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16篇
  免费   598篇
  国内免费   1222篇
测绘学   404篇
大气科学   229篇
地球物理   363篇
地质学   2208篇
海洋学   456篇
天文学   42篇
综合类   199篇
自然地理   335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53篇
  2022年   147篇
  2021年   221篇
  2020年   174篇
  2019年   203篇
  2018年   170篇
  2017年   174篇
  2016年   136篇
  2015年   198篇
  2014年   162篇
  2013年   195篇
  2012年   242篇
  2011年   267篇
  2010年   234篇
  2009年   215篇
  2008年   219篇
  2007年   176篇
  2006年   226篇
  2005年   173篇
  2004年   142篇
  2003年   105篇
  2002年   103篇
  2001年   100篇
  2000年   66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3年   2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7年   1篇
  1947年   1篇
  193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271.
对四川盆地西北部钻井岩心、露头剖面样品的宏观及微观岩石学特征研究认为,川西北茅口组储层类型主要为生屑灰岩,储集空间主要为生物格架孔、粒间溶孔、粒内溶孔、溶蚀孔洞及裂缝。茅口组储层的发育主要受到沉积微相、古岩溶作用及构造作用等因素控制。其中沉积微相是储层形成的物质基础,古岩溶作用是储层形成的关键因素,而构造裂缝是储层改善及连通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72.
黔东北地区钒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近年来在黔东北地区先后发现了多个中_大型沉积型钒矿床,它们均赋存在寒武系下统九门冲组(∈1jm)下部的黑色碳质泥岩中。为了从地球化学方面深入探讨该类钒矿床中含矿岩系的沉积环境以及矿床成因类别,选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_MS)法对钒矿体及其上、下地层的样品进行了主量、微量和稀土元素测试,采用层序地层学方法对典型钒矿床的含矿岩系地层进行剖析,充分利用地球化学元素对环境的敏感特性探索了含矿岩系形成的氧化还原条件和矿床成因。结果表明,含矿岩系主要为海相深(浅)水陆棚相沉积物,因沉积过程中沉积相的多次演变,形成了现在具有一定差异的岩性组合。同时,因地球化学场的不断变化,沉积物中主量、微量和稀土元素的含量呈现了特有的分布规律。文章首次从地球化学方面揭示了该区含矿岩系及钒矿层均是还原环境下的产物,钒矿床以正常海相沉积成因为主,仅与生物作用有一定关系,受热水影响并不明显。这对钒矿床的成矿预测以及实现更大找矿突破,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73.
侯红星  张德会 《矿床地质》2014,33(2):350-360
红庄金矿是黄金部队在熊耳山地区开展金矿勘查发现的一个大型金矿床。矿床产于近EW向马超营断裂带与NE向红庄-青岗坪断裂交汇部位,中元古代熊耳群中酸性火山岩地层中。稳定同位素资料显示红庄金矿成矿元素和成矿热液具多源性,主要为幔源或下地壳源,部分来自于熊耳群火山岩。红庄金矿金矿化分2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石英-黄铁矿阶段,矿化形成深度约1.7~2.71 km,流体主要来源于岩浆水,均一温度为302℃,盐度w(NaCleq)为4.6%~5.7%;第二阶段为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矿化形成深度约0.9~1.16 km,有部分大气降水混合,均一温度为112~150℃,盐度w(NaCleq)为1.7%~2.0%。矿床受控于近EW向马超营断裂,形成于华北东部南北主应力场向东西主应力场构造体制大转折晚期,岩石圈大规模减薄作用开始之初,成矿时代为燕山中晚期,属与燕山期花岗岩浆活动有关的中-低温热液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对红庄金矿床的地质特征、控矿因素、矿床成因的综合研究及地质勘查工作成果表明,近EW向断裂不仅控制了区域构造格局,同时也可作为储矿构造;本区区域构造-岩浆-流体活动强烈,成矿物质来源丰富,成矿空间范围广,成矿地质条件优越,深部及外围仍有巨大的找矿潜力。红庄金矿的发现对指导本区外围金及多金属勘查工作具有一定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274.
位于喜马拉雅东构造结西北部的南迦巴瓦复合体,是构造应力最强、隆升和剥蚀最快、新生代变质和深熔作用最强的地区。为厘定该地区早期的变质岩浆作用,本文对南迦巴瓦复合体北部的花岗片麻岩和混合岩进行了岩石学和年代学研究。花岗片麻岩原岩为富钾的偏铝质花岗岩,具有岩浆弧花岗岩的成分特征。花岗片麻岩中的锆石具有岩浆锆石的环带结构,记录了487.9±1.6Ma的一期构造岩浆事件;混合岩的锆石具有明显的核-边结构,核部和边部的不协和线交点年龄分别为1559±13Ma、1154±12Ma。对比印度大陆东部的西隆高原、东高止造山带,发现三者都经历了拉布拉多期、格林威尔期以及泛非期的造山作用。因此,我们认为喜马拉雅东构造结与这两个地区密切相关,可能是他们向北的延伸,这三者可能组成统一的印度大陆东部造山带,一起经历了哥伦比亚超大陆、Rodinia和冈瓦纳超大陆的聚合与裂解过程。  相似文献   
275.
大顶山磁铁矿床位于泸沽花岗岩体外接触带,铁矿体赋存于中元古界登相营群夕卡岩化大理岩中,呈似层状、透镜状产出,矿体与夕卡岩化大理岩关系密切;大顶山磁铁矿床是泸沽花岗岩体侵位过程中沿层交代的产物,其矿床成因属接触交代型矿床.  相似文献   
276.
义敦岛弧带晚中生代侵入岩体目前仍缺乏高精度的年代学数据制约,其成因也存在争论。作者首次在岛弧带中段夏塞银铅锌多金属矿区发现与成矿关系密切的黑云母二长花岗岩。本文对其开展了年代学、地球化学和Hf同位素分析,探讨成因及构造背景。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为103±1 Ma(MSWD=0.5),为早白垩世晚期岩浆活动产物。花岗岩属高钾钙碱性岩系,具有高硅、富碱和铁、贫钙和镁特征,Si O2含量为72.94%~74.98%,K2O+Na2O=7.56%~8.08%,铝饱和指数A/CNK=1.06~1.10,属弱过铝质岩石。岩石富集Zr、Hf等高场强元素和U、Th等大离子亲石元素,明显亏损Ba和Sr。REE具有明显的Eu负异常(δEu=0.13~0.25),总体呈较陡右倾的LREE富集和HREE相对亏损特征。岩相学和地球化学显示其为铝质A型花岗岩。Hf同位素组成εHf(t)=–2.7~0.6,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925~1095 Ma。地球化学及Hf同位素揭示夏塞岩体为软流圈地幔与壳源长英质岩浆混合成因,并经历了斜长石、正长石和褐帘石等矿物的分离结晶。夏塞花岗岩体具有后碰撞花岗岩特征,形成于早白垩世晚期弧-陆碰撞造山后伸展构造背景。  相似文献   
277.
张文强  张晶  侯伟  白鸽  王雪  张楠 《吉林地质》2014,(1):100-104
根据松嫩平原(吉林省)地下水动态观测资料进行分析,对区内的主要供水含水层的动态特征进行了描述,并对其进行了动态类型的划分,结合地下水动态的主要影响因素将为研究区地下水动态预测及地下水资源管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78.
儿童是保护环境的积极行动者,激发其亲环境行为意愿是应对环境问题挑战的现实需求。然而,已有研究却很少关注儿童的亲环境行为意愿及其驱动机制。文章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混合研究方法,以南京市小学儿童为样本,旨在通过分析儿童自然经验图式的特点,探究日常和旅游两种情景的自然接触对儿童亲环境行为意愿的影响差异,并检验自然联结在其中扮演的中介角色。结果发现:① 与日常自然接触相比,旅游自然接触更能激发儿童的亲环境行为意愿;② 自然接触促进自然联结主要体现在情感维度,其次是认知维度,而自然联结促进亲环境行为意愿以认知路径为主,情感路径为辅;③ 情感型和认知型自然联结在自然接触与亲环境行为意愿间扮演双重中介角色,且认知型自然联结的中介效应高于情感型自然联结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对科学制定面向儿童的自然空间规划和环境教育策略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79.
侯亚丽  匡文慧  窦银银 《地理学报》2022,77(11):2687-2702
超大城市是全球经济、文化以及高科技产业发展的承载体和重要纽带,其形态结构特征和人口聚集效应是城市化影响的典型表现,然而当前对于全球超大城市形态特征及扩张模式的研究相对不足。基于2000—2020年全球城市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数据(GULUC-30),利用城市扩张强度差异指数分析了超大城市用地的时空变化规律;而后运用面积—半径标度分析模型研究了超大城市的分形特征及扩张模式,最后基于城市用地面积和城市人口之间的线性关系评价城市用地效率。结果发现:① 2000—2020年东南亚和东亚的中国超大城市用地扩张最剧烈,城市用地面积分别扩张了3148.32 km2和5996.26 km2,城市扩张强度差异指数平均值大于3;② 2000—2020年超大城市的形态特征和扩张模式向着更加集约和紧凑的方向发展,径向维数平均值由1.54增加至1.56,分维差呈逐年减少趋势,城市内部结构一体化特征显著;③ 北美和欧洲的超大城市用地效率低,2020年城市用地面积与城市人口比值系数范围为0.89~4.11;南亚和非洲城市用地效率高,比值范围为0.23~0.87。超大城市空间扩张格局和形态变化的认识对于城市用地的集约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严格控制超大城市扩张规模,促进城市用地的均衡发展是建设韧性城市和实现城市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280.
防护堤选型对于泥石流的工程防治具有重要意义.以四川阿坝州曾达沟"6.27"泥石流灾害为例,通过对曾达沟地形地貌的遥感解译和对泥石流灾害的现场调查分析了单、双边防护堤选型的灾害特征,利用筛分实验、马尔文实验和室内直接剪切等实验、泥石流动力学和阻力计算等方法对曾达沟防治工程中的排导槽防护堤进行了研究与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