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823篇 |
免费 | 2137篇 |
国内免费 | 3284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563篇 |
大气科学 | 1372篇 |
地球物理 | 1582篇 |
地质学 | 6017篇 |
海洋学 | 1516篇 |
天文学 | 83篇 |
综合类 | 690篇 |
自然地理 | 142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49篇 |
2023年 | 348篇 |
2022年 | 624篇 |
2021年 | 718篇 |
2020年 | 606篇 |
2019年 | 682篇 |
2018年 | 588篇 |
2017年 | 574篇 |
2016年 | 547篇 |
2015年 | 617篇 |
2014年 | 618篇 |
2013年 | 697篇 |
2012年 | 790篇 |
2011年 | 788篇 |
2010年 | 761篇 |
2009年 | 726篇 |
2008年 | 740篇 |
2007年 | 714篇 |
2006年 | 698篇 |
2005年 | 509篇 |
2004年 | 423篇 |
2003年 | 274篇 |
2002年 | 319篇 |
2001年 | 243篇 |
2000年 | 215篇 |
1999年 | 85篇 |
1998年 | 28篇 |
1997年 | 21篇 |
1996年 | 9篇 |
1995年 | 13篇 |
1994年 | 11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11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13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10篇 |
1986年 | 12篇 |
1985年 | 8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5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3篇 |
1979年 | 6篇 |
1977年 | 2篇 |
1962年 | 2篇 |
1957年 | 6篇 |
1954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选取2018—2021年汛期短时强降水天气过程,利用相关性分析、箱线图法和极值统计法,尝试研究FY-4A卫星产品在短时强降水天气过程中的监测预警指标。研究表明:(1)FY-4A卫星多通道数据可以作为短时强降水监测预警的定量化指标予以应用。(2)筛选出相关性较好的13项产品统计出短时强降水的监测预警指标,其中赋值类指标4项,数值判别类指标9项(含辅助指标3项);初步设定13项指标中有9项达标时,短时强降水会发生。(3)在评估基础上完善了指标,监测预警效果有所提高,TS评分提高5.4%,空报率降低2.7%,漏报率降低1.9%。 相似文献
42.
富硒农业发展中的安全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愈加重视营养保健,富硒产品方兴未艾。但是,富硒土壤往往伴随着重金属超标,如何充分利用富硒土壤且保证产品安全,是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43.
44.
以莺歌海盆地东方区和乐东区气田水样品水化学常规分析为切入点,利用气田水矿化度、水型、钠氯系数(变质系数)、脱硫系数,氯镁系数等参数,深入分析了两区气田水地球化学特征及水化学组合参数特征,并判识对比了两区气藏封闭程度及其保存条件。在此基础上,结合莺歌海盆地天然气成藏地质条件,重点剖析了两区气田水分布规律及成因控制因素,探讨了两区气田水与天然气运聚成藏之间的成因联系。强调指出,两区气田水具有相似的形成演化特征,天然气保存条件好,但对比两区气田水的水化学组合参数,乐东区天然气保存条件稍差于东方区;东方区气田水以NaHCO3水型占绝对优势,其分布规律与断裂系统存在密切联系。该区水文地质开启程度差,气藏盖层封闭性好,有利于天然气富集成藏。乐东区气田水类型多样,成因复杂,天然气保存条件较好但相对东方区稍差。两区气田水具分区分块分布规律,莺歌海盆地泥底辟及其伴生热流体活动对气田水成因及分布规律与天然气运聚成藏等均具有重要控制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45.
46.
利用变分方法建立预报场和预报倾向场这一预报场组合与模式预报非系统性误差之间的映射关系,来估计GRAPES(Global/Regional Assimilation and PrEdiction System)模式的非系统性误差,从而对预报做出修正。采用两种不同的历史样本建立这一映射关系,其中,利用相同时刻历史样本建立映射关系的方法称为DEM方法;通过相似面积比选取“相似样本”来建立上述映射关系的方法称为SEM方法。以FNL分析资料作为评判预报误差的依据,根据2002—2010年7月GRAPES模式500 hPa高度场48 h预报的回报资料,利用两种不同的方案进行非系统性误差的估计及预报订正试验。对279个检验样本的试验结果表明:SEM方法和DEM方法都对非系统性误差有一定的估算能力,二者估算的非系统性误差空间分布和量级与模式非系统性误差较一致,SEM方法的修订效果略优于DEM方法,但并不明显。对预报做出系统性误差和非系统性误差两步订正后,DEM方法和SEM方法的订正有效率分别为98.566%和100%,可明显提高预报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47.
48.
使用江西WebGIS雷达拼图和自动站雨量、雷电监测、强天气监测等数据,以及MICAPS常规天气图资料,对2017年3—7月江西汛期11个设区市26次城区暴雨过程的雷达回波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7年江西汛期共出现52日暴雨过程,其中江西11个设区市所在地城区出现26次暴雨。在这26次城区暴雨个例中,有23次伴随出现短时强降水,有3次降水比较均匀。暴雨维持时间长短不一,最长的有15 h,最短只有3 h,平均是10 h。有5次出现大风天气,21次没有大风出现。雷达回波特征主要有3种:块状(强单体、超级单体)、带状(飑线、回波带)、絮状(絮带、絮团)。这3种回波形态特征,出现率最高的是絮状回波,即比较宽、嵌有中等强度的对流单体絮带状回波带,强度40~55 dBz,出现16次,概率62%;其次是窄而长、紧密排列由强单体组成的飑线回波带,强度50~60 dBz,出现8次,概率30%;块状(强单体、超级单体)回波强度最强,中心强度达到60~70 dBz,出现2次,概率8%。 相似文献
49.
50.
基于溶洼区浅层岩溶地下水的渗流特性,研究富水岩溶地质结构在地下水渗流作用下引起的自然极化及由此形成的自然电场的分布特征,通过自然电场法与高密度电法联作,利用科研和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中探采结合井位的综合物探结果,探讨以自然电场法为主导、辅以高密度电法等综合物探方法,在西江中下游岩溶石山地区不同水文地质环境中寻找岩溶地下水的成功应用效果与失败的经验教训。研究结果表明,感应类电法(如瞬变电磁法、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地面核磁共振法、激发极化法、声频大地电场法、甚低频电磁法等)受电网、通信网络等人为电磁场干扰较严重;高密度电法抗人为电磁场干扰的能力较强,信噪比较高,但勘探深度相对较浅,且易受炭泥质灰岩、岩溶矿产等良导电岩矿体的干扰。自然电场法利用岩溶地下水运移引起的富水岩溶地质结构自然极化特征,自然电场异常与动态地下水的补给与运移状态关系较密切,自然电场法与基于探测目的体导电特性的高密度电法联作寻找溶洼区浅层地下水可起到方法互补、相互印证、提高探测分辨率与精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