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18篇
  免费   2448篇
  国内免费   3428篇
测绘学   1623篇
大气科学   1619篇
地球物理   1804篇
地质学   6291篇
海洋学   1664篇
天文学   164篇
综合类   828篇
自然地理   1601篇
  2024年   95篇
  2023年   250篇
  2022年   597篇
  2021年   711篇
  2020年   602篇
  2019年   732篇
  2018年   624篇
  2017年   586篇
  2016年   574篇
  2015年   660篇
  2014年   660篇
  2013年   774篇
  2012年   848篇
  2011年   897篇
  2010年   824篇
  2009年   802篇
  2008年   854篇
  2007年   805篇
  2006年   781篇
  2005年   580篇
  2004年   506篇
  2003年   330篇
  2002年   363篇
  2001年   312篇
  2000年   271篇
  1999年   151篇
  1998年   62篇
  1997年   70篇
  1996年   46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1篇
  1975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7年   6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北京十三陵地区中—新元古界碳酸盐岩Pb—Pb年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北京十三陵地区中一新元古界碳酸盐岩进行了系统地采样和207pb/204pb-206Pb/204Pb年龄测定.共测定了63个样品(大部分样品采取两种溶解方式),得到中元古界雾迷山组第三段的207Pb/204pb-206Pb/204pb等时线年龄为1373±92Ma(95%置信度误差,下同,MSWD=4.7),杨庄组为1488±55Ma(MSWD=14),高于庄组第三段为1608±74Ma(MSWD=8.1).这些年龄数据与目前已有地质记录相吻合.串岭沟组的碳酸盐相的206Pb/204Pb-207Pb/204Pb未构成等时线,但全岩的206Pb/204pb-207Pb/204Pb比碳酸盐相具有更明显的线性趋势,其原因尚待进一步研究.另外,根据同一个样品用稀盐酸溶解和用氢氟酸加硝酸混合酸溶解的铅同位素比值的接近的现象,显示碳酸盐岩中的硅质没有陆源的特征,是沉积盆地中的产物.  相似文献   
972.
基于GIS的地热资源与环境管理信息系统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何实现地热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与利用,保证资源与环境协同发展,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将GIS与地热工程分析相结合,借助信息技术,建立了地热资源与环境管理信息系统,这一系统的特点就是以长观数据与地热工程分析结果作为数据源,将信息化管理和科学决策结合在一起,实现集信息管理,资源评价与科学决策为一体的信息系统。  相似文献   
973.
文峪金矿矿床成因讨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流体包裹体测温表明 ,文峪金矿成矿温度 180~ 45 0℃ ,为中高温热液。成矿压力 1.0×10 5~ 1.4× 10 5k Pa,根据静岩压力推算的成矿深度为 3.6~ 5 .2 km。包裹体盐度特征显示出成矿场内流体以深源流体为主 ,混合的地表渗透水所占比例约 10 %~ 15 %。文峪金矿成矿过程中导致矿质沉淀的主要因素是温度下降及由此导致的 CO2 - H2 O不混溶现象。文峪及小秦岭地区金矿床的成矿热液来源于与文峪花岗岩同源演化的深部岩浆热液。金矿的成矿时代为中生代中晚期  相似文献   
974.
贵州地壳表层构造地球化学分区及其意义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何邵麟  陈智 《贵州地质》2002,19(3):148-155
根据贵州所处大地构造位置,在前人划分的扬子陆块、江南造山带和右江造山带构造单元的基础上,结合水系沉积物测量区域化探扫面成果,划分出四川盆地边缘SiO2-Na2O高背景地球化学区,黔北隆起F-CaO-MgO及亲基性元素高背景地球化学区,黔西断陷Au-As-Sb-Cu-Pb-Zn-Fe3O3亲硫元素及亲基性元素强聚集地球化学区,黔南台陷Cd-Hg-Sb-Ag-SiO2高背景地球化学区,江南造山带Ba-Ag-Al2O3-K2O-Na2O高背景地球化学区和右江造山带B-Au-Sb-SiO2高背景地球化学区等6个地球化学区。结合有关资料还在阐述各区地球化学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它们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975.
青藏高原北缘深部地壳结构特征及其形成机制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柴达木盆地-祁连山地区位于青藏高原北缘,同青藏高原主体一样,该区具有多层地壳结构特征,并普遍出现壳内低速层,地壳厚度是华北及华南地区的2倍以上。其形成可能与地壳的横向挤压缩短及幔源物质的底侵作用有关。随着底侵作用增强,地壳厚度加大,岩石圈厚度则越趋于减薄,地壳上部表现为拉张,下部发生壳幔深熔及幔源流体的交代作用,从而导致了地壳低速层,地热和浅源地震的发育。同时,这也是青藏高原出现热壳冷幔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76.
西太平洋次表层海温异常与北赤道流异常海温西传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热带太平洋上层XBT温度资料分析,探讨了对厄尔尼诺(El Nino)事件发生起重要作用的西太平洋暖池区次表层海温变暖异常的变化规律,揭示了影响西太平洋暖池区次表层海温变暖异常的形成机制.分析表明:西太平洋暖池区的次表层海温异常变暖与赤道太平洋的北赤道流(10°N)的海温异常存在密切关系.在El Nino事件发生的前期,位于赤道中东太平洋的异常暖水沿北赤道流温跃层潜沉向西太平洋暖池区输送,在西太平洋暖池堆积并向赤道西太平洋扩展,当异常暖水达到一定强度,并在大气的强迫下,异常暖水沿温跃层东传至赤道中东太平洋并上浮于海面,最终导致El Nino事件的爆发.北赤道流的异常海温西传是导致西太平洋暖池区次表层海温异常的重要机制,是导致El Nino事件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77.
关于西北开发中的几个水资源问题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何惠 《水科学进展》2002,13(4):492-495
分析了西北水资源的特点,就生态环境用水、生态环境治理以及植树造林与沙漠治理等西部开发中的突出问题提出了一些认识。指出:西北开发必须以水为度,充分考虑区域水资源的承载能力;保护和改善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的基本途径是偿还已被人类逐步夺占而本该属于自然生态系统的那一部分水源。  相似文献   
978.
国际河流水文站网布局规划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何惠  蔡建元 《水文》2002,22(5):18-20
随着近年来我国与周边国家在国际河流水资源利用与保护方面的合作工作的不断加强,以及边疆地区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国际河流水文资料收集,分析等基础工作显得越来越重要。为此,针对国际河流地区水文站点稀少,设施设备落后,监测能力薄弱的现实情况,水利部水文局组织编制了国际河流水文站网建设总体规划。简要介绍了该规划中有关国际河流的调查情况与规划河流的选择方法,说明了划定规划区范围的一般性原则和特殊性原则,提出了水文站网布局规划的思路,目标,原则与方法等。  相似文献   
979.
长螺旋钻孔泵压灌注CFG桩缩径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FG桩是水泥粉煤灰碎石桩的简称。长螺旋钻孔泵压灌注CFG桩在层状土层的软硬分界处及软土中出现缩径,通过降低提钻速率和设置降水井点,缩径问题有所缓解,采取复打技术后彻底解决了缩径问题。  相似文献   
980.
深埋隧道外水压力计算的解析-数值法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6  
在高水头富水区,抗水压衬砌设计的关键在于外水压力的计算。深埋隧道排水时,沿轴线方向上流入隧道的水量来自于隧道掌子面的前方,当隧道施工足够长度后,可以认为已施工断面的地下水只从隧道两侧向断面内运动,此时可将三维问题处理为二维。对于深埋隧道,当其断面远小于水头时,可处理为一个点井;隧道全断面排水时,隧道断面线可处理为定流量边界。首先建立隧道排水的水文地质概念模型,采和经验解析法预测隧道的涌水量,然后将涌水量代入隧道围岩渗流的剖面二维模型,模拟隧道排水时围岩渗流场的分布,再采用作用系数的方法计算出隧道衬砌的外水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