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5篇
  免费   594篇
  国内免费   725篇
测绘学   378篇
大气科学   182篇
地球物理   567篇
地质学   1390篇
海洋学   298篇
天文学   17篇
综合类   181篇
自然地理   231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67篇
  2022年   153篇
  2021年   165篇
  2020年   143篇
  2019年   169篇
  2018年   130篇
  2017年   136篇
  2016年   154篇
  2015年   146篇
  2014年   153篇
  2013年   144篇
  2012年   161篇
  2011年   174篇
  2010年   165篇
  2009年   164篇
  2008年   173篇
  2007年   136篇
  2006年   135篇
  2005年   121篇
  2004年   97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68篇
  2001年   66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6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5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2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有害赤潮数值分析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根据国内外最新文献,详细介绍了有害赤潮数值分析的各种方法,包括多元统计分析和赤潮生态数学模型,综述了多种方法在分析撮有害赤潮发生主要诱因及判别赤潮发生与否中的应用,评述了最按展起来的赤潮生态模型,总结了各种数值方法反映的赤潮不同侧面,并对不同方法在实践应用中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92.
我国司法实践对污染环境罪的适用不够灵活,有必要从刑法解释学的角度进行研究。相较于立法论,解释论是更合适的路径选择。对污染海洋行为进行教义学分析有利于激活污染环境罪,应当采取生态学的人类中心法益论来界定污染环境罪的保护法益。以污染海洋行为为例,以保护法益为指导,“三步走”将污染环境罪保护的“海洋”的范围限定为,污染后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活的海域。从功能主义的视角看,污染海洋的行为可以分为故意处置型、操作违规型和意外事故型3类,每个类型的犯罪行为适用不同的处理模式。污染环境罪与投放危险物质罪,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及其对应的过失犯罪,非法制造、运输、储存危险物质罪以及重大责任事故罪,存在交叉和竞合的关系,应当根据相关司法解释等规定,在不违反重复评价原则的情况下,充分评价。在船舶碰撞导致的污染海洋案件中,应当区分碰撞事故的责任和污染事故的责任,全面评价各主体的刑事责任。  相似文献   
993.
极区海冰密集度AMSR-E数据反演算法的试验与验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海冰密集度是极区海冰监测的重要参数,目前分辨率最高的微波海冰密集度产品为德国Bremen大学发布的针对AMSR-E 89 GHz频段数据利用ASI算法反演的网格数据。为实现中国极区遥感产品从无到有的战略步骤,本文针对AMSR-E 89GHz频段微波数据的ASI算法,进行了插值算法、系点值和天气滤波器一系列试验。针对北极海区,着重对影响反演结果的主要参数——纯冰和纯水的亮温极化差异阈值,即系点值(P1P0)进行了2009年全年的统计分析。研究表明,2009年北极纯冰和纯水的代表区域P1P0年平均值分别为10.0 K和46.67 K;2 K以上的系点值差异引起的海冰密集度差别较为显著;同样的系点值差异在不同极化差异P取值范围对海冰密集度的影响也不同。通过统计确定的系点值推算并修正了海冰密集度反演公式,对2009年全年北极海冰密集度进行了反演,并与Bremen大学产品进行了比较。继而对白令海和楚科奇海12个晴空下MODIS可见光样本数据进行反演,以验证AMSR-E冰密集度反演结果,并对误差原因进行了分析。本研究反演结果与MODIS样本比对的误差略小于Bremen大学的反演产品,空间平均误差为3.84%,空间平均绝对误差10.83%。  相似文献   
994.
近年来细菌性疾病因病原菌种类繁多、覆盖区域广而影响了其养殖业的健康发展,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从体表具有黑斑、肢体残损症状的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肝胰腺组织中分离得到1株病原菌,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鉴定、16S rRNA序列和特定毒力基因检测鉴定,以及人工回归感染试验和药敏试验分析其致病性和耐药性。结果表明,该菌为豚鼠气单胞菌(Aeromonas caviae),含有aer、lip、gcat、ser和OMPA I等毒力基因;药敏试验显示其对头孢曲松、氯霉素等7种抗生素高度敏感,对恩诺沙星、阿米卡星及复方新诺明3种抗生素中度敏感,对四环素、环丙沙星等10种抗生素具有耐药性;人工回归感染实验表明该菌具有较高的致病性,对罗氏沼虾的半致死浓度为6.54×105 CFU/mL。豚鼠气单胞菌作为水产养殖中的条件性致病菌,研究结果揭示了该菌株的部分生物学特性,有利于丰富豚鼠气单胞菌属的基础数据,同时也为罗氏沼虾养殖过程中的病害防控提供了一定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95.
C-型凝集素(C-typelectin,CTL)是甲壳类动物体液免疫中重要的免疫因子之一。但CTL基因在溶藻弧菌对三疣梭子蟹(Portunustrituberculatus)感染的过程中的表达及抗病机制尚有待进一步研究。为初步阐明CTL基因SNP E4-205 C/T位点与抗溶藻弧菌感染相关的分子机制,对不同基因型梭子蟹进行溶藻弧菌感染,通过绝对定量方法分析不同基因型梭子蟹肝胰腺、肌肉组织中溶藻弧菌的复制情况。发现溶藻弧菌感染后12 h内梭子蟹肝胰腺、肌肉组织中C/C组细菌数量显著高于T/T组,结果表明T/T组梭子蟹抗感染能力显著高于C/C组。进一步对该位点非同义突变(ACT-ATT)导致的一个氨基酸改变(Thr-Ile)的两种蛋白进行体外重组表达,并对两种重组蛋白CTL-ATT及CTL-ACT进行活性分析。发现两种重组蛋白对溶藻弧菌生长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CTL-ATT的抑菌活性显著高于CTL-ACT。重组蛋白CTL-ATT与PAMPs的结合活性高于CTL-ACT与PAMPs的结合活性,同时两种蛋白与PAMPs和溶藻弧菌的结合活性具有浓度依赖性。结果表明三疣梭子蟹CTL基因参与机...  相似文献   
996.
ADCP技术是海洋测流领域的热门技术,而频谱估计方法的研究是该技术的核心。文章介绍一种最小二乘的改进算法(ELMS),利用该算法可以很好的提取出淹没在白噪声下的正弦频谱。和传统的快速傅立叶变换方法(FFT)相比,该算法极大的压缩了数据量的要求,而且在信噪比为0DB的时候,仍能够较准确的估计出信号的谱峰位置。实验结果辩明该算法具有良好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997.
基于DSP和CPLD的数字ADCP信号处理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ADCP)测量流速是20世纪8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种流速流量测验新技术。文章介绍了一种以DSP和CPLD为核心的数字ADCP信号处理系统,阐述了系统工作原理、系统结构和软硬件设计。系统以TMS320C5410芯片作为系统控制和信号处理的核心,采用数字滤波和直接数字合成技术为接收和发射模块,提高系统的速度到10ns运算级,极大的降低了输入输出信号的漂移,水体空间分辨率达到1m。  相似文献   
998.
主机网络安全防护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CONSOLE-MANAGER-AGENT的分布式体系结构,综合入侵检测与访问控制等安全技术,基于网络安全模型P2DR,提出了一个动态和静态相结合,集防护、检测和响应为一体的主机系统可适应综合安全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和实现了USAMS(UNIX Security Audit Management System),对涉密网内的主机系统实施综合安全防护。  相似文献   
999.
Smart Client既可以运用网络和Web Services存取各种外部系统的资源,又能使用本地计算机的所有资源,充分发挥客户端的运算能力,是一种全新软件模式。Office 2003 System中提供了一个Smart Document的功能。使用以文档为基础的方式扩充智能感知的XML标记功能,和用户交互更容易。微软还提出了一套Information Bridge Framework(IBF),来协助开发人员建立方案来连接Microsoft Office应用程序与Web服务。应用Microsoft的Smart Client,结合Office 2003 System以及.NET技术,构建一种部署成本低、维护容易、构架轻小、健壮的应用系统。  相似文献   
1000.
利用国家天文台(北京和昆明)的射电频谱仪(频段为0.65~7.6 GHz)和相关的NoRH/17GHz射电以及TRACE/171 EUV和Yohkoh/SXT的观测资料,分析了2001/04/10和10/19的2个共生精细时间结构的稀有事件,这2个事件的射电爆发时间轮廓和观测特征相似,通过这2个事件的微波(17GHz)偏振观测资料的比较,发现这2个射电爆发均由包含多重(4极)磁结构的复杂活动区引起,特别指出这2个耀斑最后都导致了耀斑后相的分米波射电爆发(第二次触发耀斑),这可能是后环引起的射电爆发。它们都分别对应于双极磁位形,表明这两次触发耀斑是由相似的耀斑模型产生。2个分米波爆发可能是相似(homologous)耀斑的射电表现,可以推测这两次耀斑的驱动器可能皆是磁流浮现或对消(因为源区有新的单或双极出现或消失),而它们的触发器皆是由双极反向Y型位形(具有一个双极拱的单磁流系统)的磁重联,耀斑后环的演化是导致耀斑后相分米波射电爆发的必要条件。我们认为,这双带耀斑对应的宽带射电爆发辐射机制是回旋同步加速辐射过程,而耀斑后相的窄带分米波爆发的辐射机制是等离子体辐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