低放射性成因铅为特征,其同位素组成206Pb/204Pb为17.882~18.171,207Pb/204Pb为15.555~15.686,208Pb/204Pb为37.950~38.340.对应地,相关参数也明显不同,如单阶段模式年龄,A组为负值或极小的正值,而B组为636~392 Ma.铅同位素组成与某些相关参数(Δγ与Δβ、V1与V2)之间呈明显线性正相关关系.根据铅构造模式和矿石铅同位素的Δγ-Δβ成因分类图解等综合分析,A组辉锑矿的铅主要来源于赋矿围岩--震旦系海相碳酸盐岩,B组主要来源于赋矿围岩的下伏基底碎屑岩--中元古界冷家溪群浅变质岩系.研究结果不支持前人沉积-改造成因的观点,成矿物质是多来源的,部分成矿物质来自基底地层.  相似文献   
159.
内蒙古东乌旗达勒廷查干矿区位于宝格达山西南约70km处,是近两年以地、物、化、工程综合方法新发现的铅锌银多金属矿产地.矿区地处西伯利亚板块东南缘,考虑到其所处成矿环境,研究其成矿特征及成因类型,不论是对于矿区本身后续阶段的勘查,还是对邻区的矿产勘查以及成矿区带的研究均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0.
花海湖泊古风成砂的粒度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总被引:19,自引:5,他引:19  
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发现在花海剖面全新世出现了三次特有的风成砂,并对其原因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前两次风沙形成期分别与第一、第二新冰期相对应,而且分析表明第一风沙形成期的冬季风强度要比全新世其它时期强,持续时间长。这为研究本区土地退化、荒漠化等问题提供了自然背景,特别是对西部大开发战略重点之一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具有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