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867篇 |
免费 | 329篇 |
国内免费 | 390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86篇 |
大气科学 | 186篇 |
地球物理 | 468篇 |
地质学 | 1178篇 |
海洋学 | 244篇 |
天文学 | 19篇 |
综合类 | 132篇 |
自然地理 | 17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7篇 |
2023年 | 57篇 |
2022年 | 74篇 |
2021年 | 77篇 |
2020年 | 57篇 |
2019年 | 73篇 |
2018年 | 77篇 |
2017年 | 67篇 |
2016年 | 52篇 |
2015年 | 63篇 |
2014年 | 112篇 |
2013年 | 67篇 |
2012年 | 106篇 |
2011年 | 80篇 |
2010年 | 73篇 |
2009年 | 85篇 |
2008年 | 76篇 |
2007年 | 82篇 |
2006年 | 107篇 |
2005年 | 67篇 |
2004年 | 69篇 |
2003年 | 73篇 |
2002年 | 41篇 |
2001年 | 66篇 |
2000年 | 65篇 |
1999年 | 63篇 |
1998年 | 72篇 |
1997年 | 66篇 |
1996年 | 57篇 |
1995年 | 70篇 |
1994年 | 55篇 |
1993年 | 73篇 |
1992年 | 62篇 |
1991年 | 55篇 |
1990年 | 42篇 |
1989年 | 39篇 |
1988年 | 19篇 |
1987年 | 26篇 |
1986年 | 16篇 |
1985年 | 14篇 |
1984年 | 10篇 |
1983年 | 7篇 |
1982年 | 10篇 |
1981年 | 13篇 |
1980年 | 7篇 |
1962年 | 2篇 |
1959年 | 5篇 |
1958年 | 4篇 |
1957年 | 2篇 |
1954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5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251.
为研究流域地貌形态特征的量化指标,提出基于高程分布概率的多重分形计算模型,结合大理河岔巴沟流域和大堡岔流域DEM数据进行多重分形计算,对流域地貌形态特征多重分形谱的表征意义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流域地貌形态特征多重分形谱可以更加敏感、更加全面地对流域地貌形态的总体特征进行描述;多重分形谱的顶点对应简单分形的容量维,多重分形谱的宽度可以定量表征流域表面的起伏程度,多重分形谱的端点维数的差别可以间接地反映流域峰谷数目的比例;流域地貌形态特征多重分形谱能够分层次地刻画流域内部的精细结构,从而更加突出地表现异常局部地貌变化特征;流域地貌形态特征多重分形谱的无标度区间的合理范围,应该确定为DEM像元尺度到流域最大高程值的1.5倍左右最为合适。 相似文献
252.
松辽盆地大庆长垣隆起区砂岩型铀矿资源丰富,但成矿条件复杂。以大庆长垣南端四方台组砂岩型铀矿为研究对象,基于三维地震精细解译成果,对长垣隆起区铀矿的分布特征、富集主控因素及成矿模式开展研究。结果表明:①三维地震资料是刻画断层与砂体分布的有效手段;②砂岩型铀矿主要富集在四方台组一段的河道砂体中,与沟通深部油气储层的输导断层邻近;③河道砂体、油气输导断层及油气圈闭是控制砂岩型铀矿富集的3个主要因素;④长垣隆起区的砂岩型铀矿是含铀地下水与油气运聚协调配合局部富集的结果,建立了输导断层与油气圈闭联合控矿模式。研究成果为含油气盆地砂岩型铀矿勘探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53.
冲绳板块位于菲律宾海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形成的西太平洋边缘活动带上,构造应力场图像及其动力学机制表现得相当复杂.采用伪三维有限元方法,以WSM2008 观测应力场数据的应力取向和应力型两方面指标作为主要约束,对冲绳板块构造应力场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对计算结果的分析,对模型涉及的各种作用力作出了估计.在此基础上,对冲绳板块岩石层的状态,以及该地区的板块动力学特征进行了探讨,并得到了以下一些初步认识:① 软流层静压推力控制着该地区构造应力场的基本形态;② 冲绳海槽的演化过程,例如该地区的岩石层减薄与其下地幔流的上升等,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该地区的板内应力场空间分布特征;③ 琉球俯冲带边界力的作用是分段的,不同区段作用力对板内应力场的影响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254.
浅议电法找水中的一个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河北GY北部山前地带及河北TX西北部山区等环境条件下,采用电法找水,不应过分依赖于低阻岩带或灰岩溶隙选定井位,特别是电测深H型曲线,如低阻出现深度较浅,且未出现低阻平直段,曲线尾部又近于45°渐近线,则可能是浅层的亚粘土、砂质粘土形成的,不具备成井条件;而A型曲线如在深部(200~350m)出现高阻平直段,则可推测为基岩深部的脉状裂隙水反映。实践证明采用这种方法确定钻井点位是可行的,对于在我国北方寒武、奥陶系地层中寻找地下水资源,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55.
大冶湖水体污染与其环境背景遥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境污染与环境背景有着紧密的联系,本研究是尝试利用遥感技术研究大冶湖的水体污染现状与环境背景,并分析两者的相关关系,时而提出了大冶湖水体污染综合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256.
采用MTS810动三轴试验仪,用二氧化碳+脱气水循环渗流法对重塑黄土进行饱和,进行了一系列对石碑塬滑坡区饱和黄土液化后变形特性试验。考虑干密度和初始有效围压对黄土液化后变形特性的影响,将液化与未液化黄土在单调静荷载作用下的应力-应变曲线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利用二氧化碳+脱气水循环渗流法可以使重塑黄土饱和取得较好的效果;饱和石碑塬黄土具有明显的液化特征,在强震作用下发生液化,液化后强度大大衰减,应力-应变曲线呈弱硬化型,分为两个阶段;干密度和初始有效围压对液化后黄土的强度有一定影响,初始有效围压与不排水强度呈拟合度较高的线性关系,初始有效围压越高,液化后不排水强度越大。 相似文献
257.
258.
在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立过程中,工作者可利用MAPGIS制图软件的先进性,通过不断摸索,创新,用简单而又高效的方法和技巧达到地质空间数据建立的目的。 相似文献
259.
讨论了全球39个俯冲带内的双地震带层间距、应力类型与俯冲参数的相互关系,这些俯冲参数包括动力学参数(板块年龄、热参数、板片拉力)、运动学参数(俯冲板块速度、上覆板块运动速度、海沟迁移速度、弧后形变特征)、几何形态参数(浅俯冲角、深俯冲角、俯冲深度、长度)及上覆板块性质等. 结果表明:(1)I型双地震带易形成于年龄较古老(>60 Ma)的俯冲板块,其层间距主要与动力学参数有关;(2)II型双地震带出现在较年轻(<60 Ma)的板块,其层间距及应力状态更容易受局部应力场的影响;(3)当热参数大于5000 km时仅能形成I型双地震带,而当热参数小于5000 km时,两类双地震带都能形成;(4)上覆板块的性质似乎决定着双地震带层间距的上下限,其中大陆型上覆板块所对应的双地震带层间距小于20 km;而海洋型对应DSZ层间距则大于15 km. 限于现有的观测条件,本文基于有限样本的统计结果仍需要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