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99篇
  免费   2749篇
  国内免费   1363篇
测绘学   900篇
大气科学   756篇
地球物理   1185篇
地质学   3932篇
海洋学   1201篇
天文学   57篇
综合类   467篇
自然地理   813篇
  2025年   11篇
  2024年   226篇
  2023年   292篇
  2022年   438篇
  2021年   461篇
  2020年   411篇
  2019年   459篇
  2018年   383篇
  2017年   343篇
  2016年   401篇
  2015年   363篇
  2014年   370篇
  2013年   456篇
  2012年   539篇
  2011年   453篇
  2010年   496篇
  2009年   451篇
  2008年   493篇
  2007年   452篇
  2006年   395篇
  2005年   299篇
  2004年   251篇
  2003年   167篇
  2002年   184篇
  2001年   151篇
  2000年   109篇
  1999年   66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4年   2篇
  1957年   3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91.
本文运用生态足迹的理论和方法,以2009年开封市3个不同收入居民消费水平生活小区为例,采用居民生物资源和能源消费调查问卷数据,定量分析了2009年开封市不同收入水平小区居民的生活消费生态足迹。根据板桥小区、康平小区、龙成花园3 个小区的调查资料,分别计算了3个小区的生物资源消费和能源消费的生态足迹。结果表明:① 从3个小区人均生态足迹来看,总体上能源消耗的生态足迹较大;② 从3个小区居民生物消费的生态足迹来看,猪肉的人均生态足迹最大,奶制品次之,肉类食品和奶制品的生产需要较多的土地面积;③ 通过分析3个小区不同类型的人均生态足迹,板桥小区化石燃料用地和建筑用地所占的比重最大,其次是耕地和草地;收入消费水平越高的居民,生态足迹越大,收入消费水平越低的居民,生态足迹越小。证实了高收入水平居民对生态以及资源的占用程度要远远大于低收入水平居民,造成居民生态占用以及碳排放的不公。最后,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2.
The chemical weathering intensity and element migration features of the Xiashu loess profile in Zhenjiang are studied in this paper. (1) The Xiashu loess profile underwent moderate chemical weathering. It seems that the precipitation is a more important factor than the temperature in controlling the process of the chemical weathering. (2) The major elements such as Si, K, Na, Ca, Mg, Mn and P were migrated and leached, while the elements Fe and Ti were slightly enriched. The migration features of the major elements reveal that the Xiashu loess finished the primary process of chemical weathering characterized by leaching of Ca and Na, and almost reached the secondary process characterized by leaching of K. Except the elements Sr and Ga, other trace elements such as Th, Ba, Cu, Zn, Co, Ni, Cr and V were enriched. It might be caused by both the biogeochemical process and the adsorption of trace elements by clay mineral and organic materials. (3) The difference of element migration down the Xiashu loess profile reveals that the climate was warm and wet at the early-middle stage of the middle Pleistocene. At the end of the middle Pleistocene, it became dry and cool. At the early stage of the Late Pleistocene, the paleoclimate became warm and wet again. As a whole, the paleoclimate generally became drier and cooler in this region from the beginning of the middle Pleistocene.  相似文献   
93.
采用等温溶解平衡法研究了三元体系CaCl2?SrCl2?H2O温度从323.15 K到353.15 K范围内的相平衡。基于该三元体系多温下的相平衡数据,设计开展了实验室模拟南翼山油田卤水中氯化钙和氯化锶在温度323.15 K下的分离实验。实验室模拟钙锶分离实验结果表明,在323.15 K下时分离一次固相产品中的钙锶摩尔比可以从25.46:1降至1.73:1,SrCl2的回收率为52.47 %,所得一次固相产品在323.15 K下溶解并再次蒸发。钙和锶的摩尔比从1.73:1降至1.1:1,SrCl2的回收率为78.67 %。  相似文献   
94.
由于不同的水深探测手段及海深反演方法适用于不同深度的海域,且全球海域水深分布不均,因此在探测及反演海深之前,需对目标海域的水深分布有一定认识。本文采用ETOPO1模型对全球及部分海域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全球及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区域的水深大多处于3 000—10 000 m,其中3 000—5 000 m水深海域占比较大,因此,在这些海域主要采用重力数据结合船测数据进行反演,同时应注意避开海岸带、岛屿较多、海脊存在的区域;对于水深小于1 000 m的海域,可以根据外部环境,采用多波束船测、水深遥感、机载激光测深等方式进行探测。通过分析及统计全球和重点海域的水深可以为海深探测及海底地形反演方法的选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5.
概要地介绍了中亚地区的构造分区特点、优势矿产资源和主要成矿时期。在区域成矿分析的基础上,强调围绕大规模成矿作用进行地质过程解析的重要性,更好地为资源潜力评价和勘查开发选区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6.
对黄河河口现行清水沟流路范围内不同汊河的形成、演化及其特征进行了梳理总结,围绕汊河不同运用方案的影响效应进行了论证分析。研究表明:现行清水沟流路范围内的汊河运用方案不适用于多汊河轮流行河模式、同时行河与轮流行河联合模式和同时行河模式,而采用单一汊河轮流行河模式可以充分发挥海洋输沙动力,保证河口海域向外海的较大输沙量,对延长清水沟流路使用年限更有利,更为科学和经济合理。在现行清8汊河达到改道标准后,应优先使用老河道汊河,该方案不仅有利于未来海岸线的均衡发展,而且更有利于延长清水沟流路的使用年限。  相似文献   
97.
通过综合利用主成分分析替换法和高分辨率主成分分析融合法,对双桥-新路地区的遥感影像进行了增强处理与构造解译、甄别,突出了不同规模构造体系的特点,实现了对区内不同规模构造信息的有效补充。经后期野外验证,解译成果具有较高可信度,有助于该区热液型铀矿找矿靶区的圈定定位及后续资源潜力评价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98.
基于公开的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数据以及国内外航次调查积累的海底地形等资料,笔者编制了西太平洋海山区1:500万构造分区图.西太平洋海山区构造分区图包括1幅主图和3幅辅图,主图为《西太平洋海山区构造分区图》,共划分出了3个一级板块、22个二级分区块体、12个三级分区块体,3幅辅图分别为《西太平洋海山区地质构造图》、《西太平...  相似文献   
99.
渭河断裂深、中、浅和近地表显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渭河断裂是渭河盆地一条重要的隐伏断裂,对渭河盆地的形成和发展乃至盆地内的地震活动都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文中基于横跨渭河断裂的深地震反射、浅层地震反射、钻孔勘探和槽探等勘探方法取得的探测结果,从深部、中部、浅部以及近地表4个深度,给出了渭河断裂的呈现特点,即最深切割层位、不同深度的产状变化、错距大小、断裂的最新活动时代和活动期次等  相似文献   
100.
基于VC++6.0实现计算机与全站仪通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解决测量工作中计算机与全站仪的数据通讯问题,在VC 6.0中使用串行通讯控件ActiveX实现计算机与全站仪的数据通讯及生成成图软件所要求的坐标展点格式文件的方法,并给出较为详细实用的实例程序,可在此基础上进行功能扩充,编写成全站仪和成图软件之间的通用接口软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