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23篇
  免费   1879篇
  国内免费   2792篇
测绘学   1145篇
大气科学   1166篇
地球物理   1756篇
地质学   5292篇
海洋学   1430篇
天文学   113篇
综合类   696篇
自然地理   796篇
  2024年   92篇
  2023年   235篇
  2022年   480篇
  2021年   598篇
  2020年   510篇
  2019年   619篇
  2018年   531篇
  2017年   519篇
  2016年   559篇
  2015年   578篇
  2014年   615篇
  2013年   611篇
  2012年   692篇
  2011年   668篇
  2010年   628篇
  2009年   619篇
  2008年   639篇
  2007年   545篇
  2006年   507篇
  2005年   423篇
  2004年   334篇
  2003年   232篇
  2002年   193篇
  2001年   203篇
  2000年   167篇
  1999年   128篇
  1998年   81篇
  1997年   87篇
  1996年   59篇
  1995年   52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5篇
  1979年   8篇
  1978年   2篇
  1965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4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The detailed lithospheric structure of South China is the basis for the understanding of tectonic processes of eastern China.Specifically,two essential issues in the study of lithospheric structure are the thermal and compositional structures,which are usually derived from either geophysical or geochemical observations.However,inversions from single geophysical or geochemical datasets have certain limitations,making it necessary to develop joint inversions of geophysical,geochemical and petrological datasets.In this paper,through thermodynamic simulation and probabilistic inversion,we inverted multiple datasets including topography,geoid height,surface heat flow and surface wave dispersion curves for the 3D lithospheric thermal and compositional structure of South China.The results reveal a thin(<100 km)and flat LAB beneath the South China Fold System Block and the lower Yangtze Craton.Also,we found that the lithospheric mantle is primarily composed of saturated peridotite,indicating that the ancient refractory lithospheric mantle has been replaced by new materials.The dominant dynamic mechanism for lithospheric thinning in eastern South China may be the flat subduction of ancient Pacific slab,while thermal erosion may have also played a significant role.In contrast,the LAB depth beneath the Sichuan Basin is much thicker(>200 km),suggesting that the thick and cold craton lithospheric roots are retained.There may exist a discontinuous interface beneath the Sichuan Basin,with the saturated lower layer thicker than the refractory upper layer.As a result,the lithospheric mantle of the Sichuan Basin and surrounding regions is mainly composed of saturated and transitional peridotite.  相似文献   
22.
Diagnostic metrics for evaluation of annual and diurnal cycle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wo sets of diagnostic metrics are proposed for evaluation of global models?? simulation of annual and diurnal cycles of precipitation. The metrics for the annual variation include the annual mean, the solstice and equinoctial asymmetric modes of the annual cycle (AC), and the global monsoon precipitation domain and intensity. The metrics for the diurnal variation include the diurnal range, the land?Csea contrast and transition modes of the diurnal cycle (DC), and the diurnal peak propagation in coastal regions. The proposed modes for the AC and DC represent faithfully the first two leading 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s and explain, respectively, 82% of the total annual variance and 87% of the total diurnal variance over the globe between 45°S and 45°N. The simulated AC and DC by the 20-km-mesh MRI/JMA atmospheric general circulation model (AGCM) are in a wide-ranging agreement with observations; the model considerably outperforms any individual AMIP II GCMs and has comparable performance to 12-AMIP II model ensemble simulation measured by Pearson??s patter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Comparison of four versions of the MRI/JMA AGCM with increasing resolution (180, 120, 60, and 20?km) reveals that the 20-km version reproduces the most realistic annual and diurnal cycles. However, the improved performance is not a linear function of the resolution. Marked improvement of the simulated DC (AC) occurs at the resolution of 60?km (20?km).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better represented parameterizations that are adequately tuned to increased resolutions may improve models?? simulation on the forced responses. The common deficiency in representing the monsoon domains suggests the models having difficulty in replicating annual march of the Subtropical Highs that is largely driven by prominent east-west land?Cocean thermal contrast. Note that the 20-km model reproduces realistic diurnal cycle, but fails to capture realistic Madden-Julian Oscillation.  相似文献   
23.
当前存在许多针对移动终端开发的地理信息应用,这些应用大多基于特定移动平台进行开发,无法实现平台间的兼容。超文本标记语言(Hypertext Markup Language,HTML),MTML5作为下一代互联网技术标准,提供了许多新特性,可以实现平台间最大兼容。因此,提出了基于HTML5的设计思路,旨在根据移动终端地理信息应用特点,利用HTML5关键技术进行实现以达到平台兼容。文中对HTML5关键技术进行研究,并利用HTML5关键技术设计及实现了移动终端地理信息应用,通过实际部署及测试,应用效果良好,证明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4.
基于CiteSpace中国海洋经济研究的知识图谱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韩增林  李彬  张坤领  李璇 《地理科学》2016,36(5):643-652
利用CiteSpace可视化文献分析工具对1982~2013年CNKI总库中文核心期刊以及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中海洋经济研究的3 441篇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绘制出研究热点、核心作者群及研究机构的知识结构图谱。结果表明:自中国海洋经济研究会成立以来,中国海洋经济研究主要围绕 “海洋经济”、“海洋产业”、“可持续发展”、“海洋资源”、“海洋开发”、“滨海旅游”等展开;韩增林、张耀光、郑贵斌、殷克东、李靖宇、徐志斌等是主要的发文作者;国家海洋局、中国海洋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和广东海洋大学为发文较多的机构;《海洋开发与管理》是海洋经济相关研究载文量最多的期刊,《经济地理》、《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地域研究与开发》、《资源科学》等是主要的载文核心期刊。除了传统的海洋经济研究视角下,区域海洋经济差异、海洋产业结构与布局及优化、海洋产业竞争力、海洋产业集群、现代海洋产业、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可持续、人海关系的脆弱性、滨海旅游等的研究外,在新的国际和国内形势下,海洋经济相关理论、战略性新兴海洋产业研究、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及“一路一带”战略对海洋经济相关研究的新要求也是需要重点关注的方面。  相似文献   
25.
云南省防洪空间信息系统构建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通过讨论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立足现实对相关空间数据进行集成和整合处理,实现防洪空间信息的数字化、标准化,为优化防汛指挥工作手段提供基础。系统数据库饭知不同比例尺精度的空间基础数据以满足不同目的的需求,对相关水文、防洪设施、全省洪涝风险和重点区风险图、土地利用等图件进行系统整合。系统有较强的管理功能和分析功能,可提高云南省防洪空间信息的共享度和系统有效管理,为政府统一组织和指挥抗洪救灾提供重要的辅助决策支持手段。  相似文献   
26.
使用NCEP数据分析新疆于田地震前异常增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国家环境预测中心(NCEP)全球再分析资料为监测地震异常提供了新的数据源。分析了2008年3月21日新疆7.3级地震前一个月的NCEP数据,发现2月18日06时(UTCS世界标准时间)在震中附近的断层带上出现温度异常,随后异常持续并向震中位置靠近。20日18时,异常区域完全覆盖震中位置,增温幅度达到7 K。21日12时异常结束。分析表明:温度异常区域与断层分布具有一致性,增温中心对应未来震中位置,增温幅度和发震震级可能存在对应关系,这对预测地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7.
对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最新引进的4台CG-6型相对重力仪的零漂特性进行测试研究,结果表明,4台重力仪的静态零漂率、混合零漂率和动态零漂率均小于8 μGal/h,满足厂家给出的技术指标。在较长观测时间内,各台仪器的零漂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非线性特征,因此在进行较长时间的野外观测以及后续数据处理中,不宜将零漂率作为常数进行解算和零漂改正。  相似文献   
28.
地缘环境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准确、精细、及时更新的各类地缘冲突信息是全球地缘风险评估和预警的基础。本文全面回顾了以武装冲突为核心的全球地缘冲突数据体系建设的发展历程,剖析了地理时空定位、大数据挖掘等技术的应用进展。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支持下,对武装冲突内涵和武装冲突事件数据体系总体框架的理解不断深入,生产出一大批高质量的数据集合或数据产品;地缘冲突在主题上逐渐细化,冲突事件记载的空间定位精度从国家发展到更小尺度的地理位置(经纬度);在网络信息搜索与大数据挖掘技术支持下,武装冲突信息的更新频率从年度更新提高到每小时更新,全球武装冲突数据体系建设初见成效。地缘环境系统科学与地理科学的深度融合、地理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将是推动本学科领域发展的重要动力。  相似文献   
29.
????????GPS??????????????????IGU??????????????÷???????????????????????????????????????????????λ?????????????????????????????????IGS??????????????侫????????0.2 ns??????λ???????????????1 cm??????????????2 cm??  相似文献   
30.
生态质量是指一定时空范围内生态系统要素、结构和功能的综合特征,具体表现为生态系统的状况、生产能力、结构和功能的稳定性、抗干扰和恢复能力。生态系统的质量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监测的重要内容,多时空尺度观测技术的发展为生态系统质量监测与评价提供了新机遇,但同时也对国家尺度生态要素、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的观测标准与技术规范提出了新的要求。本国家重点研发项目自2017年7月立项以来,围绕国家尺度生态质量监测技术与规范,开展了生态系统网络观测技术规范、台站生态要素监测、区域生物多样性和区域生态功能监测技术与规范的研究,在典型农林草湿地生态系统开展应用示范。项目在生态质量综合监测指标体系构建、生态系统研究网络观测技术、区域生物多样性和区域生态功能监测、基于无人机和机器学习的荒漠植被监测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促进了生态质量监测技术的发展。我们组织本专辑从不同视野集中系统介绍本项目已取得的生态质量监测技术和评价方法,以期促进生态学及其观测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