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189篇 |
免费 | 2263篇 |
国内免费 | 1065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752篇 |
大气科学 | 577篇 |
地球物理 | 961篇 |
地质学 | 3183篇 |
海洋学 | 960篇 |
天文学 | 47篇 |
综合类 | 371篇 |
自然地理 | 666篇 |
出版年
2025年 | 9篇 |
2024年 | 185篇 |
2023年 | 215篇 |
2022年 | 364篇 |
2021年 | 369篇 |
2020年 | 340篇 |
2019年 | 370篇 |
2018年 | 319篇 |
2017年 | 275篇 |
2016年 | 329篇 |
2015年 | 315篇 |
2014年 | 312篇 |
2013年 | 387篇 |
2012年 | 444篇 |
2011年 | 359篇 |
2010年 | 394篇 |
2009年 | 369篇 |
2008年 | 407篇 |
2007年 | 375篇 |
2006年 | 299篇 |
2005年 | 240篇 |
2004年 | 195篇 |
2003年 | 129篇 |
2002年 | 149篇 |
2001年 | 124篇 |
2000年 | 82篇 |
1999年 | 50篇 |
1998年 | 24篇 |
1997年 | 13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8篇 |
1994年 | 7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9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8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4篇 |
1980年 | 1篇 |
1979年 | 5篇 |
1975年 | 1篇 |
1964年 | 2篇 |
1957年 | 3篇 |
195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5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52.
53.
54.
对钦杭结合带西南段大瑶山东南缘的中晚侏罗世埃达克质花岗岩(165~153 Ma)进行了岩石学、地球化学研究,并探讨了埃达克质和TTG岩类的特征属性。岩石SiO2含量63.76%~72.13%,总体具高Al2O3(Al2O3≥15%)、低MgO (<3%),亏损重稀土元素(HREE)、正Eu异常或弱的负Eu异常,低Y (≤18×10-6)和Yb (≤1.9×10-6),高Sr (>300×10-6)和Sr/Y值(>20)等埃达克岩独特的地球化学特征。结合区域构造演化分析认为,该侏罗纪埃达克质花岗岩形成于陆内伸展构造背景,为大陆板内加厚(隆起区)的下地壳底部岩石部分熔融的产物,属大陆板内环境I型花岗岩。具有类似于低镁安山岩/闪长岩系列(LMA)和镁安山岩/闪长岩系列(MA)两种高压型TTG亚类的属性,为古俯冲增生带下地壳弧型岩石熔融的继承性特征,与中生代古太平洋俯冲板片熔融过程无关,属非俯冲成因的埃达克/TTG岩类。其空间上与大瑶山东南缘早古生代俯冲增生带高度重合,且与早古生代TTG侵入岩组合紧密相邻,提示它们可能源自于早古生代洋壳俯冲带或大陆边缘弧下地壳玄武质岩石的部分熔融,因而具有洋俯冲成因的特征属性。 相似文献
55.
通过将砂样图像进行单颗粒分割,识别砂样成分,可显著提高砂样岩性分析的准确性和效率。现有的砂样图像分割方法主要以传统分水岭算法和卷积神经网络为主,但由于对单颗粒岩屑轮廓细节提取不足,误分割率高。本文提出一种以图像融合算法为桥梁,将卷积神经网络和分水岭算法相结合的单颗粒图像分割提取方法。首先利用改进的Mask R-CNN网络快速分割砂样原图,获得其初分割图像;然后,将初分割图像与砂样原图进行融合,再使用改进的分水岭算法对融合结果进行分割;最后,利用砂样原图坐标点匹配方法,将分水岭分割得到的结果图像进行修正,完成单颗粒岩屑图像提取。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的单颗粒自动分割提取方法准确率高达96.77%,且模型更轻量和精准,为岩屑图像分割提供了一种可行且有效的方法,可满足有效测算油藏层构造变化、查找潜在沉积物源及储层动态变化的需求。 相似文献
56.
57.
58.
实验室培养端足类日本大螯蜚对镉的毒理敏感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沉积物毒性生物检测是沉积物环境质量评价重要内容之一[1].在沉积物毒性生物检测实验中,常用的受试生物有端足类(Amphipoda)、多毛类(Polychaeta)、软体动物(Mollusca)、棘皮动物(E-chinodermata)和枝角类(Cladocera)等中的部分种类[2-3].端足类是目前开展海洋沉积物毒性检测的优选受试生物,对其研究工作进行的最多,经验积累也最丰富,用其进行的有关沉积物毒性检测的方法也比较成熟[3].目前国外已有20多种海洋端足类用于沉积物毒性生物检测中.野生受试生物受季节、数量的限制不能满足检测工作的需要. 相似文献
59.
山东平邑—蒙阴地区古近纪地层时代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山东平邑—蒙阴地区古近纪地层的野外地质调查和实测剖面,对分布于该区内的古近系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划分,提供了新的ESR测年数据,并结合生物地层序列确定了该区古近系的地层顺序为:古近系渐新统汶东组(E3w)、古近系上始新统大汶口组(E23d)、古近系中始新统朱家沟组(E22z)、古近系下始新统常路组(E21c)、古近系上古新统卞桥组(E12b)和古近系下古新统固城组(E11g)。为华北地区乃至全国古近系的研究与划分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60.
Glacier inventory compilation during the past 20 years and modifications of that for the Eastern Pamir and Banggong Lake indicate that there are 46,342 modern glaciers with a total area and volume of 59415 km2 and 5601 km3 respectively in China. These glaciers can be classified into maritime and continental (including sub-continental and extremely continental) types. Researches show that glaciers in China have been retreating since the Little Ice Age and the mass wastage was accelerated during the past 30 to 40 years. Being an important part of glaciological studies in China, ice core climatic and environmental studies on Tibetan Plateau and in the Antarctica have provided abundant, high resolution information about past climatic and environmental evolution over the Tibetan Plateau and Antarctica. Except for different parameters recorded in ice cores relating to climate and environment changes on Tibetan Plateau, records from ice cores extracted from different glaciers show that the discrepancies in climatic and environmental changes on the north and south parts of the plateau may be the consequence of different influencing effects from terrestrial and solar sources. Glaciological and meteorological phenomena imply that Lambert Glacier valley is an important boundary of climate in the east Antarctica, which is thought to be connected with cyclonic activities and Circum-polar Waves over the Antarctica.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