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25篇
  免费   607篇
  国内免费   1307篇
测绘学   404篇
大气科学   252篇
地球物理   410篇
地质学   2411篇
海洋学   496篇
天文学   42篇
综合类   191篇
自然地理   333篇
  2024年   43篇
  2023年   85篇
  2022年   170篇
  2021年   241篇
  2020年   200篇
  2019年   219篇
  2018年   182篇
  2017年   180篇
  2016年   154篇
  2015年   211篇
  2014年   180篇
  2013年   208篇
  2012年   257篇
  2011年   272篇
  2010年   242篇
  2009年   220篇
  2008年   221篇
  2007年   182篇
  2006年   226篇
  2005年   177篇
  2004年   142篇
  2003年   107篇
  2002年   106篇
  2001年   101篇
  2000年   71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3年   2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1篇
  1960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1篇
  1947年   1篇
  193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2005年陕西第一场透雨诊断分析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利用天气学方法和诊断分析技术分析了2005年陕西第一场透雨的成因和物理量特征,结果表明稳定的“东高西低”是第一场透雨的有利形势场,西南低空急流和地面回流为降水的发生和持续提供了充沛的水汽,陕西中南部地形的抬升是形成降水中心的原因之一;大降水区上空次级垂直环流的上升运动支位于秦岭山脉和黄土高原的迎风坡上空;水汽输送主要依靠副高西侧的西南低空急流;K指数≥30oC有利于透雨的产生;θse分析表明对流层中低层为对流不稳定。  相似文献   
162.
统计分析1965 ~ 2008年粤东北12个站点的雷暴气候资料.结果表明:粤东北雷暴日总体呈明显减少的趋势,年代差异较大,并在1986年发生了减少性突变;在空间分布上有自北向南逐渐增加的特征;从气候趋势系数的空间分布来看,全区皆呈一致的减少趋势;一致性和西北-东南反位相异常变化特征是粤东北雷暴日的两个主要空间模态.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夏季雷暴日异常年500 hPa高度场和850 hPa风场特征发现,在正(异)常年500 hPa位势高度偏低,副热带高压偏弱、位置偏东,南支槽显著加深,中高纬阻塞高压偏强;850 hPa西太平洋和南海的2支气流使粤东北处于水汽辐合区.  相似文献   
163.
基于中国气象局公布的1961-2006年中国165个国际交换站无缺测的逐日平均气温资料,利用随机重排去趋势波动分析(S-DFA)方法,计算并分析了中国极端高温事件阈值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对S-DFA方法在实际资料中的应用进行了检验。从可预报性的角度给出了极端高温事件强度综合指标的定义。该综合指标将极端高温事件的发生频次和强度综合起来,兼顾不同地区各自特有的区域气候背景,进一步说明综合指标定义的合理性。基于极端高温事件综合指标的空间分布规律,将1961-2006年间中国极端高温事件分为4个不同等级的地区。极端高温事件综合指标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之前一直保持平稳的波动变化,之后则一直处于上升之中,尤其是在90年代中后期开始迅速上升。  相似文献   
164.
上震旦统灯影组中非叠层石生态系兰细菌白云岩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上震旦统灯影组 2段和 3段是四川盆地主要天然气储层之一。在浅色白云岩地层中富含炭化的黑色非叠层石生态系兰细菌白云岩。它既可发育于沉积期和胶结作用期 ,也可发育于表生成岩作用期。沉积期发育的非叠层石生态系兰细菌白云岩呈纹层状产出或围绕颗粒的四周生长。这类兰细菌白云岩的单层厚度从 1mm到 >10 cm不等 ,其总厚度约占灯影组 2段和 3段的 1/ 10左右 ,有时也呈不连续的黑色小点发育于白色叠层石生态系兰细菌白云岩的叠层石、层纹石中。胶结作用期 ,二或三个世代亮晶胶结物交替发育“充填”孔隙。表生成岩作用期 ,黑色的兰细菌主要呈多世代的线状纹层与白色纤维状白云石组成多世代的间互纹层充填在岩溶溶洞、溶沟以及扩溶的裂隙中。非叠层石生态系兰细菌主要形态有球形、椭球形和棒形 ,偶有蘑菇形及其它形状。群体呈现为串珠状、草丛状、分叉树枝状和类似于火山喷发状等等。群体的古生态表现为向上生长、围绕颗粒向四周发散生长、粘结颗粒 ,或向原生粒间孔隙、次生溶洞、溶沟中心向心生长。对现代兰细菌的降解实验佐证所讨论的非叠层石生态系兰细菌是灯影组中烃源岩之一。  相似文献   
165.
西藏荣玛地区上三叠统日干配错组发育厚度较大的碳酸盐岩夹少量碎屑岩沉积,在野外剖面实测的基础上,对这套碳酸盐岩进行了岩相与微相分析。通过对碳酸盐岩样品显微薄片观察分析,共识别出13个微相。根据岩石特征及其组合类型划分出6个沉积相:陆源碎屑滨岸相、局限台地相、开阔台地相、台地边缘浅滩相、台地边缘礁相和斜坡相。分析结果表明,晚三叠世荣玛地区主要为陆源碎屑滨岸-浅海碳酸盐台地环境,夹有较深水的斜坡相沉积,共发生了4次海侵-海退旋回,并间隔有若干次小规模的海平面升降变化。区域上,班公湖—怒江洋北缘晚三叠世的沉积环境大体一致,且广泛发育晚二叠世—晚三叠世之间的区域不整合,故认为班公湖—怒江洋的开启时间为晚三叠世之前,且东西段呈准同时开启模式打开。  相似文献   
166.
侯岳  刘春生  刘聃 《探矿工程》2020,47(7):41-46
近些年,随着地热资源不断开发和利用,无论是单井开采还是定向井和直井结合开采,由于井筒和地层没有实现完全封隔,注水开采地热过程中,注入的地表水跟地下水将产生交换,导致地下水资源的污染以及大量尾水带来的环保隐患。尤其随着城市大量地热资源的开发,这一问题将显得尤为突出。本技术研究将通过地热连通井热交换隔离开采技术的设计与实施,分析地热连通井的热交换效率和井筒与地层的封隔技术手段,建立一套热交换隔离开采技术方法,实现地热井开采过程中取热不取水,为城市周边地热资源的开发提供基础数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67.
马海丹  杨继媛  陈爱林  侯先光  唐烽 《地质学报》2019,93(11):2715-2728
本文报道澄江生物群似斜纹海绵属Paradiagoniella的两个新种:橄榄形似斜纹海绵P.oliviformis sp. nov. 和锥形似斜纹海绵P. conicasp. nov. 。两个新种具有似斜纹海绵属的基本特征:体壁薄;由排列不规则、分级的十字骨针为基底构成骨骼;除十字骨针外,还穿插排列有五射针、六射针、弯弓形和针形双尖单轴针等。然而与模式种不同,两个新种十字骨针分级不明显;同时,两个新种在外形、骨针组成、最大十字骨针射长比等方面,与本属的其他种都存在明显差异。新材料的发现增加了寒武纪早期原始海绵物种多样性,为研究海绵动物早期起源演化提供了新信息。  相似文献   
168.
古地理学是一门强数据依赖性学科,古地理重建作为古地理学的核心任务之一,着眼于研究地质历史时期地球表面的地理、生物、气候面貌及其演化规律。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海量古地理数据的不断积累和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得标准化、智能化的数字古地理重建成为可能。文章通过介绍国内外与古地理相关的代表数据库及团队,总结其优缺点,提出大数据驱动下的数字古地理重建核心思路:(1)建立标准化的古地理学知识体系;(2)建立开放互动、动态更新的古地理数据库,并利用机器阅读技术等拓展数据来源;(3)建立标准化的古地理学数据质量控制体系;(4)利用机器学习技术建立各类型古地理重建模型,深度挖掘数据;(5)以可实时更新的智能数字地图集或多维动画形式输出成果。  相似文献   
169.
符伟  侯贺晟  张交东  刘财  冯晅  卢占武 《中国地质》2019,46(5):1052-1060
松辽盆地大陆深部科学钻探工程"松科二井"获得了最完整的沙河子组地层岩心,初步识别出深部页岩气气测异常43层,累计厚度102 m,显示出沙河子组地层具有良好的深部能源前景。为进一步分析松辽盆地沙河子组地层油气资源潜力,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松科二井测井、岩心数据和地震数据,分析松科二井邻域沙河子组地层的层序特征和空间展布,同时以随钻录井记录到的气测异常为出发点,分析沙河子组地层的测井和地震响应。结果显示:松科二井邻域沙河子组地层具有厚度大、横向延续小的地层展布特点,根据测井、岩心及地震数据,将沙河子组地层分为4个三级层序:SQ1、SQ2、SQ3和SQ4,其中顶部SQ4层序具有较好的油气前景,其岩性以泥岩为主,并具有相对较高孔隙度、低波阻抗的测井曲线特征,在地震剖面上表现为连续强振幅,阻抗反演剖面上存在局部低波阻抗特征,揭示了该区沙河子组深层天然气资源的赋存条件。  相似文献   
170.
孙策  彭惠娟  熊富浩  侯林 《矿床地质》2020,39(3):523-546
帕莱通铁矿床是老挝万象—呵叻中新生代盆地中最大规模的铁矿床,分为东、西2个矿段,西矿段为豆状、块状富磁铁矿矿体,东部则主要发育角砾状贫赤铁矿矿体。其中,西矿段主要产于新生代富铁质玄武岩中。文章对西矿段中豆状、块状磁铁矿进行了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和显微结构分析,发现块状磁铁矿具有细粒他形结构特征,豆状磁铁矿具有球粒同心圆状结构特征。对较为新鲜的磁铁矿进行电子探针(EPMA)以及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LA-ICP-MS)分析显示:帕莱通铁矿床磁铁矿TiO_2-Al_2O_3-MgO三角图落入岩浆岩区域;微量元素富集V、Ti、Cr、Co、Ni及Ga等元素,亏损Sr、Ba及Mg等不相容元素;w(Co)和w(Ni)较高,且较高的Ni/Co比值可以反映成因与深源物质;w(Ti)较高且Ni/Cr比值≤1,在Ti-Ni/Cr图中落入了热液型磁铁矿的范围;Ga-Sn图解表明磁铁矿属于斑岩型热液成因;(Ca+Al+Mn)-(Ti+V)或Ni/(Cr+Mn)-(Ti+V)成因判别图显示该矿床兼具Kiruna型和斑岩型矿床的特征;w(V)表明磁铁矿在较低氧化环境中形成;(Al+Mn)-(Ti+V)形成温度判别图表明磁铁矿形成温度处于300~500℃范围内。文章认为帕莱通铁矿床成矿物质主要源于岩浆演化作用形成的富铁流体,后期由于岩浆热液流体的交代作用,使得磁铁矿具有了热液成因的特征。岩浆型矿床类型在老挝及邻区分布较为广泛,研究帕莱通铁矿的成因,对于总结区域成矿规律,指导同类型矿床找矿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