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96篇
  免费   564篇
  国内免费   728篇
测绘学   212篇
大气科学   643篇
地球物理   860篇
地质学   1618篇
海洋学   430篇
天文学   139篇
综合类   377篇
自然地理   309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96篇
  2021年   155篇
  2020年   99篇
  2019年   118篇
  2018年   132篇
  2017年   121篇
  2016年   147篇
  2015年   104篇
  2014年   162篇
  2013年   134篇
  2012年   158篇
  2011年   183篇
  2010年   194篇
  2009年   200篇
  2008年   197篇
  2007年   170篇
  2006年   165篇
  2005年   124篇
  2004年   97篇
  2003年   105篇
  2002年   96篇
  2001年   90篇
  2000年   122篇
  1999年   137篇
  1998年   146篇
  1997年   156篇
  1996年   133篇
  1995年   111篇
  1994年   132篇
  1993年   111篇
  1992年   77篇
  1991年   54篇
  1990年   59篇
  1989年   47篇
  1988年   47篇
  1987年   32篇
  1986年   27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4篇
  197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This paper presents an analytical investigation on the seismic design and response of coupled wall structures that use unbonded post‐tensioned steel coupling beams. Both monolithic cast‐in‐place reinforced concrete wall piers and precast concrete wall piers are considered. Steel top and seat angles are used at the coupling beam ends for energy dissipation. The seismic design of prototype structures to achieve target displacement‐based performance objectives is evaluated based on nonlinear static and dynamic time history analyses. Additional recommendations are provided on shear design. Comparisons with ‘conventional’ structures that use embedded steel coupling beams as well as isolated walls with no coupling are provide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while the peak lateral displacements of unbonded post‐tensioned coupled wall structures are larger than the peak displacements of structures with embedded beams, the residual displacements are significantly reduced as a result of the restoring effect of the post‐tensioning steel. Copyright © 2008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52.
潮汐水域中污水侧向排放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基于N-S方程,采用深度平均的应力-通量代数全场模型,模拟流场及热水或污染物侧向排入大水体的各向异性的输移扩散规律。模型中采用深度平均的连续、动量、浓度方程进行潮汐流动的数值模拟计算,潮流采用非对称潮流,模拟结果给出了一个周期内流场、污染物浓度场随时间的变化特征。所得的数值结果与他人的模型实验结果非常一致,而较其他结果更合理,说明本模型的合理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53.
根据37年(1953~1989年)的有关气象资料分析表明,浙北地区当年3月温度,上年4~6月降水量,秋、冬季干湿度和年积温与当年东海热带气旋(指强度达到热带风暴以上的热带气旋以下统称台风)出现次数之间有着密切的相关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前期一些气象要素与登陆台风之间的关系,并由此分别建立预报东海台风出现多寡和台风是否登陆的判别式。从其拟合和试报结果来看,效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54.
小河金矿是近年来在南秦岭中带发现的中型金矿床,矿石类型为微细浸染型,矿床受地层和构造双重控制。在野外工作基础上,根据矿物组合及穿插关系划分了4个成矿阶段:Ⅰ,成矿早期少硫化物石英脉成矿阶段;Ⅱ,石英脉、黄铁矿、毒砂成矿主阶段;Ⅲ,石英脉-多金属硫化物成矿主阶段;Ⅳ,方解石、石英脉成矿晚阶段。其中Ⅱ、Ⅲ阶段是主要金矿化阶段。不同阶段样品的原位硫同位素结果显示:成矿早阶段石英脉期的黄铁矿δ34S值为20.80‰~25.77‰,均值为23.59‰;主成矿期II阶段中黄铁矿、毒砂δ34S值为15.46‰~19.12‰,均值为17.5‰;主成矿期Ⅲ阶段中方铅矿、闪锌矿δ34S值为11.35‰~16.78‰,均值为13.88‰。硫同位素特征指示硫以沉积硫为主,成矿过程可能存在低δ34S值热液的持续加入。金属硫化物Pb同位素测试结果显示206Pb/204Pb为17.882 1~18.367 4,207Pb/204Pb为15.614 0~15.674 1,208Pb/204Pb为38.016 3~38.934 2,指示小河金矿铅主要源于地壳,同时伴随幔源铅的混入。综合矿床地质特征及硫、铅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认为小河金矿成矿过程可能存在流体混合作用。  相似文献   
55.
长江河口径流与盐度的谱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根据大通水文站的流量和引水船站的盐度系列资料,应用谱分析方法研究长江口径流、盐度的变化规律及两者的相互关系.分析表明,长江口径流存在4~8a,2~3a,1.5a,1a,30~60d及20d的及化周期;盐度存在5~10a,2~3a,1.5a,1a,0.5a,40~50d,26~30d,14~15d7~8d及3.5d的变化周期.径流和盐度的谱结构在各水文年基本一致,均以1a周期变化占优势,但盐度谱结构在高频部分较径流的谱结构具有更大的振荡.盐度与流量的5~10a,2~3a,1.5a,1a的周期振动上存在高相关.径流对盐度变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低频部分.在低频变化中表现为盐度变化滞后于径流变化,在高频带呈同步变化.  相似文献   
56.
珊瑚是地球上最古老的原住民,具有近6×108年的发育史,弱势群居、喜温和原地长成是珊瑚的基本特征。作者介绍了珊瑚-珊瑚礁的基本特征,综述了跨十年调查的研究区珍贵照片资料和相关认识,指出中国是全球主要的珊瑚-珊瑚礁国家,地位举足轻重;珊瑚-珊瑚礁作为地球生物多样性的代表,造岛、固礁、护鱼、防护岛岸流失,形成南海四大群岛280余座岛、礁、滩、沙,所构建庞大海洋生态系统是无与伦比的海洋生态资源和寸土寸金的南海海洋国土。提出划分南海珊瑚-珊瑚礁为中央区和周缘区2个分布区,阐述了南海中央区珊瑚-珊瑚礁的基本特征,系统汇集报道了间隔10年2个科考航次调查在浅水礁盘浮潜、至20 m水深浅潜-深潜和礁盘及开展岛、礁、滩、沙地质调查的发现,包括科学定名46种六放石珊瑚和6种八放软珊瑚等成果,同时,收集了西沙、中沙、东沙和南沙群岛海域的相关调查航次珊瑚照片;进一步阐述了单体环礁和复合环礁的特征及分布,并进行了初步对比,指出永乐环礁是南海唯一一个真正的切合达尔文模式的环礁,也是环礁发展到最高阶段的产物,构成现代海洋珊瑚-珊瑚礁形成演化研究最好的天然实验室。  相似文献   
57.
Based on the ERA-Interim atmospheric reanalysis data from the European Medium-Term Weather Forecast Center from 1979 to 2016 and the ERSSTv4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data from the US 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 the regional climate model CWRF was used to simulate the climate characteristics in East Asia.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WRF model can well reproduce the averag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ast Asian winter monsoon circulation, including the location and intensity of the low-level continental cold high pressure and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wind field in high and low levels. The occurrence area and frequency of the north wind in the simulation and the reanalysis data were further calculated and compared. It is shown that they are basically consistent. The distribution of air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over China are well represented by the model. The water vapor transport is also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reanalysis data. The water vapor from the Bay of Bengal plays a vital role in the precipitation over South China. The simulation results of apparent heat source and apparent moisture sink show that the model can well simulate the thermal difference between the East Asian continent and the adjacent sea area. The analysis results indicate that CWRF model has the ability to simulate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ast Asian winter monsoon.  相似文献   
58.
云计算技术使用分布式的计算技术实现了并行计算的计算能力和计算效率,解决了单机服务器计算能力低的问题。基于长序列历史资料所计算得出的气候标准值对于气象领域实时业务、准实时业务及科学研究中均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长序列历史资料数据量大、运算逻辑较复杂,在传统单节点计算平台上进行整编计算耗时非常长。该文基于Hadoop分布式计算框架搭建了集群模式的云计算平台,以长序列历史资料作为源数据,基于MapReduce计算模型实现了部分整编算法,提高计算时效。同时,由于数据源本身具有文件个数多、单个文件小等特点,对数据源存储形式及数据文件大小进行改造,分别利用SequenceFile方式及文本文件合并方式对同一种场景进行计算时效对比测试,分别测试了10个文件合并、100个文件合并两种情况,使时效性得到了更大程度的提升。  相似文献   
59.
河台金矿同位素地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60.
中国大陆有很多火山,如我国东北五大莲池、长白山和西南地区腾冲火山以及最南部的海南火山等.其中前三者均被认为是活火山(刘嘉祺,1999:刘若新,2000),是与太平洋板块和缅甸弧板块的俯冲与脱水密切相关的弧后火山(Zhao et al.,2004;Lei and Zhao,2005;Huang and Zhao,200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