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68篇
  免费   570篇
  国内免费   887篇
测绘学   198篇
大气科学   660篇
地球物理   614篇
地质学   1554篇
海洋学   462篇
天文学   85篇
综合类   351篇
自然地理   401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90篇
  2022年   166篇
  2021年   200篇
  2020年   155篇
  2019年   175篇
  2018年   189篇
  2017年   165篇
  2016年   203篇
  2015年   170篇
  2014年   231篇
  2013年   172篇
  2012年   164篇
  2011年   158篇
  2010年   181篇
  2009年   158篇
  2008年   135篇
  2007年   135篇
  2006年   123篇
  2005年   92篇
  2004年   87篇
  2003年   115篇
  2002年   170篇
  2001年   121篇
  2000年   95篇
  1999年   99篇
  1998年   90篇
  1997年   94篇
  1996年   61篇
  1995年   59篇
  1994年   42篇
  1993年   54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新疆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晚泥盆世法门期地层之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准噶尔沙尔布尔提山及其附近地区是中国准噶尔-兴安地层区上泥盆统及下石炭统发育的代表地区,其中和布克河中游东岸(萨尔巴根德山地区)是过去受到广泛关注的和布克河组建组典型地区,但因构造改造强烈,导致和布克河组原剖面的描述出现多种问题,其层序及与洪古勒楞组的关系长期以来有着不同的意见。经过多年的野外工作,文中建立了萨尔巴根德山地区法门阶的层序,鉴于该地区的层序与布龙果尔剖面基本相似,认为取消和布克河组的名称,而代之统一使用洪古勒楞组是合理的。萨尔巴根德山地区的法门阶地层由洪古勒楞组及黑山头组(下部)组成,其中洪古勒楞组含弓石燕类等腕足动物及“Cyrtoclymenia”、Platyclymenia等菊石,自下而上可划分为5段(均为新名称):(1)萨尔巴段以大套灰岩为特征;(2)龙口段以大套灰绿色砂岩、砾岩、粉砂岩为特征;(3)杜古尔段以泥质灰岩及泥灰岩为特征;(4) 乌兰段以紫红色疙瘩状砂质灰岩、紫红色及灰绿色硅质粉砂岩、硅质泥岩为特征;(5)查斯段以灰色钙质砂岩钙质粉砂岩至砂质灰岩为特征。上覆黑山头组(下部)以深灰色硅质粉砂岩、硅质泥岩、硅质岩、细砂岩、紫红色粉砂质、硅质泥页岩为特征,含腕足类Syringothyris Spirifer腕足动物群及Cymaclymenia等菊石,属泥盆系顶部层位。  相似文献   
92.
豫西后造山阶段存在变质核杂岩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曹高社  赵太平 《地质论评》1997,43(4):365-372
不少学者用变质核杂岩模式解释豫西造山阶段基底隆起和与之相伴的盆岭构造的构造格局。介一本区基底隆起的形态、机制、时限和地壳剥露层次均没有变质核杂岩特征与基底隆起相伴的断陷人舅地也不同于变质核杂岩模式中的半地堑。  相似文献   
93.
地质图空间数据库的建立对于基础地质图件的快速更新、信息资源共享以及基础地质科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全国1∶100万地质图空间数据库(2005年版本)是以1∶50万地质图数据库为基础,充分吸收近年来1∶25万、1∶5万区域地质调查的新资料新成果,应用当代最先进的地质科学理论、现代信息技术和先进制图学理论,使用中国自主开发的MapGIS平台,结合ArcGIS、Access等软件进行研究建立的。数据库包括地理底图库、地质图库、元数据库、外挂岩石地层库,数据量约1.6GB。数据库管理系统具有较强的图幅检索、查询、自动成图、自动生成图例等功能。  相似文献   
94.
最近新疆西昆仑地区锰矿勘查实现重大突破,伴随大型优质锰矿的发现和勘查,锰已成为新疆区域优势金属矿种之一。通过系统收集资料,总结新疆锰矿成矿类型及区域时空规律。指出寒武纪、二叠纪、石炭纪是新疆锰矿成矿的3个重要时代,西昆仑-昆盖山裂谷带、塔里木陆块北部边缘活动带是新疆锰矿成矿的重要构造单元,以海相沉积型锰矿为主要成矿类型。同时,对比中国南方重要锰矿成矿特征,指出新疆奥尔托喀讷什、穆呼锰矿与广西下雷超大型锰矿在地质构造背景、成矿时代、含矿建造、矿石类型等方面均有相似之处,在成矿空间上具某种“亲缘性”。新疆西昆仑穆呼-玛尔坎苏锰矿带具超大型锰矿成矿潜力。  相似文献   
95.
放射性碳测年国际比对活动的初步结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14C实验室作为中国唯一的代表参加了第四届放射性碳测年国际比对活动(FIRI),取得了比较优异的成绩。初步分析了本届比对活动的测年结果,得出如下结论:不同的^14C测年方法对测年结果无明显的影响,不同现代碳标准的选择对大部分样品的测年结果有较明显的影响,而采用不同的本底物质仅对老年龄样品的定年有显著影响;加速器质诺测年法在各种^14C测年方法中最准确、精度最高,正逐渐成为国际^14C测年方法的主流。  相似文献   
96.
西准噶尔松树沟地区地层主要由碎屑沉积岩和火山岩组成,以玄武岩、安山岩和火山碎屑岩为主,其中玄武岩属于钙碱性系列,安山岩属于拉斑系列。对岩石中锆石开展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研究,安山岩锆石年龄表明其形成于(317.1±6.4)Ma,粗砂岩56颗锆石中仅有1颗锆石年龄((389±9)Ma)属于中泥盆世,其余主要集中在319~359 Ma,最小年龄(319±6)Ma。因此,该套地层并非形成于中泥盆世,很可能形成于晚石炭世早期。地球化学研究表明,玄武岩和安山岩具有相似的稀土配分曲线,轻稀土富集的右倾REE分配模式,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K、Rb、Ba、Sr等,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h、Zr、Hf等,呈现出Ta、Nb、Ti负异常,认为该火山岩形成于岛弧环境,岩浆来源于俯冲板片脱水产生的流体不均一交代的地幔楔。该套岛弧火山岩的形成时代限定了斋桑洋盆的关闭时限(晚于317.1 Ma)。  相似文献   
97.
通过研究福建省建阳县虞墩剖面所采集的腕足动物化石,共获6属5种,2个未定种,其中Paracrurithyris pygmaea,Tethyochonetes quadrata和Acosarina minuta在虞墩剖面为首次报道。综合化石时代分布和区域对比,将该动物群的时代确定为晚二叠世长兴期,含该动物群的地层为大隆组,而非文笔山组或泉上组。通过对该腕足动物群的古生态分析,并结合该套地层的沉积特征,判断沉积环境为温暖条件下的浅海相。  相似文献   
98.
董淑华  姜雪  邢贞相  张玉国 《水文》2015,35(3):74-77
黑龙江流域地跨中、俄、蒙三国,沿岸地区洪水灾害频繁,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当地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有必要对流域的洪峰水位变化特征进行分析,为流域水资源管理提供可靠依据。结合SPSS对相邻两站的洪峰水位进行相关分析,相邻两水位站的相关系数均较大,成极显著相关,且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经回归分析得出相邻两站间洪峰水位均成线性关系,且不包含常数项。降水量对洪峰水位影响分析表明,最大洪峰雨量的影响最为显著,其次是汛期雨量,相关关系最不显著的是年降水量。  相似文献   
99.
长江经济带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重庆、云南和贵州11个省(直辖市),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发展区域,油气资源长期安全可靠的储存对于该区经济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基于长江经济带战略油气储库基地建设规划布局的需求,在充分收集利用前人地质调查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区内岩盐矿床进行了综合研究和分析,建立了层次结构模型,评价了盐穴油气储库建设的可行性。长江经济带除上海和贵州外,其余9省(直辖市)均发现了大量的岩盐矿床,主要成盐时代为震旦纪、三叠纪、白垩纪和古近纪; 成盐盆地范围0.29~10 000 km2,盐层累计厚度3~1 050 m,矿体埋藏深度40~3 400 m; 矿石中NaCl含量20%~99.86%; 矿体顶底板及夹层岩石主要为泥岩、粉砂质泥岩及泥质粉砂岩。地质调查揭示出区内大部分地下盐穴远离地震活动带,构造稳定,因此可以改造为石油储库。考虑储气库的密闭性及安全性,江苏金坛盆地等6个盐矿埋深适中,建穴地质条件较好,适合建造储气盐穴库; 江苏淮安等14个盆地的局部地区适合建造天然气储库; 重庆垫江等11个盐矿埋深较大,可以建造储气盐穴库,但建造成本较高; 湖南澧县等21个盐矿埋藏偏浅,应选择更深部的盐层空间建造油气储库。建议在江苏金坛、淮安、赵集和丰县,江西清江和会昌,湖北云应、天门小板和潜江等盐矿地区优先开发利用盐穴。  相似文献   
100.
The upper reaches of the Minjiang River are in the eastern margin of the Tibetan Plateau, where active faults are well developed and earthquakes frequently occur. Anomalous climate change and the extremely complex geo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rock and soil have resulted in a number of geohazard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remote sensing interpretations, geological field surveys, geophysical prospecting and geological dating result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development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Gamisi ancient landslide in Songpan County, Sichuan Province, and investigates its geological age and formation mechanism. This study finds that the Gamisi ancient landslide is in the periglacial region of the Minshan Mountain and formed approximately 25 ka BP. The landslide initiation zone has a collapse and slide zone of approximately 22.65×106–31.7×106 m3 and shows a maximum sliding distance of approximately 1.42 km, with an elevation difference of approximately 310 m between the back wall of the landslide and the leading edge of the accumulation area. The landslide movement was characterized by a high speed and long runout. During the sliding process, the landslide body eroded and dammed the ancient Minjiang River valley. The ancient river channel was buried 30-60 m below the surface of the landslide accumulation area. Geophysical prospecting and drilling observations revealed that the ancient riverbed was approximately 80-100 m thick. After the dam broke, the Minjiang River was migrated to the current channel at the leading edge of the landslide. The Gamisi ancient landslide was greatly affected by the regional crustal uplift, topography, geomorphology and paleoclimatic change. The combined action of periglacial karstification and climate change caused the limestone at the rear edge of the landslide fractured, thus providing a lithological foundation for landslide occurrence. Intense tectonic activity along the Minjiang Fault, which runs through the middle and trailing parts of the Gamisi ancient landslide, may have been the main factor inducing landsliding. Studying the Gamisi ancient landslide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investigating the regional response to paleoclimatic change and geomorphologic evolution of the Minjiang Fault since the late Pleistocene and for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