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316篇 |
免费 | 1387篇 |
国内免费 | 1917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744篇 |
大气科学 | 1150篇 |
地球物理 | 1530篇 |
地质学 | 3855篇 |
海洋学 | 822篇 |
天文学 | 116篇 |
综合类 | 525篇 |
自然地理 | 87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0篇 |
2023年 | 165篇 |
2022年 | 365篇 |
2021年 | 407篇 |
2020年 | 364篇 |
2019年 | 392篇 |
2018年 | 382篇 |
2017年 | 360篇 |
2016年 | 413篇 |
2015年 | 407篇 |
2014年 | 430篇 |
2013年 | 423篇 |
2012年 | 427篇 |
2011年 | 444篇 |
2010年 | 452篇 |
2009年 | 403篇 |
2008年 | 387篇 |
2007年 | 334篇 |
2006年 | 323篇 |
2005年 | 272篇 |
2004年 | 265篇 |
2003年 | 255篇 |
2002年 | 450篇 |
2001年 | 388篇 |
2000年 | 248篇 |
1999年 | 167篇 |
1998年 | 92篇 |
1997年 | 94篇 |
1996年 | 64篇 |
1995年 | 71篇 |
1994年 | 57篇 |
1993年 | 53篇 |
1992年 | 34篇 |
1991年 | 28篇 |
1990年 | 16篇 |
1989年 | 17篇 |
1988年 | 14篇 |
1987年 | 6篇 |
1986年 | 7篇 |
1985年 | 16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6篇 |
1982年 | 7篇 |
1981年 | 6篇 |
1980年 | 3篇 |
1979年 | 10篇 |
1978年 | 7篇 |
1965年 | 2篇 |
1958年 | 2篇 |
1957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6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高应力区砂岩加卸载条件下能量变化规律及损伤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高应力区砂岩三轴压缩试验和峰前卸围压试验的结果,分析了砂岩在不同应力路径下的能量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相同围压下,峰前卸围压试验的各能量指标(总吸收能、弹性应变能、耗散能)均小于三轴压缩试验,能量变化特征与其初始应力路径密切相关,且随围压的增大而增大。峰前储存的弹性应变能比耗散能多,耗散能只在临近峰值点处才迅速增加。能量的耗散会导致岩石产生损伤,并且使岩性劣化、丧失强度,从能量角度定义的损伤变量,可以得出结论:开始卸荷低围压下的损伤变量大于高围压下,临近破坏时高围压下的损伤变量大于低围压下;卸围压使岩样束缚减小,加速了损伤的发展,岩样所受的应力状态愈趋不平衡。因此,基于能量的角度来表征岩石的损伤演化更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992.
993.
大陆岩石圈导电性的研究方法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随着地球科学的进展 ,大陆岩石圈导电性结构的研究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而超宽频带大地电磁测深则是目前用于探测岩石圈导电性最有效的地球物理先进技术。它把现代性能优良的宽频带大地电磁系统 (MT 2 4NS或V5 2 0 0 0 )与长周期智能化大地电磁系统 (LIMS)配套使用 ,采集地面上频率范围为n× 10 -4~n× 10 2 Hz的天然电磁场信号 ,并通过一系列数据处理和反演计算 ,获得深达下地壳和上地幔的地下导电性结构模型。此模型不仅可以提供有关岩石圈地质构造轮廓的信息 ,更重要的是可以间接反映现今地下深部的热结构特征和物质状态分布特点。多年来 ,应用超宽频带大地电磁测深对青藏高原岩石圈导电性结构的研究表明 ,高原的中、下地壳确实是良导电性的 ;它可能说明西藏地壳中普遍存在岩石的局部熔融 ,或地热流体。沿着应县—商河剖面的大地电磁测深研究结果从电性的角度证明了太行山山前断裂为一组向东倾斜的深断裂 ,华北地区岩石圈以其为界划分为东、西两区 ;东区为低阻区 ,与构造活动区的岩石圈导电性特征相符 ;西区为高阻区 ,表现出稳定大陆区岩石圈导电性结构的特点。 相似文献
994.
同源岩浆成因金矿成岩成矿时差的统计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同源岩浆成因金矿的成岩成矿时差是确定矿床与岩浆岩成因关系的重要基础。而中国同源岩浆成因金矿分布十分广泛,前人在成矿学和岩石学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为此本文收集了国内一些典型金矿的成矿和相关同源岩浆岩的同位素测年数据,讨论并定量厘定了该类金矿床成岩成矿时差的分布特征及分布范围。数据统计分析及柯尔莫哥洛夫准则检验结果显示,成矿事件一般同步或略滞后于同源岩浆活动,成岩成矿时差在95%信度下服从正态分布,介于0~16.0Ma,均值约为7.0Ma。因此,若金矿成岩成矿存在着≤16.0Ma的时差,就应该重视二者之间的同源成因联系。同时,笔者也强调:准确的成岩成矿时差应加强对金矿成岩成矿地质背景的研究;重视时差研究与微量元素和同位素示踪相结合,从年代学和地球化学方面对矿床成因作出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995.
996.
997.
998.
北京一次大风和强降水天气过程形成机理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23,自引:5,他引:23
利用3维强风暴冰雹分档模式(IPA—HBM)对2001年8月23日北京的一次伴有大风、暴雨和冰雹的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模拟和分析,并与部分观测资料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式对此次强风暴的生命史、降水分布、降雹的大小等要素做了较好的模拟,并能够模拟出伴随强风暴过程所产生的强下沉气流和及地面强风速切变(下去暴流)。从云微物理学角度分析了此次局地性大风的形成原因,认为由高空冰雹粒子的拖曳产生的负浮力作用是促发强下沉气流产生的主要原因,其次是冰雹的融化和雨水蒸发冷却对下沉气流起加速作用,冰雹的拖曳和融化作用对下沉气流具有决定性作用。强风暴所产生的爆发性强下沉气流最终导致了局地大风的形成。 相似文献
999.
中国西北内陆干旱盆地地下水资源评估与开发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邵新民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2,29(3):20-23
以多年的地下水勘查经验、成果为基础,总结西北内陆干旱盆地地下水资源评估与开发中的主要问题,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客观和主观原因;认为地下水动态监测和水运行测量统计是实现逐步逼近地下水资源量的最有效方法;提出了开发地下水库,实施地表水、地下水联合调度,稳定供水,是西北内陆干旱盆地水资源开发的最佳模式。 相似文献
1000.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agnetic variability and their possible implication for sub-sea methane venting,magnetic susceptibility (MS) of 145 surface sediment samples from the southern South China Sea (SCS) was investigated.Magnetic particles extracted from 20 representative samples were also examined for their mineral,chemical compositions and micromorphology.Results indicate that MS values range between -7.73×10-8 and 45.06x10-8 m3/kg.The high MS zones occur at some hydrecarbon-bearing basins and along main tectonic zones,and low ones are distributed mainly within the river delta or along continental shelves.Iron concretions and manganese concretions are not main contributors for high MS values in sediments,while authigenic iron sulphide minerals are possibly responsible for the MS enhancement.This phenomenon is suspected to be produced by the reducing environment where the high upward venting methane beneath the seafloor reacts with seawater sulfate,resulting in seep precipitation of highly susceptible intermediate mineral pyrrhotite,greigite and paramagnetic pyrite.It suggests that MS variability is possibly one of the geochemical indicators for mapping sub-sea zones of methane venting in the southern SCS.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