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4篇
  免费   100篇
  国内免费   121篇
测绘学   41篇
大气科学   50篇
地球物理   83篇
地质学   260篇
海洋学   122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27篇
自然地理   3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1.
长江中游的泥沙淤积问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长江上游年产泥沙5.12×108 t, 经宜昌输入中游, 长江中游干流及各支流年产沙约 0.80×108 t. 这两部分中约1.24×108 t沉积于中游河湖中, 4.68×108 t经大通输入下游, 沉淤于河道及长江三角洲或入海. 长江中游的泥沙, 总体是淤大于冲, 但是冲淤的地理分布、时间段分布和河床断面分布不均衡. 长江干流的宜昌-城陵矶段、九江-大通段冲大于淤或冲淤平衡. 淤积主要发生在长江干流以武汉为中心的螺山-武汉-黄石段以及洞庭湖区和鄱阳湖区. 即使在主要淤积江段, 也有局部时段和江段以冲刷为主. 主泓所在的河槽以冲刷为主, 而河道两侧或河道之间的洲滩, 则以淤为主, 形成高而平的漫滩, 往往被人为改造成圩垸. 荆江以北的江汉平原因有大堤从长江隔开, 只有汉水少量泥沙供应, 冲淤量很小, 再加上构造沉降的累计效应, 其地面高程绝大部分低于干流洲滩数米. 螺山-武汉-黄石段的淤积导致该段及以上江段洪水位抬高. 干流断面冲槽淤滩使长江中游河道的典型形态呈深河谷、高漫滩, 靠干堤保护堤内平原. 这种断面在洪水时成为在同等水量下, 水位不断抬高的原因. 高水位要高堤防来防堵, 这就增加了堤防压力、水头压力, 容易导致管涌、渗漏等险情. 堤外滩及洪水位与构造沉降的堤内平原间的高差不断增大. 三峡工程建成后, 水库拦沙及中游河道冲深, 可使同流量下水位大幅度降低, 但城陵矶-武汉段冲刷量很小, 不能解决该段及以下江段的泥沙淤积问题, 因此江汉平原因相对于洪水位地势过低而造成的洪涝灾害及相关环境问题, 仍将是中游长远的重大隐患.  相似文献   
312.
基于DMC卫星影像对海啸灾情土地覆盖类型变化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张永红  赵继成  龙艳  燕琴  马晶 《遥感学报》2005,9(4):498-502
利用DMC卫星影像,对在2004年12月26日发生的印度洋海啸中,受灾严重的印度尼西亚亚齐特别自治区进行土地覆盖类型变化比较分析,对灾情进行评估,研究表明DMC卫星影像在灾情分析及土地覆盖类型监测等方面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13.
下扬子区海相三叠系层序地层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详细野外观察、追索和室内多学科手段的交叉和综合地层学研究的基础上,将下扬子区海相下、中三叠统划分出5个三级层序,提出碳酸盐缓坡陆架背景下露头层序地层学研究的一般方法,总结了下扬子区早-中三叠世主体海退背景下的层序发育型式和规律,建立跨越台地边缘不同古地理相带的层序地层和年代地层格架.  相似文献   
314.
利用土壤中蜡样芽孢杆菌(Baciluscereus)寻找隐伏金属矿床是近年来受国外许多学者重视的一种探矿法.运用此法对我国两个金三角地区进行了尝试研究,详细叙述了蜡样芽孢杆菌的分离、培养和鉴定.在已知的金矿区均检测到了很明显的蜡样芽孢杆菌孢子计数异常,异常区每克土壤中的蜡样芽孢杆菌孢子数最高可达19000个,异常区比背景区要高几百至几千倍,并发现该异常与土壤中的金异常有一空间上的分离.蜡样芽孢杆菌法很适合于成矿远景区内的找矿工作  相似文献   
315.
中古生代秦岭造山带是原特提斯大洋中华夏陆块群的一部分.晚加里东—早海西期扬子板块、秦岭微板块和华北板块具反Z型的构造格局.三者的碰撞造山过程为斜向碰撞和不规则边缘碰撞,其中北秦岭的碰撞为由西向东,南秦岭洋闭合为由东向西.南秦岭呈现碰撞闭合不造山的特征,而北秦岭表现为造山不成熟的特征.因此晚加里东—早海西期古秦岭造山带为一发育不成熟的造山带  相似文献   
316.
许多学者探讨过菌藻生物与形成南京栖霞山铅锌银多金属矿床的预富集作用。然而,生物成矿作用是一个随地质作用的发展而发展演化的过程,本文详细研究了矿床中的矿化生物以及矿石中的吸附有机质,证实它们源自菌菏生物,结合非打开性的红外和荧光光谱方法以及打开性的GC-MS分析,重点研究了矿床中发现的有机包裹体,检测出成矿流体中的系列生物标志化合物,证实成矿流体中的有机质也源自菌藻生物。根据成矿流体中有机质特征,矿石中成矿元素闻的关系以及有机质中所古的金属元素,论证了这些源自苗藻生物的有机质、有机流体对成矿元素的活化迁移和还原沉淀作用,建立了生物-有机质-流体成矿系统。  相似文献   
317.
318.
319.
本文根据热成风适应原理,分析了中亚低压的东移问题。结果表明,温度场扰动的斜压发展与流场扰动的正压发展的两种热成风平流过程,对于东移低压和不东移低压的作用是完全不同的。  相似文献   
320.
松潘甘孜地块与秦岭褶皱带、扬子地台的关系及其发展史   总被引:30,自引:9,他引:30  
松潘甘孜地块存在与否是个有争议的问题。本文论证了地块的古老基底为前震旦纪花岗质岩系。地块与南秦岭褶皱带可能都是古扬子地台的一部分。由于早古生代末的加里东运动造成的裂陷,使地块从扬子地台的西北部解体出来,但这次解体并不彻底,裂陷槽后来逐渐被弥合填平。茅口期开始的峨眉地裂运动使地块再次从扬子地台解体出来,裂陷线大致沿木里、平武一线。这次裂陷是扬子地台周缘及内部同期张裂的一部分,反映扬子地台迅速北移造成的后缘、侧缘及内部的拉张作用,使地块连同南秦岭地区一起与邻区割裂开来。拉丁期时,松潘甘孜地块与南秦岭区整体强烈下陷,直至晚三叠世末晚印支运动将其海槽关闭,全部褶皱隆起成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