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90篇
  免费   600篇
  国内免费   1305篇
测绘学   403篇
大气科学   233篇
地球物理   417篇
地质学   2359篇
海洋学   509篇
天文学   48篇
综合类   195篇
自然地理   331篇
  2024年   43篇
  2023年   84篇
  2022年   169篇
  2021年   240篇
  2020年   198篇
  2019年   217篇
  2018年   176篇
  2017年   178篇
  2016年   153篇
  2015年   211篇
  2014年   178篇
  2013年   211篇
  2012年   258篇
  2011年   271篇
  2010年   238篇
  2009年   220篇
  2008年   222篇
  2007年   180篇
  2006年   226篇
  2005年   174篇
  2004年   142篇
  2003年   106篇
  2002年   105篇
  2001年   103篇
  2000年   70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3年   2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1篇
  1960年   2篇
  1957年   1篇
  1947年   1篇
  193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Many researchers have focused on the tectonic evolution of North Qilian Mountains (NQM) since the 1970s[1―7]. However, the tectonic affinity of the an- cient oceanic mantle in early Paleozoic remains in de-bate. Three general explanations for it have been pro- posed. The first one suggests that the ancient ocean was a part of Proto-Tethys, and the tectonic evolution of NQM should be regarded as a portion of the562 Science in China: Series D Earth Sciences Tethyan tectonic domain[1]. …  相似文献   
192.
龙门-锦屏山的东缘发育一系列逆冲断裂和飞来峰构造,逆冲作用使山体向东叠置在四川盆地之上。新的野外调查、显微构造分析和糜棱岩石英组构的EBSD测量表明,在龙门-锦屏山的前震旦纪变质杂岩体西缘(即青藏高原东缘)发育一条近NS向的大型韧性拆离断裂,被20Ma以来形成的NW—SE向鲜水河韧性走滑剪切带[1]左行错位80km。青藏高原东缘韧性拆离断裂中黑云母40Ar-39Ar测年获得112~120Ma的年龄,表明龙门-锦屏山的崛起可能与白垩纪开始的垂向挤出机制密切关联。结合四川前陆盆地的沉积及演化特征,认为晚三叠世时期羌塘/东昆仑/扬子陆块的碰撞形成松潘-甘孜造山带,晚三叠世—侏罗纪在其东南缘形成四川前陆盆地沉积;早白垩世龙门-锦屏山开始抬升,晚白垩世快速崛起,在四川前陆盆地沉积之上叠置白垩纪—第四纪再生前陆盆地的沉积。龙门-锦屏山的崛起与白垩纪以来扬子板块岩石圈对于松潘-甘孜地体的陆内俯冲作用有关,使位于中下地壳的变质基底岩石在挤出机制下隆起。  相似文献   
193.
陕西马元地区铅锌矿地质特征及找矿远景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陕西马元地区铅锌矿位于扬子地台北缘碑坝隆起东南缘一带。矿化带长大于60km,宽10~200m,可分为南、东、北3个铅锌矿化带,已圈出了40多条铅锌矿体。其中南矿化带长大于20km,宽20~120m,已圈出了40多条铅锌矿体;东矿化带长大于30km,宽20~200m,地表已发现7条铅锌矿体;北矿化带长大于10km,宽10~100m。矿体一般长100~2560m,厚0.80~10.01m,锌品位1.05%~10.82%,铅品位0.55%~7.54%。主矿体长2560m,厚1.46~32.53m,平均厚约7.60m,最厚28.40m,锌品位1.45%~11.42%,平均4.47%。矿化带主体由震旦系灯影组白云岩组成,产于灯影组的砾状白云质角砾岩带中。矿化主要受地层和构造的控制。经预测,马元地区铅锌矿有较好的找矿远景,具有形成超大型铅锌矿的潜力。  相似文献   
194.
陕西旬阳地区志留系铅锌矿的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陕西旬阳地区志留系铅锌矿位于南秦岭-大别构造带中部,镇(安)旬(阳)古生代沉积盆地的南缘。铅锌矿带东西长约100km,南北宽10~50km。已初步查明区内铅锌矿含矿层位为中志留统双河镇组和下志留统梅子垭组,圈出了泗人沟-南沙沟、杨柳-任家沟-小沟和长沙-西营-黄石板铅锌(铜)矿带。在矿带内发现20余处铅锌(铜)矿床(点),已获铅锌资源量1Mt以上。矿床(点)单个矿体长75~1400m,平均厚度0.50~14.00m,平均铅品位0.14%~3.69%,平均锌品位0.96%~36.00%。铅锌矿主要受地层、岩性、岩相、构造等诸多因素控制。经预测,本区铅锌资源量在2Mt以上,安康—白河、平利等地区有较好的找矿远景。  相似文献   
195.
选择北京平原区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等方面都比较典型的沙子营垃圾堆放场,建立了其水文地质模型。在充分收集资料、分析得出部分计算所需参数后,采用现场弥散实验、勘查取样测试等方法,求得了该含水层的弥散系数等参数;用二维非稳定流溶质运移方程对污染物在此含水层中的迁移扩散规律、速度和污染范围等进行了模拟计算;采用现场钻探、取样测试分析等方法,评价了该含水层的实际污染状况。实验模拟计算和现场调查结果表明:污染物在潜水含水层中的运移规律遵循二维非稳定流场中的溶质运移方程,污染物在潜水含水层中的运移速度约为86.25m/a,迁移扩散主要发生在地下水流向上,侧向扩散宽度极小,是地下水流向上的1/17。  相似文献   
196.
ImODUcrIONSa~ll)lisalargegenerabelongingtothedassofFucales,Whosemembersaremorethan250.SargassumthunbopiiisthemostabundantwhdspedesintheYell0wScacoast,andisWdelydistributedalongtheentireChinacoastcyseng,1983).AlthoughsornestudiesonelemetSinseawtalshavebenTnadebyvariousauth0rspeanetal.,l995,Fanetal.,l996;Yamamotoetal.,l983,Whyte&Englar,l98O)theelementalcomPositioninseawedhasrareybenstudiedindetail.NeutronActivationAnalysis(NNA)isanidealmeth0dforinvestigatingtheelementalcompositioninmar…  相似文献   
197.
硫酸盐渍土在多次冻融循环时的盐胀累加规律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褚彩平 《冰川冻土》1998,20(2):108-111
通过室内模拟试验,研究了硫酸盐渍土在历经多次冻融循环时的盐胀累加规律,得出了盐胀累加的不同类型,给出了累加盐胀率与循环次烽之间的关系式,进一步揭示了盐胀累加的 和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98.
Four typical distribution patterns of pentacyclic triterpenoid hydrocarbons (types A-D) are distinguished in the low-mature source rocks from eastern China. Type A has a relatively high content of pentacyclic triterpenes. It exists in immature sediments and the distribution and abundance of triterpenes vary with the maturity of the sediments. An unknown C30 triterpene (UCT2) has also been detected in very shallow sediments. This compound is very unstable and disappears rapidly with the increase of depth. Type B is characterized by a relatively high amount of 17α(H), 21β(H)-30-homohopane. This kind of distribution pattern is common in coals and terrestrial sediments of low maturity. Type C has a relatively high content of diahopane and neohopane series. The analysis shows that this distribution pattern may have an indirect relationship with the input of higher plants despite its microbial source. There are C30-unconfirmed triterpane (UCT2) and a relatively high content of C35 hopane in type D. The dist  相似文献   
199.
地震的感应磁效应(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是“地震的感应磁效应(一)--三维电磁感应的数值理论”一文的继续。首先从理论和实际计算两个方面证明了三维电磁感应数值方程解的唯一性、收敛性和稳定性,从而充实了作为研究地壳、上地幔电性结构横向不均匀性理论基础的“三维数值方法”。作为这一理论方法的实际应用,文中对不同源场周期和具有不同埋藏深度的三维电导率异常体进行了模拟计算,以研究地震感应磁效应的大小、空间分布特征和频率特性。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对于周期从数秒到数分钟的地磁短周期变化,若电导率异常体的线度与5至7级地震的震源体积大体相当,其电导率较原背景电导率高近一个量级,其感应磁效应主要特征为:在异常体正上方,地面磁场的水平分量变化最大,相对变化量约30%;在异常体于源场方向一致的两侧,垂直分量变化最大,相对变化量约40-50%。因此,观测短周期地磁场的异常变化,有可能是监测地震孕育过程地下电性变化的一种试验途径。但由于上述异常强度在空间上衰减迅速,所以观测必须接近震源区,这对测点的选择是个不利的因素。  相似文献   
200.
本文对于二度问题证明了总磁場强度△T与垂直磁場强度Z的一般表达式具有相同的形式,因此可以把△T异常曲线看成Z异常曲线,利用复变函数理论中的柯西-黎曼条件我们就可根据△T异常曲线计算出与H异常曲线相当的所谓△T的“负共轭调和函数”△T,文中指出了同时利用△T及其原函数△T将有助于磁测资料的解释工作,还举出了两个应用的例子:1)根据△T与△T计算二度体的磁矩及其倾角;2)利用观测水平上的△T及△T值将△T向下解析延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