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4篇
  免费   292篇
  国内免费   369篇
测绘学   199篇
大气科学   129篇
地球物理   280篇
地质学   572篇
海洋学   243篇
天文学   37篇
综合类   73篇
自然地理   15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74篇
  2020年   68篇
  2019年   64篇
  2018年   64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59篇
  2015年   82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90篇
  2012年   108篇
  2011年   91篇
  2010年   85篇
  2009年   100篇
  2008年   78篇
  2007年   74篇
  2006年   92篇
  2005年   69篇
  2004年   58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56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61.
针对地理信息系统的安全隐患,从地理信息系统安全的结构层次分析入手,从网络安全、系统安全、数据安全和用户权限四个方面提出了解决地理信息系统安全隐患的策略。  相似文献   
62.
应用特征光合色素研究东海和南海北部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并结合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分析技术,研究了东海与南海北部典型断面浮游植物的光合色素组成,进而由CHEMTAX软件估算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结果表明:东海断面浮游植物叶绿素a生物量大于南海北部断面。受海水层化结构影响,东海PN断面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形成上层和下层两种类型,上层以蓝藻为主要优势类群;下层以硅藻为主要优势类群。南海北部S断面浮游植物群落形成近岸与离岸两种类型,近岸以硅藻、隐藻、绿藻为主要优势类群;离岸以定鞭金藻、蓝藻、原绿球藻为主要优势类群。初步分析了研究海区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相似文献   
63.
南海西部夏季冷涡的季节变化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兰健  洪洁莉  李丕学 《地球科学进展》2006,21(11):1145-1152
基于美国海军的空间分辨率为0.5°×0.5°月平均的GDEM(Generalized Digital Environmental Model )三维温盐资料,采用P Vector方法,计算了南海西部夏季冷涡及附近海域的三维环流,分析了此冷涡的水平结构和垂向结构及其季节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南海西部夏季冷涡所占据的海域为一上升流区,对应的是低温区和气旋式环流,其温度场具有明显的垂向层化结构,冷涡随深度增加而减弱。冷涡中心在上层靠近越南沿岸,在温跃层以下有离岸的趋势。此冷涡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在5、6月份冷涡开始形成,其范围达到110.75°E,最大切向流速为8 cm/s;在7、8月份冷涡达到强盛,其范围向东扩展至112.50°E,冷涡中心也向东移至(110.50°E,13.25°N),最大切向流速增加为30 cm/s;在9、10月份冷涡开始衰减。  相似文献   
64.
2004-03-18 23:10~23:50 UT期间,“双星(Double Star)”探测一号卫星(TC 1)在向阳面磁层顶高纬晨侧由内向外穿越磁层顶,其时TC_1的GSM坐标为 (75RE, -55RE, -54RE), RE为地球半径.穿越过程中TC_1观测到了8个通量管和1个磁通量传输事件(FTEs).在此期间Cluster星簇位于向阳面太阳风内,其GSM坐标为(180RE, -31RE, -62RE),其4颗卫星监测到行星际磁场(IMF)的BZ分量持续南向,BY有较大的负值.本文的研究表明:TC_1观测到的前7个通量管具有准周期重现性,周期大约是1~4 min,明显小于以前所观测到的FTEs的平均周期(8~11 min);所有的通量管都具有较强的核心场.本文分别使用最小方差分析法(MVA)和Grad_Shafranov反演方法(GSR)对通量管的轴向进行了分析和对比,发现所有的通量管主轴基本沿晨昏向,结果显示GSR方法在轴向分析上比MVA优越.本文使用GSR方法对通量管的磁场结构进行了分析,恢复出了通量管的磁场在卫星穿越面的结构图;此外,本文还对这次多重通量管事件进行了deHoffmann Teller(HT)分析,结果表明,所有通量管大致朝南极方向运动,均来源于向日面低纬区域.这说明它们可能起源于向日面低纬区,由该区的磁场分量重联产生.  相似文献   
65.
为研究航行体对十字形降落伞流场和阻力性能的影响,基于Realizablek–ε模型采用PISO算法开展了十字形降落伞–航行体系统的非定常绕流数值计算,得到了详细的流场计算结果。研究了不同拖曳比下十字形降落伞–航行体系统的流场分布规律与降落伞衣及航行体的气动特性变化,结果表明:当拖曳比λ≤2时,航行体和降落伞衣形成闭式流动,降落伞衣阻力损失严重;当拖曳比λ>2时,航行体尾流区的压力恢复,降落伞衣底部形成稳定的正压区,流动形式由闭式转化为开式,拖曳比λ最大时的压差Δp相较拖曳比最小时的压差增加12%,降落伞衣阻力恢复,阻力波动减小;当拖曳比λ=4时,降落伞与航行体的阻力分别增加1.8%、25%。结果显示十字形降落伞–航行体系统的流场和压力分布更为对称,且气动特性处于最佳状态。  相似文献   
66.
以秦皇岛、京唐港、曹妃甸、黄骅4个验潮站的实测潮位和逐时风的数据为基础,以2013年河北省政府发布的风暴潮四色警戒潮位值为标准,统计了2008-2017年10 a河北省沿海的风暴潮过程,从警报级别、区域分布、时间分布、天气系统、经济损失5个方面分析河北省沿海风暴潮特征,并从地形、天文潮与天气系统配合、海平面上升、全球变暖引发的气候异常4个方面分析了影响河北省沿海风暴潮的成因,分析得出:受天气系统的影响,7-10月是河北省风暴潮高发时段,且由于河北省岸线分布特点,沧州市沿海受到风暴潮影响的次数最多,唐山和秦皇岛次之,沧州和唐山地区的风暴潮过程多由东北向大风引起,而秦皇岛地区的风暴潮过程多由东南向风引起。  相似文献   
67.
目的:从肠道菌群-短链脂肪酸(SCFAs)探讨薯蓣粥对糖尿病合并脑卒中大鼠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选择SPF级wistar大鼠,使用腹部注射STZ、Zea Longa线栓法制作糖尿病合并缺血性脑卒中模型,成模后随机分为模型组、薯蓣粥组;另取一组为假手术组(不做尼龙单丝插入,其余造模过程均相同)。模型组、假手术组予0.9%氯化钠注射液5 ml灌胃,薯蓣粥组以薯蓣粥5 ml灌胃,共4周。干预后每周检测大鼠空腹血糖(FBG),干预结束后检测大鼠血糖、血脂4项[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总胆固醇(TC)]、脂联素(ADNP)、SCFAs水平肠道菌群多样性及物种丰度。结果:TG、TC、LDL-C、HDL-C、ADNP、SCFAs各指标,假手术组、薯蓣粥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干预第3、4周薯蓣粥组与模型组FBG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的OUTs数量、Chaol指数、Shannon指数均低于假手术组,但Chaol指数、Shannou指数均高于薯蓣粥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薯蓣粥组中,Clostridiales、Ruminococcaceae、Prevotella、LachnosPiraceae等能够促进SCFAs产生的菌属较模型组增多。结论:薯蓣粥可通过调控肠道菌群,增加SCFAs,从而改善糖尿病合并脑卒中大鼠的糖脂代谢。  相似文献   
68.
尼泊尔在地理位置上处于中国和印度包围之中,由于历史原因,其经济、政治、军事等长期受到制约。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和中印近年来领土和国际政治问题的冲突与分歧,尼泊尔正在成为中印新的角力场。本文首先通过构建地缘影响力模型进行演变格局分析与趋势预测,并加入世界环境和区域环境两方面影响因素,运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结合的方法,预测中、尼、印三国未来战略行动方向。综合以上分析发现:1)2000年—2016年,中国对尼泊尔地缘影响力较于印度对于尼泊尔地缘影响力上升趋势明显,预计在2022年至2023年中、印对尼泊尔地缘影响力达到平衡。2)硬实力是中国对尼泊尔地缘影响力上升的关键因素;软实力和交流互动力是未来中国增强在尼泊尔地缘影响力的发展因素;地理环境是中国对尼泊尔地缘影响力发展的制约因素。3)未来中国将继续实施积极性合作战略,印度形成对中国遏制性防范战略,尼泊尔维持被动性中印平衡战略。  相似文献   
69.
1997年8月、1998年2~3月和1998年8月,调查分析了台湾海峡微微型浮游植物的时空分布(平面、垂直、总日和季节)及其调控机制。结果表明,微微型浮游植物丰度的平面分布不均匀,各类群具有不同的密集区,并存在明显的地理差异,垂直分布存在6种模式,以标准单峰和弱单峰为主,分布类型的多样化是由于微微型浮游植物固有的垂直分布模式和研究海域复杂的地形及水动力(如跃层等)条件相互作用的结果,微微型浮游植物的丰度存在明显的随时间变化现象;在季节变化方面,各类群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温度是影响台湾海峡微微型浮游植物平面分布的重要因子,而光辐照度、温盐跃层是影响垂直分布的重要因子,微微型浮游植物不同类群在时空分布上存在“位移”现象,此与不同类群对温度敏感性不同、对光的利用能力不同以及生存空间的互补性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70.
5种有机磷农药对鮸状黄姑鱼胚胎和仔鱼毒性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了敌百虫、敌敌畏、甲胺磷、呋喃丹和乐果等5种有机磷农药对Miao状黄姑鱼(Nibea miichthiodides)胚胎和前期仔鱼的毒性。结果表明,在实验设置的浓度条件下,甲胺磷对胚胎的毒性最大;乐果对胚胎的毒性最小;敌百虫和敌敌畏对仔鱼的毒性大于其他3种有机磷农药;敌百虫、敌敌畏、甲胺磷和呋喃丹对仔鱼的毒性大于对胚胎的毒性,而乐果对两者的毒性是基本相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