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22篇
  免费   2152篇
  国内免费   3278篇
测绘学   1563篇
大气科学   1372篇
地球物理   1592篇
地质学   6013篇
海洋学   1516篇
天文学   83篇
综合类   690篇
自然地理   1423篇
  2024年   148篇
  2023年   348篇
  2022年   627篇
  2021年   718篇
  2020年   608篇
  2019年   683篇
  2018年   590篇
  2017年   574篇
  2016年   547篇
  2015年   617篇
  2014年   618篇
  2013年   697篇
  2012年   790篇
  2011年   789篇
  2010年   761篇
  2009年   728篇
  2008年   740篇
  2007年   714篇
  2006年   698篇
  2005年   509篇
  2004年   423篇
  2003年   274篇
  2002年   319篇
  2001年   243篇
  2000年   215篇
  1999年   84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6篇
  1977年   2篇
  1962年   2篇
  1957年   6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Observations of fluid mud were made in the lower North Passage of the Yangtze Estuary in February 2000, on 10 -11 August 2000, on 30 - 31 August 2000 (after two strong typhoons), on 21 - 24 August 2000 (neap tide) and on 3 -6 September 2000 (mean tide) respectively. In situ data show that the fluid mud in this area consists of fine cohesive sediment (median size 7.23 μm). The formation and movement of fluid mud varied during the neap-spring and flood-ebb tidal cycle. Observations suggest that fluid mud phenomena in this area may be categorised in a three-fold manner as slack water, storm and saltwedge features. The thickness of the fluid mud layer of slack water during the neap tide ranged from 0.2 to 0.96 m, whereas during the mean tide, the thickness ranged from 0.17 to 0.73 m, and the thickness of the fluid mud layer was larger during slack water than at the flood peak. Shoals cover an area of 800 km^2 with a water depth smaller than 5 m. Erosion of these extensive intertidal mudflats due to storm action provides an abundant sediment source. This is particularly significant in this estuary when the tidal level is lower than 5 m. The lower North Passage is a typical zone of saltwater wedging, so the saltwedge fluid mud has the most extensive spatial range in the estuary.  相似文献   
92.
利用CRU月降水资料首先对参与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IPCC AR5)的10个CMIP5模式对1951-2005年中亚地区年降水气候平均态、年际变率以及线性趋势等特征参数的模拟能力进行了系统评估,并选取具有较好模拟性能模式的未来预估试验结果作多模式集合平均预估未来50 a(2011-2060年)中亚地区在不同代表性浓度路径下降水量各特征参数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多数模式能够模拟出中亚地区年降水气候平均态、年际变率以及线性趋势的空间分布特征,同时发现中亚地区年降水量在过去50 a整体以轻微增加为主,趋势不显著。根据定量评估结果,从10个模式中选取4个具有较好模拟性能的模式结果做集合平均,同时利用历史回报试验数据进行检验,发现集合平均的模拟结果无论在量级还是高、低值中心的位置和范围与CRU资料非常接近。未来预估结果表明4种排放情景下4模式集合平均的中亚年降水在未来50 a增加较为明显,尤其在中国新疆南部(由低值区转变为高值区)。总体来看,未来50 a中亚降水增加趋势随着RCPs的增加而增加,且降水增加显著的区域随着RCPs的增加而明显增大。  相似文献   
93.
罗氏沼虾肌肉8种同工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肌肉中的ADH,LDH,G6PDH,SOD,GDH,EST,AKP,ACP等8种同工酶进行分析,以期为其种质资源保护和开发以及遗传育种等方面的研究提供基础资料.结果表明,8种同工酶由17个基因位点所编码,其中G6pdh-1,Gdh-1和Est-3等3个基因位点具有多态现象.多态位点比例为17.6%.  相似文献   
94.
采用PCR扩增、克隆获得了岱衢族和闽-粤东族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线粒体基因全长序列,并扩增了各25条样本的高变区域,测序结果可分成3个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OTU);闽-粤东族含3个类型:D1-N1、D1-N2和D2型;而岱衢族样品均为D1-N1型;设计出能区分不同分型的鉴别引物J1和J2,且优化了鉴别条件。结果表明:根据凝胶电泳的图片,如果样品分型为D1-N2和D2型,则100%为闽-粤东族;如果样品分型为D1-N1型,则该样品为岱衢族的概率为86.2%,为闽-粤东族的概率为13.8%。研究结果为岱衢族大黄鱼的种质资源保护、良种选育和市场销售等方面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5.
DAPI荧光染色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浮游细菌及原生生物的定量研究,但对底栖生物的定量效能尚缺必要的研究。比较了冷冻和冷藏两种保藏方式以及保存时间对DAPI荧光计数底栖细菌、蓝细菌、硅藻、不同粒级自养小鞭毛虫(PNF)和异养小鞭毛虫(HNF)的影响。对黄海冷水团三个站位表层2cm底栖样品进行的4℃冷藏与?20℃冷冻避光保存的比较研究表明,两种保藏方式下两个站位的所有研究对象均无显著差异,但另一站位的PNF(2~5μm和5~10μm)的冷藏保存显著优于冷冻保存。对选取的另外两个站位(0~2cm和2~5cm分层)的样品经1个月和4个月冷藏保存后的分析表明,对于底栖细菌、蓝细菌、PNF(5~10 μm)、PNF(10 μm)、HNF(10 μm)和硅藻在保存1个月和4个月后的计数没有显著差异,而对于PNF(2~5 μm)、HNF(2~5 μm)、HNF(5~10 μm)保存4个月的数量明显低于保存1个月的样品,如其中一个站位的0~2cm分层的PNF(2~5 μm)丰度减少了47.4%,2~5cm分层的丰度减少了59.6%,HNF(2~5 μm)和HNF(5~10 μm)经4个月后丰度降为0。本研究表明,对底栖细菌、蓝细菌以及原生生物的定量计数可因样品、保藏方式及保存时间的不同而产生差异,因此对于底栖样品短期内宜采用避光、冷藏保存,并在带回实验室后尽快分析。  相似文献   
96.
日照水库是1959年建成的一座大(二)型水库,位于日照市东港区驻地以西16 km处的付疃河中游,控制流域面积548 km2,是日照城市及国民经济发展的最重要水源保障。近年来日照市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特别随着"山东精品钢基地"等大项目的开工建设,供水安全形势愈发严峻,如何维护日照水库和保护这一水源地更是被提到了重要的议事日程。先行研究分析流域地质条件,是做好日照水库保护建设工作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97.
国际贸易地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韬  贺灿飞 《地理科学进展》2020,39(10):1732-1746
全球化时代的技术进步和贸易自由化似乎逐渐将世界经济连为一体,但研究发现国际贸易仍然显著地受到地理因素影响。与此同时,经济地理学对国际贸易地理的理论建构存在欠缺,其对国际贸易研究的贡献目前集中于对国际贸易地理格局和贸易网络异质性的描述分析上。在此背景下,论文从生产、流通和消费3个方面归纳国际贸易研究对地理因素作用的理论建构和实证研究:① 生产上的地理差异经由机会成本差异促进贸易;② 流通上的地理差异经由贸易成本而抑制贸易;③ 消费上的地理差异经由市场需求地空间差异而影响贸易。通过总结贸易与制度变迁、贸易与集聚、贸易与不平等、贸易与创新、贸易与污染间的关系相关研究,论文认为当前国际贸易研究存在如下局限:① 并未深入讨论地理变量的内生性,即贸易可能反过来塑造地理差异而非仅由地理变量决定;② 相对缺乏多尺度、跨尺度视角,即贸易理论预测的宏观尺度贸易利得在中观、微观主体上并非均等分配,表现出显著的空间差异;③ 部分研究对产品异质性缺乏探讨,无法全面刻画贸易的差异化地理效应。据此,经济地理学未来对国际贸易研究的贡献可能在于运用多尺度、跨尺度联系的视角深入阐释贸易与地理的多维度异质性和复杂互动。  相似文献   
98.

利用湖北省76个国家气象站1961—2022年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基于气象干旱综合监测指数(Meteorological Drought Composite Index,MCI)和有效降水指数(Effective Precipitation,EP)识别湖北省历年干旱和洪涝过程,分析近62 a旱涝过程频次时空变化和旱涝年、旱涝转换特征以及2010年以来旱涝特点。结果表明:湖北省旱涝频发区总体呈东涝西旱、南涝北旱的片状分布。干旱和暴雨洪涝发生频次分别呈现波动式下降、上升趋势。干旱主要发生在春季和伏秋季,发生频次总体呈减少趋势,但夏秋干旱以及极端干旱有趋多增强的态势;暴雨洪涝主要集中在夏季,发生频次呈增多趋势。旱涝年年际间呈现连旱2~4 a、连涝2~3 a或旱涝交替的特征,部分年份年内旱涝并存、旱涝急转,2010年以来无旱涝并存年。旱涝转换站数年际间波动较大,呈现5个阶段性上升特征,各递增阶段最大站数呈递减趋势。2010年以来旱涝呈现极端性增强、骤发性增多及连旱连涝的特点。

  相似文献   
99.
利用 1 998年“大洋一号”调查船 DY95 - 8航次在中国多金属结核开辟区东、西两小区用多管取样器采集的沉积物样品 ,对小型底栖动物的组成、分布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1 )东、西两小区共有 1 6个类群的小型底栖动物 ,其中线虫类占居显著优势 ,在东、西两小区各占总栖息密度的 71 %和 6 4 %,其次为猛水蚤类和蜱螨类。 (2 )东、西两小区小型底栖动物类群平均栖息密度分别为 3 2 .47ind/1 0 cm2 和 1 8.0 5 ind/1 0 cm2 ,东小区高于西小区。小区各站位间的栖息密度平面分布差异显著。 (3 )东、西两小区小型底栖动物类群栖息密度的垂直分布趋势明显 ,由表层向底层 ,栖息密度逐渐降低。 (4)东、西两小区小型底栖动物空间分布与底质沉积物、结核覆盖率和底层流等环境因子密切相关 ,底质较硬、结核覆盖率较高以及底层流较强都不利于小型底栖动物的栖息。  相似文献   
100.
作为射电天文接收机系统的关键器件, 低噪声放大器的噪声和增益性能对接收机系统的灵敏度有重要影响. 采用100nm砷化镓赝配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pseudomorphic High Electron Mobility Transistor, pHEMT)\lk工艺, 研制了一款可覆盖C波段(4--8GHz)的低噪声放大器(Low Noise Amplifier, LNA). 所设计的LNA采用3级共源级联放大拓扑结构, 栅极、漏极双电源供电. 常温下测试表明, 该LNA在4--8GHz频段内平均噪声温度为\lk60K, 在5GHz处获得最低噪声温度50K, 通带内增益($31\pm1.5$)dB, 输入输出回波损耗均优于10dB, 芯片面积为$2.1\times1.1$mm2, 可以应用于C波段射电天文接收机以及卫星通信系统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