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584篇 |
免费 | 1079篇 |
国内免费 | 1294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421篇 |
大气科学 | 1154篇 |
地球物理 | 1554篇 |
地质学 | 2801篇 |
海洋学 | 637篇 |
天文学 | 158篇 |
综合类 | 602篇 |
自然地理 | 63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4篇 |
2023年 | 104篇 |
2022年 | 260篇 |
2021年 | 283篇 |
2020年 | 231篇 |
2019年 | 280篇 |
2018年 | 321篇 |
2017年 | 288篇 |
2016年 | 329篇 |
2015年 | 263篇 |
2014年 | 292篇 |
2013年 | 322篇 |
2012年 | 265篇 |
2011年 | 264篇 |
2010年 | 296篇 |
2009年 | 282篇 |
2008年 | 254篇 |
2007年 | 262篇 |
2006年 | 198篇 |
2005年 | 205篇 |
2004年 | 182篇 |
2003年 | 183篇 |
2002年 | 252篇 |
2001年 | 273篇 |
2000年 | 244篇 |
1999年 | 263篇 |
1998年 | 222篇 |
1997年 | 197篇 |
1996年 | 171篇 |
1995年 | 159篇 |
1994年 | 149篇 |
1993年 | 126篇 |
1992年 | 109篇 |
1991年 | 81篇 |
1990年 | 65篇 |
1989年 | 55篇 |
1988年 | 45篇 |
1987年 | 33篇 |
1986年 | 18篇 |
1985年 | 23篇 |
1984年 | 16篇 |
1983年 | 18篇 |
1982年 | 9篇 |
1981年 | 11篇 |
1980年 | 5篇 |
1979年 | 5篇 |
1978年 | 5篇 |
1977年 | 3篇 |
1958年 | 8篇 |
195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9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社会经济系统水循环研究进展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水循环包括自然水循环和社会经济水循环两个方面。社会经济系统水循环指社会经济系统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及各种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对目前国际国内关于社会经济水循环关注的主要问题 (水资源安全、水资源社会经济研究、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水环境、水资源可持续管理和综合管理) 及其进展进行了评述。水资源安全的主要对策已由增加供给转变为水资源需求管理。增加社会参与和明晰水权是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水价在水资源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水资源可持续管理和综合管理正逐步落实。水资源需求管理机制、水权水价等水资源管理制度设计、作为可持续水资源管理基础的生态需水问题和环境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将是未来社会经济系统水循环研究的焦点。 相似文献
972.
伊乐藻—草鱼圈养复合生态系统中水生生物的变化和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从细菌、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动物和有机碎屑等几个方面分析了养鱼对伊乐藻种植区(以下简称为有草区)和无草区水域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两个区域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性。有草区由于生长着茂密的水生植被,对环境压迫的缓冲能力增强,水生生物的群落结构较为稳定,物种多样性指数高于无草区,有机物的沉降速率也大大低于无草区。与此相比,无草区对环境压迫的缓冲能力较差,水体浮游植物数量增加,富营养化加剧。通过本项实验可以看出,人工种植伊乐藻对养鱼区水质有着明显地控制作用,是发展生态渔业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73.
从细菌、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动物和有机碎屑等几个方面分析了养鱼对伊乐藻种植区(以下简称为有草区)和无草区水域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两个区域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性。有草区由于生长着茂密的水生植被,对环境压迫的缓冲能力增强,水生生物的群落结构较为稳定,物种多样性指数高于无草区,有机物的沉降速率也大大低于无草区。与此相比,无草区对环境压迫的缓冲能力较差,水体浮游植物数量增加,富营养化加剧。通过本项实验可以看出,人工种植伊乐藻对养鱼区水质有着明显地控制作用,是发展生态渔业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74.
利用河南省历史气象资料,结合先进的防雹理论与技术,系统分析和总结了河南省冰雹过程的天气尺度与中尺度概念模型,并根据三维冰雹云数值模式及雷达探测、闪电定位、卫星、自动站数据,研发出河南省人工防雹作业指挥系统。该系统包括天气形势分析子系统和作业决策指挥子系统。天气形势分析子系统可根据大尺度形势背景、中尺度系统特征及三维冰雹云数值模式和卫星、闪电、自动站资料,对可能降雹区进行预测。作业决策指挥子系统通过对雷达数据产品的二次开发,完成雷达资料处理、产品生成及风暴自动识别、分类、预警,并根据参数的变化和雹云的移动方向,对下游作业区进行预警及输出作业方案。整个系统基于VS2005开发平台,使用c++开发语言,利用图层分层管理将地理信息、雷达实时观测资料、雷达二次产品、高空资料、火箭和高炮作业点等信息分层显示。系统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简便,为河南省冰雹天气预报预警提供了可参考的技术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975.
甘肃省舟曲特大泥石流的遥感影像特征及古泥石流遥感识别的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舟曲特大泥石流是舟曲地区第四纪以来泥石流最新暴发期内强烈活动的体现,所造成的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堪称世界泥石流灾害史之最。准确分析该地区泥石流的空间分布规律及预测未来泥石流暴发时间可为泥石流的防灾救灾提供科学的依据,其首要任务就是利用一种先进技术对不同时期的泥石流堆积物的空间分布进行快速、准确的识别。遥感技术具有数据获取量大、空间分辨率高及快速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可在舟曲特大泥石流及不同时期古泥石流堆积物识别中发挥重要作用。在高分辨率的航空遥感影像上,舟曲特大泥石流具有明显的光谱特征,可用于准确圈定泥石流灾害的范围; 泥石流堆积物在沟谷两侧形成的侧碛堤及在堆积区末端形成的扇形地等形态特征也是识别泥石流的另一个重要标志。舟曲县城东南瓦厂村南及马莲坪村西南白龙江支流沟中的垄岗状堆积物和沟口处的扇形地堆积体在光学遥感影像上具有典型的古泥石流堆积的形态特征,雷达遥感的后向散射系数对比分析和对堆积物剖面的沉积特征分析也证明古泥石流的存在。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多期次、多空间分布的现代和古泥石流的对比,不仅可以揭示舟曲地区第四纪以来泥石流发育历史并间接反映地质尺度上气候变化特点,还可为未来泥石流的易发性分析提供数据支撑,因此泥石流堆积物的遥感直接识别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976.
977.
流动VLBI天线系统噪声温度及天线效率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套流动VLBI系统——DCW—01型流动VLBI测量仪,目前已在国家重大科学工程“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中投入使用。在流动VLBI的观测试验中,天线系统噪声温度和天线效率是观测前系统调试和检测的两项重要内容。天线系统噪声温度是衡量流动VLBI观测系统内部噪声程度的特性指标;天线效率反映了天线系统对到达天线能量的刊用率,在很多计算公式中是一个很重要的参数。因此,精确地测量它们的值是进行相关处理和计算的前提。文中结合我国流动VLBI观测站的研制与建设,介绍了流动VLBI测量仪的天线及接收机系统,并详细阐述了其天线系统噪声温度和天线效率的测量。 相似文献
978.
泥石流易损度(危害性)评价是泥石流风险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熵值法和突变理论的泥石流易损度评价方法,采用客观的熵值法判断指标间相对重要程度,利用突变级数法计算突变级数值进行评价,方法理论基础牢固且避免了确定指标权重值的弊端.以吉林省和龙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中的10条泥石流易损度评价实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数据获取、标准化和评价过程简便,易损度等级以轻度和中度为主的评价结果符合实际情况,该方法经过完善指标体系后可更加合理地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因此,基于熵值法和突变理论的泥石流易损度评价方法是可行的、可靠的. 相似文献
979.
980.
山西陵川地区上石炭统一下二叠统太原组K1段出露良好,其顶部的15#煤层为沁水盆地石炭二叠系煤田主采煤层之一.通过对K1段岩性、沉积构造、沉积序列、植物化石及煤岩组分等特征的综合分析,将该段划分为潟湖、障壁岛、潮坪、溢流扇等4种沉积相以及混合坪、泥坪、泥炭坪等3种沉积亚相.结合15#煤层沉积背景及煤岩特征,认为本区15#煤层是在海退导致潮坪暴露形成古土壤之后所产生的低位泥炭沼泽的基础上形成的,它结束于之后的一次快速的、更大规模的海侵.在综合研究成煤地质背景的基础上,提出研究区15#煤层属于滨岸潮坪成煤模式.这一成果为今后山西沁水盆地东南部该煤层的深层勘探开发及煤层气的生成地质背景提供了基础理论资料. 相似文献