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90篇
  免费   600篇
  国内免费   1305篇
测绘学   403篇
大气科学   233篇
地球物理   417篇
地质学   2359篇
海洋学   509篇
天文学   48篇
综合类   195篇
自然地理   331篇
  2024年   43篇
  2023年   84篇
  2022年   169篇
  2021年   240篇
  2020年   198篇
  2019年   217篇
  2018年   176篇
  2017年   178篇
  2016年   153篇
  2015年   211篇
  2014年   178篇
  2013年   211篇
  2012年   258篇
  2011年   271篇
  2010年   238篇
  2009年   220篇
  2008年   222篇
  2007年   180篇
  2006年   226篇
  2005年   174篇
  2004年   142篇
  2003年   106篇
  2002年   105篇
  2001年   103篇
  2000年   70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3年   2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1篇
  1960年   2篇
  1957年   1篇
  1947年   1篇
  193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本文以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肠道组织为研究材料,利用HE染色、米利根染色和免疫组化技术对其组织学结构及神经定位进行了观察和分析,初步探讨了仿刺参肠道的神经分布。HE染色结果表明,仿刺参肠壁由外向内分别为:体腔上皮层、肌肉层、内部结缔组织层和肠腔上皮层;和后肠相比,其中肠内壁常形成高而窄,且方向单一的褶皱,在结构上扩大了吸收面积,与其主要起消化吸收作用这一功能一致。米利根染色表明肠壁的纵向肌肉、肠腔上皮层和体腔上皮层均有神经成分存在,棘皮动物神经特异性抗体1E11的定位研究结果同样显示其免疫活性广泛而强烈,阳性位点集中于体腔上皮层、肌肉层和内部结缔组织层,且在肌肉层中表达最强,推测其可能参与肠道的再生过程及长期夏眠萎缩后的肠道快速修复过程。本研究为仿刺参神经生物学的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持,同时也为仿刺参特殊生理机制的研究提供神经学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942.
2000年原中央管理的大部分核地勘队伍属地化管理后,核地勘队伍按照主攻地浸砂岩铀矿的战略部署,相继在内蒙古鄂尔多斯、二连、巴音戈壁中新生代含铀沉积盆地中,精心组织实施了地勘费与大调查项目,先后取得了铀矿找矿重大突破。所获成果在后续勘查中得到不断扩大。2011年鄂尔多斯盆地、二连盆地被列为国家首批47片整装勘查区之列,在扩大和巩固已有成果的同时,不断总结找矿突破的技术思路,对扩大找矿成果,发现新的矿产地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内蒙古中新生代主要含铀沉积盆地铀矿地质基本特征入手,总结探讨取得重大突破的关键技术和思路,分析铀成矿环境和找矿前景,指出呼斯梁、巴赛齐、因格井3条成矿带的成果扩大方向。  相似文献   
943.
内蒙古阿巴嘎旗奥陶纪岩体的发现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阿巴嘎旗格日敖包岩体位于贺根山断裂带北侧,为一个复式岩体,由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和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组成,主体为二长花岗岩。采用LA--MC--ICP--MS 锆石U--Pb 定年方法,获得黑云母二长花岗岩206Pb /238U 年龄为449 ± 3. 0 Ma,形成时代为晚奥陶世。岩石为高钾钙碱性系列,轻稀土富集,微量元素Ba、Sr、Nb、Ta 、P、Ti 亏损,Rb 、Th、U、K、Nd、Zr 等元素富集,表明其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环境。其形成可能与苏尼特左旗南侧俯冲事件有关。  相似文献   
944.
雅鲁藏布江北岸基性-超基性岩带的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沿雅鲁藏布江北岸大竹卡-谢通门一带,即冈底斯弧岩浆岩带南缘出露了一条超基性一基性岩带,岩带的分布与雅鲁藏布江北岸的强航磁异常带相吻合。岩带主要由零星孤立出露的规模较小的近圆形辉长岩岩体、岩瘤或岩滴组成,在日喀则县曲尼出露了超镁铁堆晶岩、辉长岩和玄武岩连续剖面。它们呈一系列自北而南逆冲推覆的构造岩片,经历了明显不同于弧花岗岩基的形成过程。通过野外地质考察和系统的岩石学研究,认为曲尼基性-超基性岩带是在岛弧-弧后系统形成的蛇绿混杂岩,是新特提斯大洋岩石圈在俯冲消亡过程中的残片。  相似文献   
945.
地质编图是地质调查成果最重要的表达方式之一,是现代各项工程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地质资料。地质编图成果的水平和质量如何,能否有效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近年来,地质制图、地学遥感、GIS、地图制印等方面新技术不断发展,为地质编图的研究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保障和支持。广泛应用性、科普性、制作表现形式多样性、多学科系列图件、洲际图件或全球图件成为国际地质编图发展的新动向。介绍了地理底图设计、图面表达、网格GIS平台、InSAR技术、地质图数据库建设与管理等地质编图技术的发展,总结了国内外地质编图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地质编图未来的发展方面。  相似文献   
946.
研究区位于柴达木盆地北部边缘,属柴达木盆地中—新生代盐类成矿区。该次研究了浅部、中深部及深层储层特征、卤水钾盐的赋存规律及构造控矿理论。浅部卤水钾盐依据KCl含量,分为工业品位区、边界品位区、有浅层卤水区及无浅层卤水区。中深部卤水钾盐分布于山间古冲洪积平原(Ⅰ■)和马海湖次级洼陷(Ⅰ■)中,矿层厚度较大的区域在马海湖次级洼陷(Ⅰ■)北部,主要分布于全新统—更新统含盐系中,计算深度297.22m。深部卤水钾盐,厚度较薄者分布于冷湖六号、冷湖七号构造以北地区的一层至数层的砂岩及砂砾岩层中,自南东向北西由深变浅,分布于上新统,含卤水层段厚约50~250m。厚度较大者分布在赛什腾山山前冲洪积带,北至驼南断裂,南大致至ZK4012孔一线,孔隙卤水层累计深度达1265.14m,分布于全新统—上新统,是今后寻找深层卤水钾盐矿最重要的找矿区域。  相似文献   
947.
张萍  杨春和  汪虎  郭印同  徐峰  侯振坤 《岩土力学》2018,39(6):2106-2114
层理对页岩力学性质和应变能的积聚和耗散具有重要影响,以不同层理面角度下龙马溪组页岩为研究对象,开展电镜扫描试验和单轴压缩试验,研究起裂、扩容和峰值特征点的应力-应变、弹性模量和泊松比的各向异性特征,分析其页岩变形破坏过程中输入应变能、可释放弹性应变能和耗散应变能的变化规律,揭示输入应变能与层理面角度和抗压强度的关系。结果表明:龙马溪组页岩脆性矿物含量达到72.58%,微观结构各向异性明显;随层理面角度增加,起裂、扩容和峰值特征点的应力和应变都先减少后增大,在 30°时均达到一个最低值,总体上呈现两边高、中间低的U型变化规律;随层理面角度增加,起裂、扩容和峰值特征点的输入应变能、可释放弹性应变能和耗散应变能也先减少后增大,在 30°时均达到一个最低值;各特征点的应力、应变和应变能各向异性敏感性明显,0°≤ ≤30°和30°≤ ≤60°内各向异性的敏感性大于60°≤ ≤90°;起裂应力和扩容应力均与峰值应力呈线性相关,同时峰值应变能与抗压强度存在相应的二次非线性关系,这为页岩气钻井、储层压裂改造和井壁稳定性预测预警提供了根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948.
为研究矩形巷道在不同开挖卸荷速率条件下的变形规律和声发射特性,使用水泥砂浆矩形巷道围岩试件进行快、慢速开挖卸荷试验,得到顶板、隅角、帮部围岩的应变特征和声发射(AE)撞击计数、能量、频谱的演化特点。试验结果表明:(1)快速卸荷,应变释放率高,卸荷后变形不稳定;而慢速卸荷,围岩应力充分调整,有利于应变的充分释放,卸荷后变形相对稳定。(2)矩形巷道的快、慢速卸荷,均以顶板和帮部围岩的径向受拉、隅角围岩的切向受压变形为主;随围岩深度增加,卸荷效应的影响逐渐减弱。(3)两种卸荷速率的AE撞击计数和能量演化特征与应变特性形成良好对应,揭示了围岩内部裂隙与损伤随开挖卸荷的发展过程;峰值频率区段变宽和高幅值信号的峰值频率在某一频段增多的现象可看作围岩发生主破裂的前兆信息。(4)快速卸荷,顶板和帮部周边产生大块剥落现象;而慢速卸荷,顶板和帮部周边每隔一段距离产生垂直于隅角的贯通裂缝,碎胀现象明显但未脱落;两者的隅角围岩破坏程度均较小。  相似文献   
949.
中国生态环境遥感四十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环境是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快速发展的遥感技术显著推动着生态环境遥感监测能力的提升,有效支撑了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从1980年天津—渤海湾环境遥感试验开始,经历了近40年的发展,遥感监测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生态、大气、水、土壤等生态环境保护各个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本文回顾了我国生态环境遥感技术近40年的发展,通过典型或重要应用案例,系统梳理了遥感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对地观测能力、支撑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应用的发展历程。生态环境遥感监测能力发展主要表现在应用领域逐步扩大、监测精度明显提升、监测时效大幅增强;对地观测能力发展主要分为国外卫星为主期、环境卫星发展期、高分卫星应用期3个阶段;支撑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事件主要包括全国生态状况定期调查评估、污染防治攻坚战、应急与监督执法等方面。本文结合国家战略和技术发展,对今后生态环境遥感的发展提出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9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