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39篇
  免费   2275篇
  国内免费   3670篇
测绘学   1792篇
大气科学   1287篇
地球物理   1828篇
地质学   6710篇
海洋学   1650篇
天文学   173篇
综合类   723篇
自然地理   1221篇
  2024年   135篇
  2023年   338篇
  2022年   644篇
  2021年   733篇
  2020年   643篇
  2019年   682篇
  2018年   619篇
  2017年   549篇
  2016年   594篇
  2015年   642篇
  2014年   668篇
  2013年   796篇
  2012年   881篇
  2011年   802篇
  2010年   838篇
  2009年   837篇
  2008年   900篇
  2007年   768篇
  2006年   696篇
  2005年   609篇
  2004年   456篇
  2003年   307篇
  2002年   332篇
  2001年   327篇
  2000年   229篇
  1999年   103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7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4篇
  1965年   3篇
  1957年   4篇
  1954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 毫秒
291.
胡跃文  秦杰  苏静文  牛迪宇  吉廷艳 《气象》2019,45(5):659-666
利用2016—2017年自动站逐小时观测资料,统计分析了贵州大雾天气的时空分布特征;同时,结合天气图资料分析筛选了锋面大雾个例31 d和辐射大雾个例17 d,对比分析大雾生消过程中风、温、湿等气象要素演变特点。结果表明:(1)贵州大雾在秋末到初春较为频发;一天中夜间02—09时是大雾频发时段,07时达到峰值。(2)贵州自西向东有4个多雾区,分别为西南部区域、中部区域、东部边缘区域和北部局部区域。(3)锋面大雾主要出现在贵州中西部,范围最广时可达20个县站左右,持续时长可达10~13 h,单站可持续60 h以上。辐射大雾以贵州中东部地区出现较多,范围最广时可接近40个县站,远比锋面大雾范围广,持续时间相对较短。(4)大雾期间,10 min平均风速为0~3 m?s-1,相对湿度为97%~100%,温度露点差为0~0.5℃;辐射大雾初期或形成前气温呈下降状态,消散期升温较明显,地气温差呈现由负到正或由低到高的变化趋势,反映出近地层大气由较为稳定的逆温环境向不稳定环境变化的过程;锋面大雾初期的降温和后期的升温现象并不突出,地气温差也没有特定的变化规律,仅有部分个例与锋面大雾情况一致。  相似文献   
292.
高原季风特征及其与东亚夏季风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ERA-Interim的位势高度场、温度场和风场再分析资料,计算了1988-2017年的传统高原季风指数(Trational Plateau Monsoon Index,TPMI)和动态高原季风指数(Dynamic Plateau Monsoon Index,DPMI),分析了高原季风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时间演变规律,结合东亚夏季风指数(East Asian Summer Monsoon Index,EASMI),探讨了高原季风与东亚季风的关系。研究表明:(1)高原夏季风从4月开始形成,暖性低值系统在高原上生成;6月暖性低压系统中心形成并达到最强,此时高原夏季风强度也达到最大;10月暖性闭合低压系统向东北方向移动且强度也随之减弱并退出,高原夏季风结束。(2)DPMI和EASMI具有明显的年际变化特征,在关键年高原夏季风和东亚夏季风的强度表现一致。(3)中纬度受东亚季风所影响区域的位势高度场和青藏高原区域的位势高度场均处于同一正相关区域,而且超前两个月的DPMI同EASMI的相关系数最大,表明高原夏季风对东亚夏季风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4)东亚夏季风经圈环流受高原温度场变化的影响而移动,高原夏季风的低压系统与高原温度场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93.
利用中国科学院那曲高寒气候环境观测研究站那曲/BJ观测点的野外观测数据,估算了青藏高原那曲地区典型高寒草地下垫面的热量和水汽总体输送系数以及地表大气相对湿度因子,在此基础上利用中国气象局那曲气象站1980-2016年的常规业务观测数据,采用总体输送法计算并分析了那曲高寒草地地表通量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那曲/BJ观测点地表大气相对湿度因子γ的数值在33%~62%,9月最大,2月最小,热量和水汽输送系数CH和Cλ的季节变化范围分别在1.6×10^-3~2.7×10^-3和1.0×10^-3~2.0×10^-3,两者存在较大的差异。(2)1980-2016年那曲高寒草地感热通量总体呈现减弱趋势,而潜热通量呈现增强趋势,导致地面热源变化趋势不明显;分阶段来看,感热通量的变化在2004年前后发生转折,转折点前后的趋势为先减弱后增加,潜热通量在1994-2005年下降趋势明显,这也导致地面热源在1995-2005年有一个明显的减少。(3)年内季节变化上潜热通量相较于感热通量更明显,地面热源的季节变化更依赖于潜热通量的季节变化。  相似文献   
294.
王威  胡秀清  张鹏  闵敏 《气象》2019,45(12):1666-1679
Himawari-8是日本发射的新一代静止气象卫星,与前一代的MTSAT-2相比,在时间、空间分辨率上都有了很大提升,特别是红外通道数量从4个增至10个,为红外遥感沙尘提供了新的观测数据。本研究利用Himawari-8的红外观测数据,发展了仅用红外通道的沙尘全天候判识算法,可以实现对白天和夜间的连续监测。算法在前人基础上去除了可见光通道,同时引入更多红外通道来进行云检测和沙尘判识。由于一日之中,地表温度发生变化,因此针对白天和夜间设置了两套不同的判别阈值,来保证算法的全天适用性。最后通过两次沙尘事件对沙尘判别结果的分析和检验表明,遥感判识结果与地面气象站和PM_(10)观测较为一致,说明了只用红外通道全天候判识沙尘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95.
腐解9个月后杉木枯枝落叶化感物质对杉木的化感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有机溶剂与蒸馏水混和浸提杉木枯枝落叶腐解9个月后化感物质,应用杉木种子发芽试验进行生物检测.结果表明:杉木枯枝落叶腐解9个月后,杉木枯枝落叶中的弱极性化感物质对绝对发芽率、绝对发芽势、胚根长、胚轴长及干物质量等指标表现为抑制作用,对鲜物质量则表现为轻微的促进作用;极性化感物质对杉木种子发芽各指标均等表现为抑制作用.腐解土中的弱极性化感物质对杉木种子发芽各指标均表现为抑制作用,极性化感物质对绝对发芽率、绝对发芽势、胚轴长及干物质量等表现为抑制作用,但对胚根长、鲜物质量表现为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96.
贵州织金磷矿岩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对贵州织金戈仲伍剖面戈仲伍组磷矿岩样品的微量、稀土元素含量进行了测定。戈仲伍组磷矿岩主要为生物碎屑白云岩、硅质磷块岩,普遍形成生物碎屑结构,以小壳类动物化石及藻类化石为主。分析结果表明,磷矿岩中As、Sb等微量元素富集,Co/Ni的比值为0.14,明显小于1;U/Th比值介于1.27~7.39之间,平均值为3.40;在lgw(U)-lgw(Th)关系图、Cr-Zr的关系图中样品点几乎都落在热水沉积区,表现出热水沉积成因的地球化学特征。磷矿岩中普遍富集稀土元素,含稀土总量∑REE较高,尤其富集Y重稀土元素;磷矿岩具Ce负异常,指示环境处于氧化程度相对较高状态;稀土元素北美页岩标准化模式曲线为帽状形态,指示在磷矿岩形成过程中有生物或有机质参与作用;磷矿岩普遍具Eu正异常、稀土总量较高、∑LREE/∑HREE比值较高的特征,暗示戈仲伍组磷矿岩具有正常海相沉积伴有海相热水沉积混合成因的特征。  相似文献   
297.
胶东乳山金矿是我国单脉金储量最大的矿床,金的成矿具有多期多阶段的特点。为了研究早期矿化的时代,利用绢云母40Ar/39Ar法测定了乳山金矿含矿脉体旁围岩蚀变带中的绢英岩年龄。结果表明,围岩花岗岩的强烈绢英岩化蚀变年龄为129 Ma,比金发生大规模沉淀的成矿时间早约10 Ma,表明乳山金矿是多期热液成矿事件的产物,但这一事件也发生于120±10 Ma,从而证明乳山金矿与胶东其他地区金矿一样都是在中生代构造机制转折、岩石圈强烈减薄的构造背景下集中成矿的,这为进一步认识乳山金矿的成因机制和成矿动力学背景提供了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298.
摄动理论在腐蚀管线随机地震反应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埋地管线的腐蚀情况十分复杂,具有随机性的特点,从而导致其在地震激励下的反应必然具有随机性。本文在管线腐蚀离散状态模型和弹性地基梁原理的基础上,利用随机摄动理论推导给出了腐蚀管线在地震激励下位移和应力的解析表达式,并进行了均值和标准差的计算。实例分析中将该方法计算结果与Monte Carlo模拟方法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利用随机摄动方法可以快速、精确地求得腐蚀管线的随机地震反应。  相似文献   
299.
屈曲约束支撑滞回曲线模型和刚度方程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屈曲约束支撑,本文根据其反复荷载作用下的滞回特征,提出了一种滞回模型,并建立了屈曲约束支撑的弹塑性刚度方程。根据这种模型编制程序模拟绘制了屈曲约束支撑的滞回曲线,将模拟计算曲线与试验所得曲线进行对比,对比结果表明本文所提模型是准确、有效的。  相似文献   
300.
首先介绍了钢筋混凝土渡槽结构在地震荷载作用下的分析理论,根据这些理论建立了渡槽结构的动力有限元分析模型,分别采用干模态法、附加质量法和ALE法考虑渡槽结构液固耦合作用,通过具体的工程算例,对钢筋混凝土渡槽结构进行了不同工况下的数值模拟研究,包括混凝土非线性材料分析、渡槽结构静水与动水响应分析、渡槽结构自振特性分析和槽墩的能力曲线分析。研究表明,考虑固液耦合作用的渡槽实体有限元模型能较好地模拟渡槽结构地震反应,并得到相应的渡槽结构地震反应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